交通部通信工程竣工验收规定
交通部通信工程竣工验收规定
(暂行)
(1994年6月7日交通部交基发(1994)537号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通信工程建设属基本建设,必须遵守基本建设程序,这是国家以经济法规的形式颁发的,是所有参加单位,部门和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和工作规范。
第二条 通信工程建设质量应满足国家和交通系统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以及安全生产的要求。所以通信工程建设必须以确保通信工程建设质量为目的,以有关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为依据,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以科学的检查、检测为手段,实现上述之目的。
第三条 交通专用通信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全程全网的技术要求,必须满足与公众网各种接口的配合和经济效益的预测。
第四条 通信工程完成后,先要进行自检,再经过一定时间开通试运行后,确认一切工作具备验收要求,然后申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第五条 验收委员会或小组,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成员必须精通技术,熟悉有关规范,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实事求是地检查、验收,对工程质量和等级做出合理的评定。
第六条 本标准由交通部基建管理司负责解释。
第一节 技术文件的编辑
第一条 通信工程竣工技术资料是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也是运行后养、用、管、修的重要技术档案。
第二条 安装工程验收前,施工单位必须编辑竣工技术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
第三条 竣工技术文件内容:
1.工程可行性报告及批复文件;
2.初步设计及批复文件(包括:规划部门划红线批件、土地管理、消防、环卫等部门批件,有关频率的批件、设计修改、调整概算等文件及批复文件);
3.施工图设计及审定意见;
4.进口设备,批件、技术资料、合同;
5.设备合格证明文件;
6.试运行报告书:主要内容包括试运行起止时间、出现和排除故障情况说明及存在问题和建议。
7.材料核销及财务决算;
8.安装工程量总表,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
见表1-2-1,表1-2-2
9.工程质量监督“委托书”
见表1-2-3
10.质量监督“通知书”;
见表1-2-4
11.开工报告:
见表1-2-5,表1-2-6
12.工程质量中间检查,检测记录表;
见表1-2-7
1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签证单及图像资料;
见表1-2-8
14.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表;
见表1-2-9
15.工程质量问题处理表;
见表1-2-10
16.施工质量纠纷仲裁书面材料;
17.工程变更表;
见表1-2-11
18.单项工程竣工“工程质量合格证”
见表1-2-12
19.“完工通知书”;
见表1-2-13
20.竣工报告、竣工说明书;
见表1-2-14
21.工程初步验收报告;
见表1-2-15
22.设备、主要材料检验、复验证明;
23.竣工图纸;
施工图设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客观需要根据批准文件等对施工图将有变更,为有利于交付使用时维修和保养,工程完成后,必须提交正式竣工图(一式三份)。若施工过程中无变更,可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经复核后做竣工图。
24.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见表1-2-16
第四条 竣工技术文件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标准详细、文字精练、数据准确、互相对应,有关人员名单和本人签字及有关单位印鉴齐备。
第二节 工程质量评定原则
第一条 竣工验收完毕,验收单位应对工程质量进行质量评定,衡量施工质量等级如下;
优良:主要工程项目全部达到规定要求,单项工程优良比例在80%以上。
合格:主要工程项目基本达到规定要求,有少量偏差,但经返修后不降低主要指标,不影响使用寿命。
不合格:主要工程项目达不到规定要求。
第二条 工程质量评语、应依据设计质量、工程质量、建设环境和卫生状况等综合评定结果为准,突出工程质量评语。
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 表1-2-1
______工程
------------------------------------
| | | | | |
|序 号| 项 目 |单 位|数 量|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 表1-2-2
建设项目名称:
单项工程名称: 第 页
------------------------------------
| | | | | | |
|序号|设备名称及型号规格|单 位|数量| 安装地点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设单位点检人: 施工单位交点人: 年 月 日
工程质量监督委托书 表1-2-3
__________工程质量监督委托书 编号
__________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站:
__________工程初步设计经 组织审查,并以 字
( )号文批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请你站对本工程实施质量监督。
一、工程概况
------------------------------------
| | | | |
| 工程名称 | | 工程地址 | |
| | | | |
|--------|--------|--------|-------|
| | | | |
| 概算金额 | 万元| 其中工程费 | 万元|
| | | | |
|--------|--------|--------|-------|
| | | | |
| 设计单位 | | 设计证号 | |
| | | | |
|--------|--------|--------|-------|
| | | | |
| 施工单位 | | 施工证号 | |
| | | | |
|--------|--------|--------|-------|
| | | | |
| | | | |
| 主要工程内容 | | | |
| 及 | | | |
| 工程量 | | | |
| | | | |
| | | | |
------------------------------------
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代表
------------------------------------
| | 项目负责人 | | 职务职称 | |
|建设单位|---------|------|------|-----|
| | 施工现场负责人 | | 职务职称 | |
|----|---------|------|------|-----|
| | 项目负责人 | | 职务职称 | |
|施工单位|---------|------|------|-----|
| | 施工现场负责人 | | 职务职称 | |
------------------------------------
质量监督通知书 表1-2-4
__________工程实施质量监督通知书 编号
__________局:
工程质量监督委托书收悉,我站按规定对__________工程质量实施监督。
一、经对施工图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是(不)符合部颁规定,所作的设计是有(无)效的。
经对施工单位 的资质审查是(不)符合部颁规定,可以(不能)承担该工程的施工任务。
二、工程质量监督员
---------------------------------
| | | | |
| 姓 名 | | 职 务 | |
| | | | |
|--------|------|--------|------|
| | | | |
| 监督证号 | | 联系电话 | |
| | | | |
|--------|------|--------|------|
| | | | |
| 通信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 | | |
---------------------------------
三、我站开户银行
-----------------------------------
| | |
| 单位名称 | |
| | |
|--------|------------------------|
| | | | |
| 开户银行 | | 账 号 | |
| | | | |
|--------|-------|--------|-------|
| | | | |
| 银行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 | | |
-----------------------------------
四、需要说明的其他有关事项
质量监督站(章)
年 月 日
交通部审批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开工表 表1-2-5
------------------------------------
| 建设单位 | 一九九 年 月 日(盖章)|
|--------|-------------------------|
| 工程名称 | |建设地点| |
|--------|------------|----|-------|
| 任务书批复 |批准部门| |批准日期| | 批准 | |
| | | | | | 文号 | |
|--------|----|--|----|----|----|--|
| 初步设计批复 |批准部门| |批准日期| | 批准 | |
| | | | | | 文号 | |
|--------|-------------------------|
|建设规模及标准 | |
|--------|-------------------------|
| 主要建设内容 | |
|--------|-------------------------|
| 总投资(万元)| |
|--------|-------------------------|
| 设计单位 | |资质等级| |
| | | 证号 | |
|--------|------------|----|-------|
|征地拆迁完成情况| |三通一平| |
| | |完成情况| |
|--------|-------------------------|
|主要材料准备情况| |
|--------|-------------------------|
|主要施工机械进场| |
| 情况 | |
|--------|-------------------------|
|施工图交付情况 | |
------------------------------------
表1-2-6
------------------------------------
| | |非经营|经营|建行|自筹|专用|利用| 设计下达 |
| 年度计划|合计| | | | | | | |
| 投 资| |基金 |基金|贷款|资金|资金|外资| 文号 |
| (万元)|--|---|--|--|--|--|--|------|
|-----|------------|-----|---------|
| 投资包干| | | |
| 合同签定| | 签定日期| |
| 情况 | | | |
|-----|------------|-----|---------|
| 施 工| | 资质等级| |
| 单 位| | 证 号| |
|-----|------------|-----|---------|
| 计划开工| | 计划竣工| |
| 日 期| | 日 期| |
|-----|----------------------------|
|施工监理或| |
| 质量监督| |
| 单 位| |
|-----|----------------------------|
| 审 计| | 审 计| |
| 证 明| | 日 期| |
|-----|------------------|---------|
| | |经办人: |
| 审 计| |---------|
| | |审 核: |
| 意 见| |---------|
| | |签 发: |
|-----|----------------------------|
| 审批编号| ( )交开审批字 号一九九 年 月 日 |
------------------------------------
1.除须由国家计委审批的开工项目仍采用专题报告形式外,由部审批的开工项目均采用此表格形式。
2.本表作为建设单位向部递交的开工审请报告及审批证明,本表一式五份,部审查后留存一份,送建设单位,当地建委、审计署驻当地特派员办事处,建设银行各一份。
3.在报送报表时,各类工程,按各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附齐必需的附件。
表1-2-7
检查
__________工程质量中间 记录表
检测
编号
-----------------------------------
| 段 落 | | 地点部位 | |
|------|--------|------|----------|
| 项 目 | 内 容 | 指标 | 实际检查测试 |
|------|--------|------|----------|
| | | | |
|------|--------------------------|
| 检查测试 | |
| 评 语 | |
|------|--------------------------|
| 存在问题 | |
| 处理意见 | |
|------|--------------------------|
| 处理后 | |
| 复查结果 | |
-----------------------------------
建设单位代表: 施工单位代表: 质量监督员:
年 月 日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单及图、像和记录资料 表1-2-8
工程名称:
施工地区: 至 年 月 日
------------------------------------
| | | |
| 项目 | 检查地区 | 检 查 意 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设单位检查人:
设计单位检查人:
施工单位检查人:
年 月 日
____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表 表1-2-9
编号
------------------------------------
| 事故发生 | | 事故发生 | | 事故 | |
| 地点 | | 时间 | | 责任者 | |
|------|---------------------------|
| 事 | |
| 故 | |
| 发 | |
| 生 | |
| 原 | |
| 因 | |
|------|---------------------------|
| 事 | |
| 故 | |
| 概 | |
| 况 | |
| 及 | |
| 损 | |
| 失 | |
|------|---------------------------|
| 事 | |
| 故 | |
| 处 | |
| 理 | |
| 意 | |
| 见 | |
|------|---------------------------|
| 事 | |
| 故 | |
| 处 | |
| 理 | |
| 结 | |
| 果 | |
------------------------------------
建设单位代表: 施工单位代表: 质量监督员:
施工、设计单位代表: 年 月 日
____工程质量问题处理表 表1-2-10
编号
------------------------------------
| | | | |
| 质量问题 | | 发生问题 | |
| 发生地址 | | 时间 | |
| | | | |
|--------|-------------------------|
| | |
| 质 | |
| 量 | |
| 问 | |
| 题 | |
| 概 | |
| 况 | |
| | |
|--------|-------------------------|
| | |
| 质 | |
| 量 | |
| 问 | |
| 题 | |
| 处 | |
| 理 | |
| 意 | |
| 见 | |
| | |
|--------|-------------------------|
| | |
| 质 | |
| 量 | |
| 问 | |
| 题 | |
| 处 | |
| 理 | |
| 结 | |
| 果 | |
| | |
------------------------------------
建设单位代表: 施工单位代表: 质量监督员:
年 月 日
工程变更单 表1-2-11
工程名称: 年 月 日
------------------------------------
|原设计内容: |变更后的工作内容: |
| | |
| | |
| | |
| | |
|----------------|-----------------|
|原设计工程量: |变更后的工程量: |
| | |
| | |
| | |
| | |
|----------------|-----------------|
|原设计概(预)算数: |变更后预算数: |
| | |
| | |
| | |
| | |
|----------------|-----------------|
|变更原因及说明: |批准单位及文号 |
| | |
| | |
| | |
| | |
------------------------------------
设计单位工地代表: 施工单位工地代表:
说明:建设单位一般变更经双方工地代表核定签字后施工。重大变更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补充图纸后,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施工。
____工程单项工程质量合格证 表1-2-12
编号
------------------------------------
|序| | | 工程质量 | |
| |单位工程名称| 工程量 |------------| 评定结果 |
|号| | | 合格率 | 优良品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量监督员:
完工通知单 表1-2-13
编号
------------------------------------
| | | | |
| 工程名称及编号 | | 建设地点(段) | |
| | | | |
|---------|--------|---------|-----|
| | | | |
| 建设单位 | | 施工单位 | |
| | | | |
|---------|--------|---------|-----|
| | | | |
| 计划开工日期 | | 实际开工日期 | |
| | | | |
|---------|--------|---------|-----|
| | | | |
| 计划完工日期 | | 实际完工日期 | |
| | | | |
|----------------------------------|
| |
|完成的主要内容: |
| |
|----------------------------------|
| |
|提前或推迟完工的原因: |
| |
|----------------------------------|
| |
|本工程将于 年 月 日完成,请建设单位于 年 月 日开始进行|
|交接 |
|验收 特此通知 |
|主送: |
|抄送: 填报单位: |
| |
| |
| 年 月 日 |
| |
------------------------------------
注:完工的主要内容,指主要工程量,如安装设备××架(部),敷设对称电缆××公里等,详细情况应填写竣工说明、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以及安装工程明细表。
竣工说明 表1-2-14
------------------------------------
| |
| |
| |
| |
| |
| |
| |
------------------------------------
工程竣工报告表 表1-2-15
编号
-----------------------------------
| 工程名称 | |
|------|--------------------------|
| 建设单位 | | 项目负责人| |
|------|---------|------|---------|
| 施工单位 | | 施工负责人| |
|------|---------|------|---------|
|计划竣工日期| 年 月 日|实际竣工日期| 年 月 日|
|---------------------------------|
|工程内容: |
|---------------------------------|
|工程质量及试运转评语: |
|---------------------------------|
|工程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
|---------------------------------|
|工程决算: |
|---------------------------------|
|收尾工作及投产准备情况 |
|---------------------------------|
|验收意见及审批人: |
| |
| 年 月 日 |
| |
-----------------------------------
工程初步验收报告表 表1-2-16
编号
------------------------------------
| 工程名称 | |
|--------|-------------------------|
| 建设单位 | | 项目负责人 | |
|--------|---------|-------|-------|
| 设计单位 | | 设计负责人 | |
|--------|---------|-------|-------|
| 施工单位 | | 施工负责人 | |
|--------|---------|-------|-------|
| 开工日期 | 年 月 日| 完工日期 | 年 月 日|
|--------|-----------------|-------|
|初验日期 | | | |
| | 年 月 日 | | |
| | |验收主持人| |
| | 年 月 日 | | |
| 验毕日期| | | |
|----------------------------------|
|初验方式及办法: |
|----------------------------------|
|工程质量评语: |
|----------------------------------|
|档案资料初验: |
|----------------------------------|
|初步决算: |
|----------------------------------|
|初验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
|----------------------------------|
|试运转组织安排: |
|----------------------------------|
|审批意见及审批人: |
------------------------------------
____工程竣工质量等级评定表 表1-2-17
编号
------------------------------------
| 工程名称 | | 主要工程项目 | |
| (总称) | | | |
|--------|--------|--------|-------|
| 开工日期 | | 竣工日期 | |
|--------|-------------------------|
| 工程总造价 | 万元,其中工程费 万元|
|--------|-------------------------|
| 工 | |
| 程 | |
| 规 | |
| 模 | |
| 及 | |
| 工 | |
| 程 | |
| 量 | |
|----------------------------------|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意见: |
| |
| |
|----------------------------------|
|建设单位代表: 设计单位代表: 施工单位代表: |
|----------------------------------|
|质量监督站对工程质量等级核定: 站长: 监督员: |
------------------------------------
年 月 日
第二章 验收内容与标准
第一节 无线电中短波电台通信工程验收内容与标准
第一条 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应按第一章第二节的要求准备好竣工技术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
第二条 验收内容与标准详见下表
---------------------------------------
| 验收项目 | 验收内容 |验收标准| 仪表规格 |抽查比例|
|-------|------------|----|------|----|
|一、室外地 |*1.地线组数 |参见本节| 接地电阻 |100%|
|线 | 2.接地级根数、规格、|附件 | 测试仪 |注:隐蔽|
| | 路由 | | |工程随工|
| | 3.电焊质量 | | |验收 |
| |*4.接地电阻值 | | | |
|-------|------------|----|------|----|
|二、室内地 |*1.地线组数 |参见本节| 接地电阻 | |
|线 | 2.材料规格 |附件 | 测试仪 |100%|
| |*3.焊接质量 | | | |
|-------|------------|----|------|----|
|三、电缆走 |*1.安装位置和牢固程 |参见本节| 直尺或钢 | |
|道 | 度 |附件 | 卷尺 |100%|
| | 2.走道支铁,吊架及边| | | |
| | 铁的安装规格及质 | | | |
| | 量 | | | |
| | 3.横铁排列位置及走 | | | |
| | 道平直程度 | | | |
|-------|------------|----|------|----|
|四、布放信 |*1.布放路由,电缆规 |参见本节| | |
|号电缆电 | 格、型号 |附件 | |30% |
|力电缆及 | 2.电缆排列位置,放绑| | | |
|高频电缆 | 量 | | | |
| |*3.信号电缆焊接质量 | | | |
| |*4.电力电缆端头处理 | | | |
| | 质量 | | | |
| |*5.高频电缆曲率半径,| | | |
| | 电缆头的制作质量 | | | |
---------------------------------------
|五、发射机 |1.安装位置垂直水平度 | | | |
| |2.接口部联接件紧固程 | | | |
| | 度 | | | |
| |3.冷却系统,安装质量 |参见本节| | |
| |4.大型发射机控制器回 |附件 | |100%|
| | 路试验 | | | |
| |5.设备质量验收测试报 | | | |
| | 告(技术指标测试)及| | | |
| | 调试报告、试运转报告| | | |
|-------|------------|----|------|----|
|六、接收机 |1.安装位置垂直水平度 | | | |
| |2.接收机排列平面质量 | | | |
| |3.接口部联接件紧固程 | | | |
| | 度 |参见本节| |50% |
| |4.设备质量验收测试报 |附件 | | |
| | 告(技术指标测试)及| | | |
| | 调试报告、试运转报告| | | |
|-------|------------|----|------|----|
|七、发信台 |1.安装垂直水平度 | | | |
|监控桌 |2.仪表是否准确 | | | |
| |3.桌(台)内布线质量 | | 利用设备 | |
| |4.塞绳、塞孔接触情况 |参见本节| 上的各种 |100%|
| |5.板扭灵活程度 |附件 | 表头,万用| |
| |6.利用本台的设备仪表,| | 表等, | |
| | 对控制台所设的功能 | |250V兆欧| |
| | 进行测试验收 | |表 | |
| |7.通电试验 | | | |
|-------|------------|----|------|----|
|八、天线交 |1.单元鼓安装位置,垂 | | | |
|换系统 | 直水平度刀口接触 | | | |
| | 情况 | | 万用表 | |
| |2.馈筒安装质量、接头 |参见本节|500V兆欧| |
| | 接触情况 |附件 |表 |100%|
| |*3.环路开关试通 | | | |
| |4.同轴开关安装垂直 | | | |
| | 水平度 | | | |
| |5.高频电缆曲率半径 | | | |
| |*6.同轴开关试通 | | | |
| |7.手动形式灵活程度 | | | |
|-------|------------|----|------|----|
|九、保安器 |1.安装位置垂直水平 | | | |
|箱 |*2.放电间隙 |参见本节|500V兆欧|100%|
| |3.端子板绝缘 |附件 |表 | |
| |*4.信号线焊接质量 | | | |
|-------|------------|----|------|----|
|十、跳线箱 |1.安装位置垂直水平度 | | | |
| |2.端子板排列位置 |参见本节|250V兆欧| |
| |*3.电缆布放,焊接质量|附件 |表 |100%|
| |4.跳线松紧度 | | | |
|-------|------------|----|------|----|
|十一、收信 |1.安装位置垂直水平度 | | 高频信号 | |
|天线共用 |2.电缆排列位置 |参见本节| 发生器 |100%|
|器 |*3.电缆头接触情况 |附件 | 收信机毫 | |
| | | | 伏表 | |
|-------|------------|----|------|----|
|十二、甚高 |1.设备接口部件紧固度 | | | |
|频设备 |2.设备质量验收测试报 | | |100%|
| | 告(技术指标测试)及| | | |
| | 调试报告,试运转报告| | | |
---------------------------------------
|十三、遥控 |1.埋式电缆 | | | |
|线路 |A.电缆规格 | | | |
| |B.敷设位置,深度 | | | |
| |C.保护设置的规格,质量| | | |
| |D.电缆防护设施的设置 | | | |
| | 质量,规格 | | | |
| |E.回土夯实质量 | | | |
| |F.引上管,引上电缆设置| | | |
| | 质量 | | | |
| |G.电缆接头处置质量 |参见本节| | |
| |2.管道电缆 |附件 | | |
| |A.电缆规格 | | | |
| |B.使用管孔孔位 | | | |
| |C.电缆接续规格质量 | | | |
| |D.电缆走向,托板,衬垫| | | |
| |E.电缆的防护设施的设 | | | |
| | 置质量 | | | |
| |F.气闭头制作质量及气 | | | |
| | 闭质量 | | | |
| |3.微波 | | | |
| |同微波验收内容和标准 | | | |
|-------|------------|----|------|----|
|十四、天线 |1.天线幕 | | | |
|及馈线(包 |2.导线绑扎及焊接 | | | |
|括馈线杆) |3.下引线及阻抗变换器 | | | |
| |4.馈线杆及拉线 |参见本节| | 60% |
| |5.导线支持物 |附件 | | |
| |6.绝缘子 | | | |
| |7.馈线 | | | |
| |8.电缆 | | | |
---------------------------------------
|十五、铁塔 |1.结构材料 | | | |
| |2.塔架位移 | | | |
| |3.连接件 | | | |
| |4.表面防腐处理 |参见本节| | |
| |5.铁塔防雷接地 |附件 | | 60%|
| |6.航空警灯 | | | |
| |7.塔基 | | | |
|-------|------------|----|------|----|
|十六、桅杆 |1.同铁塔1~5项 | | | |
| |2.桅杆拉线 |参见本节| |100%|
| |3.航空警灯 |附件 | | |
| |4.基础及拉锚 | | | |
|-------|------------|----|------|----|
|十七、 |1.安装垂直水平度 | | | |
|NAV-TEX|2.信号、控制电缆(或接| | | |
|终端设备 | 插件)布线质量 | | | |
| |3.自动控制发信机试验 |参见本节| |100%|
| |4.显示器清晰度 |附件 | | |
| |5.键盘按键试验 | | | |
| |6.穿孔/阅读器功能试验| | | |
| |7.NAVTEX指标测试| | | |
| |8.业务功能试验 | | | |
|-------|------------|----|------|----|
|十八、 |1.安装垂直水平度 | | | |
|NBDP 终 |2.信号、控制电缆(或接| | | |
|端设备 | 插件)布线质量 | | | |
| |3.显示器清晰度 | | | |
| |4.键盘按键试验 | | | |
| |5.穿孔/阅读器功能试验| | | |
| |6.报警器声响试验 | | | |
| |7.硬拷贝打印机工作试 | | | |
| | 验 |参见本节| |100%|
| |8.NBDP指标测试 |附件 | | |
| |9.业务功能试验 | | | |
| |10.日志打印机工作试验| | | |
|-------|------------|----|------|----|
|十九、DSC |1.安装垂直水平度 | | | |
|设备 |2.信号、控制电缆(或接| | | |
| | 插件)布线质量 | | | |
| |3.显示器清晰度 | | | |
| |4.键盘按键试验 | | | |
| |5.报警器声试验 | | | |
| |6.日志打印机工作试验 |参见本节| |100%|
| |7.自动控制收信机,发信|附件 | | |
| | 机试验 | | | |
| |8.NBDP操作试验 | | | |
| |9.VHF电话,单边带无| | | |
| | 线电话转接试验 | | | |
| |10.DSC设备指标测试| | | |
| |11.业务功能试验 | | | |
---------------------------------------
附件
一、室外地线
验收标准:
1.接地体组数、根数、位置及路由应符合设计要求;
2.焊接牢固、无残渣、无气孔、无裂纹;
3.活接头两个接触面均应除锈镀锡,用螺栓固定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
4.经化学处理的土壤接地体,与地下金属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5.接地电阻值:
(1)大型收发信台机房工作接地电阻≤2Ω;
(2)中型收发信台机房工作接地电阻≤4Ω;
(3)小型收发信台机房工作接地电阻≤10Ω;
(4)中央控制室、终端机室、人工报房的保护接地电阻≤10Ω;
(5)收发信天线馈线引入窗口,真空避雷器接地电阻≤10Ω;
(6)联合接地体电阻≤1Ω。
二、室内地线
验收标准:
1.接地母线、规格、路由符合设计,应敷设地槽中央平直,完整;
2.铜皮搭接、两面镀锡、搭接长度不小于铜皮宽度焊接牢固、整齐、光滑,铜皮宽度80mm以上,应采用铆钉连接;
3.母线为扁钢时,应除锈、焊接、刷防锈漆,焊接长度不小于扁铁宽度;
三、电缆走道
验收标准:
1.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水平走向左右偏差≤50mm,垂直走向或水平走向穿墙体时应对准预留孔;
2.垂直、端正、整齐、牢固,走道边铁应平直,看不出扭曲和弯曲;
3.横隔铁宜每米装4根;
4.升降及转弯处应用垂直接头卡子连接并成直角;
5.垂直走道应与地面垂直,每米长左右偏差≤3mm。
四、布放信号电缆,电力电缆及高频电缆
验收标准:
1.信号电缆
(1)电缆规格、型号、布放路由,应符合施工图规定;
(2)信号电缆、绝缘测试、芯线间及芯线与铅皮绝缘指标:≥200MΩ/100m;
(3)信号电缆拐弯处,应园滑,曲率半径>60mm严禁拐死弯;
(4)信号线与电源线在电缆槽内布放应分开,在接地母线两侧。信号线束与电缆线束应减少交越,如有交越,信号线在上面;
(5)布放电缆应顺直,无扭绞、无错放、无漏放、出线位置准确;
(6)绑扎电缆,间距均匀,松紧适度,绑扎线浸腊,绑扎平直整齐;
(7)绑扎电缆芯线,应符合施工规范;
(8)焊接芯线:刮掉氧化层,不得损伤芯线,焊剂可用松香水。严禁用其它有腐蚀性焊剂;
(9)焊点光滑,不得有虚焊、漏焊、错焊和混线;
(10)其他验收标准按施工规范;
2.电力电缆:
(1)规格、程式及路由、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2)与信号电缆分开布放;
(3)低压电力电缆严禁中间接头,极特殊情况应做到芯线绞合处理,并使接头牢固;
(4)10平方毫米以上铜芯端头应采用铜鼻子焊接,按规范做接头;
(5)多股铝芯端头应采用铝鼻子压接,按规范制作。
3.布放高频电缆:
(1)规格、路由、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排列平直,无交叉,拐弯圆滑,沿墙壁、线槽布放,应隔80cm用卡子固定;
(3)电缆头处理应符合规范。
五、发信机
验收标准:
1.准备件:熟悉说明书,准备工具、仪表假负荷等,清洁全机;
2.检查供电系统;
3.按施工图检查布线是否符合要求,安装设备的垂直水平度;
4.通电试验:应由专业人员负责,按说明书规定的操作程序。测试主要指标;
5.稳定热测试:
(1)15KW以上发射机热测试≥16h
(2)1~15KW发射机热测试≥12h
六、接收机
验收标准
1.按施工图检查各种接线是否正确;
2.检查接收机外观是否有破损,各种旋纽是否灵活,检查紧固件牢固程度;
3.通电试验,测试主要指标。
七、发信台监控桌
验收标准:
1.按施工图检查各台面应成一水平面,相互固定牢靠;
2.各种扳键、开关、旋钮是否旋转灵活;
3.所装仪表应符合设计要求,校验各种表头;
4.内部联线绝缘电阻应符合500MΩ;
5.按说明书检查功能;
6.检查信号通路是否正确。
八、天线交换系统
验收标准:
1.按设计要求检查安装位置、垂直水平度、各种信号线及固定是否符合要求;
2.按说明书检查设备本身是否符合要求;
3.排线整齐、美观,焊点牢固、无虚焊、无损伤;
4.电缆弯曲应大于电缆直径15倍,高频接点的直流接触电阻不大于0.01Ω;
5.箱体或高频电缆屏蔽网应接地良好,芯线测绝缘;
6.通电试验。
九、保安器箱
验收标准:
1.按设计要求固定垂直度不得超过1‰;
2.放电间隙为0.7mm;
3.信号线排列、绑扎整齐美观;
4.放电试验180~350V,真空避雷器应起辉;
5.端子板绝缘应不小于500MΩ(对地);
6.地线良好;
十、跳线箱
验收标准:
1.按设计要求安装,垂直度偏差<1‰;
2.电缆布放,绑扎整齐,抽出线芯要对准端子板的端子;
3.按设计要求进行跳线,松紧适度,焊点光滑,无虚焊,漏焊;
十一、收信天线共用器
验收标准:
1.按设计要求检查安装质量;
2.电缆排列整齐美观;
3.电缆插头焊接牢固,美观;
4.整机通电试验按说明书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
十二、甚高频设备
验收标准:
1.设备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设备接口部件应紧固,不得有松动;
3.检查测试报告,调试报告及试运转报告;
十三、遥控线路
验收标准:
1.埋式电缆:
(1)路由、位置、电缆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深度一般应在1m以下,按设计要求确定深度;
(3)在市区里直埋应铺盖红砖保护铺盖方式按规范遇腐蚀性土壤按设计规定措施处理,穿越公路,铁路应采用保护钢管;
(4)回填细土壤,再回填普通土壤,整实,不得损伤电缆;
(5)电缆引出地面时,应采用钢管保护,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6)电缆接头按规范接续,并加保护措施
2.管理电缆
(1)规格,孔位按设计要求
(2)电缆接续按施工规范
(3)敷设电缆时,可能出现磨、刮、蹭的地方应加衬垫,在人(手)孔内应放在支架的电缆托上
(4)气门插接应牢固,不漏气
十四、天线及馈线
验收标准
1.天线幕
(1)天线幕导线的线质,线径必须符合设计规定振子长度符合设计规定,偏差不得超过±20mm;
(2)两个终端结点之间的导线不得有接头;
(3)水平振子的垂度及大吊索的垂度符合设计规定,偏差不得超过±20mm;
2.导线绑扎及焊接
(1)扎线线质,线径应符合设计规定;
(2)绑扎长度不准负偏差
(3)扎线绑扎紧密,无突起,无离缝;
(4)扎线全部焊锡,焊锡渗入每根导线,无虚焊;
3.下行线及阻抗变换器
(1)下行线导线张力适度,无扭绞及明显变形;
(2)阻抗变换器(室外放置)防雨性能良好,并有防雷接地设施,防雷接地电阻<10Ω;
4.馈线杆
(1)杆高符合设计规定偏差以导线最低点距地面高度符合以下要求
a.天线场地的地面净高3.5m;
b.技术区的路面净高4.5m;
c.技术区以外的公路可通卡车道路路面净高5.5m;
d.不通卡车的乡村大道路面净高5m;
e.铁路轨面净高7m;
f.屋顶2.5m;
(2)杆路正直,杆根左右偏差不超过50mm杆梢偏差不超过1/3梢径;
(3)转角杆,分路杆及终端杆杆身应垂直;
5.导线支持物
(1)钢担应进行防腐处理;
(2)钢担应保持水平;
6.绝缘子
(1)收发信馈线,每对馈线终结处的两个拉力绝缘子端部应在馈线的同一垂直截面内不得沿线路方向前、后差开,偏差不得超过20mm;
(2)收信馈线绝缘子安装正直牢固;
7.馈线杆拉线
(1)拉线线质应符合设计规定;
(2)发信馈线杆的拉线上端应加装蛋形绝缘子;
(3)拉线缠扎紧密,无突起,无离缝;
8.馈线
(1)线材、线质、线距、对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发信馈线线距允许偏差,对直线为0.5mm,转角杆为±1cm;
(2)发信馈线在角杆,分线杆或终端杆上跳线长度相等。同一对馈线的两根原线跳线相差不超过1cm,笼形跳线不超过2cm;
(3)测试馈线行波系数或驻波比;
(4)导线绑扎及焊接同天线验收内容2;
9.电缆
(1)电缆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电缆屏蔽网应接地;
(3)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技术要求;
(4)电缆头焊接良好。
十五、铁塔
验收标准
1.钢材材质单应符合设计造型材料;
2.塔身侧移<1‰(铁塔在最大外力作用下,塔身在任意高度的最大侧移),最大扭转角不得大于±1.5°;
3.地脚螺栓及法兰盘用双螺母固定,全部螺栓、螺母、垫片需镀锌,焊接用焊条符合设计造型要求;
4.防腐涂漆表面涂厚0.1~0.2mm
热镀锌表面镀厚0.12~0.15mm
铝美喷涂厚度0.12~0.15mm;
5.铁塔顶端设避雷针
中、短波铁塔接地电阻≤10Ω
微波铁塔接地电阻≤4Ω,并与建筑物接地环连在一起;
6.30m以上铁塔设置航空警灯;
7.塔基水泥标号及混凝土标号要符合设计规定并作水泥试块,必要时送验;
十六、桅杆
验收标准
1.同铁塔验收标准一致;
2.桅杆拉线用的镀锌钢绞线的型号要符合设计要求;
(1)缠线紧密平整,每个缠卷上不平的突起不得超过3个;
(2)扎线镀锌层无严重脱落,每个缠卷用一根扎线缠完中间不得有接头;
(3)两个绝缘子之间的拉线不得有接头;
3.拉线塔及桅杆高于60m设航空警灯;
4.基础及拉锚同铁塔验收标准。
十七、NAVTEX终端设备
验收标准
1.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满足设计指标;
2.符合国际电联和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的有关要求、建议的规定,IMO有关规定
3.要测试和检查有关技术指标;
4.设备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设备技术说明书的指标;
5.频率518KHz
6.灵敏度2μV
7.中心频率1700Hz
8.信息模式7单元B模式
9.其它应符合IMO#476#540
十八、NBDP终端设备
验收标准
1.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满足设计指标;
2.符合国际电联和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的有关要求、建议的规定,IMO有关规定
3.要测试和检查有关技术指标;
4.设备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设备技术说明书的指标;
5.ARQ FEC方式
6.传输(调制)速率,无线100Bd,有线50Bd,F1B J2B
7.中心频率1700Hz
8.频移±85Hz
9.频率容差±10Hz
10.带宽304Hz(300Hz)
11.应符合#625#472#540
十九、DSC设备
验收标准
1.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满足设计指标;
2.符合国际电联和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的有关要求、建议的规定,IMO有关规定
3.要测试和检查有关技术指标;
4.设备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设备技术说明书的指标;
5.呼叫:遇险、紧急、安全、优先、日常(全呼、组呼、群呼、单呼)
6.应符合#493#541
第二节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工程验收内容与标准
第一条 按第一章要求编辑好技术文件一式三份。
第二条 验收内容与标准,详见下表
---------------------------------------
| 验收项目 | 验 收 内 容 |验收标准| 仪表规格 |抽查比例|
|------|-------------|----|------|----|
| |1.安装位置,高度 | | | |
| |2.加固方式及平稳牢固 | | | |
| | 程度 | | | |
| |3.天线塔设置标志信号 | |经纬仪,测 | |
|一、天线塔 |4.室外天线防雷接地技 |参见本节|力板手,望 |100%|
|及天线 | 术指标 |附件 |远镜 | |
| |5.天线塔避雷针的保护 | | | |
| | 范围及其下引线导线 | | | |
| | 与接地闭合环路可靠 | | | |
| | 程度 | | | |
|------|-------------|----|------|----|
| |1.馈线走向路由 | | | |
| |2.加固方式及波导馈线 | | | |
| | 的牢固程度 | | | |
| |3.硬波导垂直敷设,水平 | | | |
| | 敷设情况及规范 | | | |
| |4.椭圆软波导垂直或水 | | | |
| | 平敷设情况及规范 |参见本节| | |
|二、馈线 |5.波导馈线充气设施情 |附件 |经纬仪 |100%|
| | 况 | | | |
| |6.波导管和电缆外皮在 | | | |
| | 微波塔的上、下两端与 | | | |
| | 塔体金属结构相连的 | | | |
| | 可靠程度,在引入机房 | | | |
| | 前的进口处与接地系 | | | |
| | 统牢固程度 | | | |
|------|-------------|----|------|----|
| |1.安装位置、水平、垂直 | | | |
| | 度 | | | |
| |2.加固方式 |参见本节| | |
|三、机架 |3.波导出口的一致性 |附件 | |100%|
| |4.机器漆皮完整度 | | | |
| |5.分路系统、高差前后、 | | | |
| | 错位受压、受拉情况 | | | |
|------|-------------|----|------|----|
| |1.安装位置及高度 | | | |
| |2.支架、吊架的垂直、牢 | | | |
|四、电缆走 | 固、整齐程度 |参见本节| | |
|道 |3.走道的弯曲,水平和横 |附件 | |100%|
| | 铁排列位置 | | | |
| |4.漆色 | | | |
|------|-------------|----|------|----|
| |1.铝排路由、走向、水平、| | | |
| | 垂直情况,接头位置及 | | | |
| | 处理螺栓紧固程度及 | | | |
| | 漆色 | | | |
|五、机房馈 |2.铅包电源线路由、走 |参见本节|500V兆欧| |
|电线 | 向、转弯半径、路数、布|附件 |表 |100%|
| | 线、绑扎及外皮等情况 | | | |
| |3.引入机架线的位置及 | | | |
| | 连接 | | | |
| |4.防雷措施 | | | |
|------|-------------|----|------|----|
| |1.路由走向 | | | |
| |2.转弯半径及布线 | | | |
|六、中频电 |3.线头的制作、焊接质量 |参见本节|万用表 | |
|缆及信号 |4.电缆端头处理 |附件 |500V兆欧|100%|
|线 |5.中频电缆反射衰减情 | |表 | |
| | 况 | | | |
|------|-------------|----|------|----|
| |1.天线方位调整和接收 | | | |
| | 场强情况及依据 | | | |
| |2.馈线驻波比情况及依 | | | |
|七、天馈线 | 据 | |场强仪,驻 | |
|系统电性 |3.馈线衰减情况及依据 |参见本节|波比测量 |抽查主要|
|能的竣工 |4.本站极化去耦情况及 |附件 |仪,电平表 |指标 |
|验收 | 测试依据 | |等 | |
| |5.系统极化去耦情况及 | | | |
| | 测试依据 | | | |
|------|-------------|----|------|----|
| |1.发射机输出功率 | | | |
| |2.噪声系数 | | |视情况而|
| |3.频率稳定度 |单机测试| |定可不进|
| |4.自动增益控制范围 |按设备说| |行全部测|
|八、微波收 |5.非线性失真 |明书及技| |试,抽查|
|发信机 |6.门限电平 |术指标进| |主要项目|
| |7.误码比特率 |行测试 | |即可 |
| |8.位同步抖动 | | | |
| |9.三次交调失真 | | | |
| |10.调幅调相转换 | | | |
|------|-------------|----|------|----|
| |1.发信输出功率 | | |视测试条|
| |2.自动增益控制范围 | | |件而定以|
| |3.接收机噪声系数 |按设备技| |随工检验|
|九、微波联 |4.调制解调器相键控和 |术指标进| |合格签字|
|络机 | 正交调幅 |行测试 | |为依据,|
| |5.收信电平校正 | | |可视情况|
| |6.收发告警系统调查 | | |抽查 |
---------------------------------------
| |1.导频接收性能 | | | |
| |2.信号发送和信号接收 | | |视测试条|
|十、波道切 | 电平 |按设备技| |件而定以|
|换机及其 |3.噪声升高倒换性能 |术指标进| |随工检验|
|性能试验 |4.数字微波机的无损伤 |行测试 | |合格签字|
| | 切换情况 | | |为依据,|
| |5.在实际运行中其功能 | | |视情况抽|
| | 的检验情况 | | |查 |
|------|-------------|----|------|----|
| |1.主控台自检 | | | |
| |A.巡回“不正常”自检 | | | |
| |B.巡回“正常”自检 | | |视测试条|
|十一、远程 |C.定点“遥开”自检 |所有验收| |件而定以|
|控制机(主 |D.定点“遥关”自检 |内容均应| |随工检验|
|控站和被 |E.告警自检: |正常 | |合格签字|
|控站) | “紧急告警”和“一般 | | |为依据,|
| | 告警” | | |视情况抽|
| |2.被控台 | | |查 |
| |A.遥信 | | | |
| |B.遥控 | | | |
|------|-------------|----|------|----|
|十二、联络 |1.热噪声 | | | |
|通道特性 |2.二、三次谐波衰减 |参见本节| | |
|(勤务通 |3.群频振幅特性 |附件 | |100%|
|道) |4.群频净衰减稳定度 | | | |
|------|-------------|----|------|----|
| |1.频率偏差调制 | | | |
| |2.频偏调试 | | | |
| |3.中频输出、输入电平测 | | | |
| | 试 | | | |
|十三、电话 |4.群频输出、输入电平测 | | | |
|调制解调 | 试 |参见本节| | |
|机 |5.中频回波衰减测试 |附件 | | |
| |6.群频振幅频率特性测 | | | |
| | 试 | | | |
| |7.总热噪声测试 | | | |
| |8.微分增益特性测试 | | | |
| |9.群时延特性测试 | | | |
|-------------------------------------|
| |1.频率偏差测试 | | | |
| |2.频偏测试 | | | |
| |3.中频输入、输出电平测 | | | |
| | 试 | | | |
| |4.视频输入、输出电平测 | | | |
| | 试 | | | |
| |5.中频输入、输出回波衰 | | | |
| | 减测试 | | | |
| |6.试频幅频特性测试 | | | |
| |7.视频周期性干扰测试 | | | |
| |8.视频通道随机噪声测 | | | |
| | 试 | | | |
| |9.视频同步非线性失真 | | | |
|十四、电视 | 测试 | | | |
|调制解调 |10.线性波形失真测试: |参见本节| | |
|机 | 场时间;行时间;短时|附件 | | |
| | 间; | | | |
| |11.亮度通道非线性失真 | | | |
| | 测试 | | | |
| |12.色度通道失真测试微 | | | |
| | 分增益(DG)微分相| | | |
| | 位(DP) | | | |
| |13.视频群时延特性测试 | | | |
| |14.伴音输入、输出电平 | | | |
| | 测试 | | | |
| |15.伴音信噪比测试 | | | |
| |16.伴音通道振幅频率特 | | | |
| | 性测试 | | | |
| |17.伴音非线性失真测试 | | | |
|------|-------------|----|------|----|
| |1.实际数字微波通道误 | | | |
| 十五、系统| 码性能指标 | | | |
| 性能验收 |2.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 |参见本节| | |
|(ISAT)| 统的不可用性指标 |附件 | | |
| |3.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 | | | |
| | 统允许的干扰容限 | | | |
---------------------------------------
附件: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工程验收标准
一、天线塔及天线
验收标准
1.铁塔位置高度按设计要求检查;
2.铁塔应满足在最大外力作用下,微波天线束的轴线偏离通信方向不大于1/2天线主瓣的宽度;
3.天线塔标志信号应符合航空部门的规定;
4.按设计提出的天线俯仰角放置天线,水平垂直方向应有一定的调整余量,安装固定要牢固可靠;
二、馈线
验收标准
1.波导走向和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2.软波导拐弯弧度应符合产品出厂要求;
3.馈线内充气气压0.3kg/平方厘米,检查有无漏气在24h内应不低于0.1kg/平方厘米;
4.安装后波导管应无碰伤、裂纹、扭曲,内壁清洁光亮;
5.波导管焊接的法兰盘应平整、端正、牢固、焊接均匀;
6.设计要求接地的点要接地牢固;
三、机架
验收标准
1.垂直度不大于2mm,一排机架无明显参差不齐,误差不超过3毫米;
2.安装牢固加固方式按设计要求;
3.波导管出口高度应一致,误差不大于1mm;
4.机架不应松脱或受破损;
5.机架馈线间的连接应无拉、压、扭或错位,不产生附加力。分路环行器高度差不大于2mm;
四、电缆走道
验收标准
1.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垂直度误差不超过1‰,水平度不超过2mm/1m长;
3.转弯、升降应成直角关用卡子固定;
4.横铁间距为250mm;
5.安装牢固、平直、端正、漆色一致;
五、机房馈电线
验收标准
1.电源线规格、程式、路由应符合设计要求;
2.铝排应平直、端正、搭接时,搭接长度应为宽度的1.3倍,用螺钉紧固;
3.铝排直角弯曲率半径不小于厚度的2倍;
4.铝排负汇流条刷兰漆,正汇流条刷红漆,接头处不刷漆;
5.铅包橡皮线电力线布放应符合设计要求;
6.曲率半径应大于外径12倍;
7.接头按规范制作;
8.排列整齐、绑扎均匀、不得交叉、铅皮接地良好;
六、中频电缆及信号线
验收标准
1.电缆及信号线的规格、程式、路由按设计要求;
2.电缆与电缆头连接,焊接良好,无虚焊,光滑不松动,严禁使用焊油;
3.反射衰减在70±8MHz内应大于30dB;
4.信号线绑扎应符合规范要求;
5.信号线头处理,屏蔽层不松散绝缘层不损伤无短路屏蔽层两头均应接地良好;
6.每根导线应有标志;
七、天馈线系统电性能的竣工验收
验收标准
1.天线方位、俯仰角、路由、吊点或支点防雷接地、天线焦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在工作频段内驻波比应符合出厂指标;
3.馈线衰减按长度计算应符合要求;
4.收发去耦度≤30dB,系统收发去耦度,三波导系统≥23dB,六波导系统≥25dB;
八、联络通道特性(勤务通道)
验收标准
1.热噪声应符合设计要求;
2.二、三次谐波衰减应符合设计计算指标要求;
3.群频振幅特性不均匀度应符合
(1)一收一发≤±0.5dB;
(2)N段收发≤±0.5dB;
4.群频衰减应符合:
(1)一收一发≤0.35dB;
(2)N段收发≤±0.35dB;
九、电话调制解调机
验收标准
1.中频频率70MHz≤100±KHz
2.主用波道导频9.023MHz频率不稳定度≤10kHz
3.备用波道导频8.5MHz频率不稳定度≤10kHz
4.中频电平
输出为500mv±10%(75Ω不平衡式)
输入为300mv±10%(75Ω不平衡式)
5.群频输入端单音频率为100kHz(75Ω不平衡)电平为45dBr收信群频端选出100kHz信号电平为-20dBr;
6.中频反射衰减值应>30dB;
7.总热噪声在70MHz时不大于67.5dB;
8.微分增益和微分特性应符合设备出厂技术指标;
十、电视调制解调机(见注一)
验收标准
1.频率测试
(1)中频70MHz频偏≤±100kHz
(2)主导频9.023MHz不稳定度≤±10kHz;
(3)副载频8.065MHz不稳定度应为±10kHz
2.频偏测试
(1)视频输入信号为1Vp-p时调制频偏为8MHz(峰峰值)
(2)音频输入电平为0.775V时(600.Ω对称),伴音在8.065MHz调制频偏为±150kHz
(3)导频9.023MHz单音调制频偏为200kHz
3.中频输入输出电平
(1)输入电平为0.3V±10%(阻抗75Ω不平衡式)
(2)输出电平为0.35V±10%(阻抗75Ω不平衡式)
4.视频输入输出电平均为1Vp-p正极性(75Ω不平衡式)
5.振幅频率特性:(参考点为240KHz)
(1)频率振幅不均匀度在50Hz~10MHz范围内≤±0.5dB(不带滤波器)
(2)频率振幅不均匀度在50Hz~5.5MHz范围内≤±0.4dB(带滤波器)
6.视频周期性干扰(峰-峰/峰-峰)
(1)对电源交流声大于52.8dB(加去加重)
(2)对1KHz~5.5MHz单频大于75dB(加去加重)
7.视频通道随机噪声(峰-峰/有效值)≥70dB(加权)
8.视频目前脉冲非线性失真测试应≤±5%
9.线性波形畸变应符合
(1)场时间≤±2%
(2)行时间≤±1.7%
(3)短时间≤±7.9% 6.2%
10.亮度通道非线性畸变应≤±6%
11.色度通道畸变应符合
(1)频率为4.3MHz微分增益(DG)≤±1%
(2)频率为4.3MHz微分增益(DP)≤±0.5°
12.视频群时延特性别,频率在50Hz~5.5MHz范围内应<±20nS(参考频率为240KHz)
(注一)此系模拟数字待定说明:
传输电视的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假设参考通道包括三套电视编译码器、三段等长的等质数字微波段。电视通道特性目前国内因CCITT和CCIR还未作出规定,传输电视的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假设参考通道,系参照CCIR建议567而制定的并与我国目前传输电视的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假设参考通道相同,故传输电视的参考数字通道性能指标待定。
在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中与电话信道同路由传输的电视通道,其性能指标可与64Kb/s高级假想参考通道的要求相同。
十一、系统性能验收(是竣工验收的重点项目)
1.假设参考数字段误码性能指标
---------------------------------------
| | 误码率大于| 误码率大于 | |
假设|长 度| -6| -3 | |
参考| |1×10 的|1×10 的|误 码 秒 | 残余误码率
字段|(km)| | | |
等级| | 恶化分钟 | 严重误码秒 | |
--|----|------|-------|------|---------
| | | | | -9
一级| 280|0.045%|0.006% |0.036%|0.55×10
---------------------------------------
| | | | | -9
二级| 280| 0.2% |0.0075%|0.16% | 2.5×10
--|----|------|-------|------|---------
| | | | | -9
三级| 50| 0.2% |0.002% |0.16% | 2.5×10
--|----|------|-------|------|---------
| | | | | -9
四级| 50| 0.5% |0.005% | 0.4% | 6×10
---------------------------------------
2.假设参考数字段的不可用性指标
--------------------------------
| 假设参考数字段等级 | 不 可 用 性 |
|----------------|-------------|
| 一级(长度=280km) | 0.033%/双向 |
|----------------|-------------|
| 二级(长度=280km) | 0.05%/双向 |
|----------------|-------------|
| 三级(长度=50km) | 0.05%/双向 |
|----------------|-------------|
| 四级(长度=50km) | 0.1%双向 |
--------------------------------
3.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允许的干扰容限在采用二频制的无线接力通信系统中,数字微波通道的干扰源有:
(1)系统内干扰
包括:反向发射干扰
反向接收干扰
越站干扰;
收信天线前对侧的耦合干扰
发信天线前对侧的耦合干扰
发信天线背对侧的耦合干扰
(2)系统间干扰
包括:相邻线路中系统间干扰
汇接点系统间干扰
(3)其它系统干扰
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干扰
雷达干扰(长江沿线同时建有近九十余座交管站雷达设备)
广播干扰
上述三种等级的假设参考数字通道性能指标的恶化量,不应超过其总指标所述时间率的15%~20%,其中来自于卫星系统干扰引起的恶化量应不超过10%,来自雷达、广播、散射干扰引起的总恶化量应不超过5%~10%,而系统内干扰应计入接收系统的总噪声之内,其允许干扰容限列表如下:
由卫星通信系统引起的干扰容限
------------------------------------
项 目 |误码率大于 |误码率大于 | | |
| -6| -3 | |任何一年内 |
干扰容限%|1×10 |1×10 | 误码秒 | |
| | | |的不可用性 |
电路等级 |恶化分钟 |严重误码 | | |
-----|------|-------|------|-------|
高 级|0.04% |0.0054%|0.032%|0.01% |
-----|------|-------|------|-------|
中 级|0.15% |0.004% |0.12% |0.005% |
-----|------|-------|------|-------|
用 户 级|0.15% |0.0015%|0.12% |0.003% |
------------------------------------
由其它地面微波通信系统、
雷达系统及电视广播系统引起的干扰容限
---------------------------------------
项 目| 误码率大于| 误码率大于 | |
干扰容| -6| -3 | | 任何一年内
限%电| 1×10 | 1×10 | 误码秒 |
路等级| | | | 的不可用性
| 恶化分钟 | 严重误码 | |
---|-------|---------|--------|--------
高级 |0.02%~ |0.0027%~ |0.016%~ |0.005%~
| 0.04%| 0.0054%| 0.032%| 0.01%
---|-------|---------|--------|--------
中级|0.075%~|0.002%~ |0.06%~ |0.0025%~
| 0.15%| 0.004% | 0.12% | 0.005%
---|-------|---------|--------|--------
用户级|0.075%~|0.00075%~|0.06%~ |0.0015%~
| 0.15%| 0.0015%| 0.12% | 0.003%
---------------------------------------
第三节 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
验收内容和标准
第一条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按第一章第二节的要求准备好技术文件一式二份。
第二条 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做到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相互对应。
第三条 凡随工检查和阶段验收合格并取得签证的,在工程总验收时一般不再进行检查。
第四条 验收内容详见表5,验收标准见附件。
第五条 各种备件应联机试验,性能良好。
表5
---------------------------------------
| 验收项目 | 验 收 内 容 |验收标准 |
|-------|---------------------|-------|
| |1.土建施工质量 | |
| |2.土建工艺,地面,预留孔洞、地槽、壁槽 | |
|一、机房环境 |3.机房电源照明 |参见本节附件 |
| |4.空调设备 | |
| |5.防静电地板 | |
|-------|---------------------|-------|
| |1.外观整齐 | |
|二、器材 | | 参见本节附件|
| |2.主要器材的电气性能测试 | |
|-------|---------------------|-------|
| |1.消防器材 | |
|三、安全保障设|2.电源插座标志 | |
|施 |3.严禁存放危险物品 | 参见本节附件|
| |4.预留孔洞所配安全盖板 | |
| |5.地线 | |
|-------|---------------------|-------|
| |1.垂直水平度 | |
| |2.机面排列 | |
|四、机架 |3.各种螺丝必须拧紧 | 参见本节附件|
| |4.油漆不得脱落 | |
| |5.防震加固措施 | |
|-------|---------------------|-------|
|五、机台和外围|1.机台位置正确 | |
|设备 |2.安装整齐 | 参见本节附件|
| |3.设备安全、标志齐全 | |
|-------|---------------------|-------|
| |1.安装位置正确 | |
| |2.直列垂直倾斜度 | |
| |3.横列接线板安装位置 | |
|六、总配线架 |4.跳线环位置 | 参见本节附件|
| |5.滑梯 | |
| |6.防震加固措施 | |
| |7.防雷接地 | |
|-------|---------------------|-------|
| |1.安装位置正确 | |
|七、电缆走道及|2.平直走道的工艺 | |
|槽道 |3.过墙洞和过桥板孔的工艺 | 参见本节附件|
| |4.安装沿墙电缆走道工艺 | |
| |5.安装槽道工艺 | |
|-------|---------------------|-------|
| |1.电缆规格、路由、截面和位置 | |
| |2.走道电缆和槽道电缆的工艺 | |
| |3.插接架间电缆及布线的走向、路由和工艺 | |
| |4.直流电源线的路由、路数、位置及导线和 | |
|八、电缆及电源| 熔丝的规格 | |
|线布放 |5.直流电源线的接头 | 参见本节附件|
| |6.铝、铜条架空敷设的工艺 | |
| |7.直流馈电线的绝缘电阻值 | |
| |8.交换系统交流电源的接地保护及绝缘电 | |
| | 阻值 | |
| |9.胶皮线敷设的工艺 | |
|-------|---------------------|-------|
| |1.通电测试前温度,湿度和电源电压检查 | |
| |2.硬件检查 | |
| |3.硬件测试: | |
| |A.各种变换器的输出电压 | |
|九、安装系统测|B.外围终端的检查 | |
|试 |C.告警装置的检查 | 参见本节附件|
| |D.时钟装置的检查 | |
| |E.信号系统检查 | |
| |F.装入程序,确认硬件无故障 | |
| |4.交换系统各种功能调测 | |
|-------|---------------------|-------|
| |1.可靠性测试: | |
| |A.分群设备的可靠性 | |
| |B.分散设备的可靠性 | |
| |C.处理机再启动 | |
|十、初验测试 |D.软件测试故障、印刷板故障 | |
| |E.长时间通话测试 | |
| |2.接通率测试: | |
| |A.局内模拟呼叫器大话务量测试 | |
| |B.局内人工拨号测试 | |
| |C.局间人工拨号测试 | |
| |3.性能测试: | |
| |A.本局呼叫 | |
| |B.出、入局呼叫 | |
| |C.释放控制 | |
| |D.特种业务和代答业务 | |
| |E.用户新业务 | |
| |F.非电话业务 | |
| |G.计费功能及差错率 | |
| |4.局间中继测试 | |
| |A.市话中继 | |
| |B.长市中继及迂回路由 | |
| |5.处理能力,超负荷测试: | |
| |A.测试考核各种模块的处理能力 | |
| |B.超负荷测试 | |
| |6.维护管理和故障诊断: | |
| |A.人机命令测试 | |
| |B.告警系统及其功能测试 | |
| |C.话务统计和观察 | |
| |D.对局数据和用户数据增、删、改的验证 | |
| |E.对各种设备进行例行测试和输出结果的 | |
| | 验证 | |
| |F.对控制台、测量台维护管理功能的验证及 | |
| | 话务转接台功能验证 | |
| |G.故障诊断功能的验证及主备用设备的倒 | |
| | 换 | |
| |H.系统建立和应急启动功能测试 | |
| |7.环境验收测试 | |
| |A.直流电源极限试验 | |
| |B.温、湿度极限试验(厂测) | |
| |8.传输指标测试: | |
| |A.用户线/用户线、用户线/中线/长途用户| |
| | 衰减 | |
| |B.增益/频率特性 | |
| |C.串音衰减测试 | |
| |D.增益/电平特性 | |
| |・E.衡重杂音 | |
| |・F.群时延失真 | |
| |・G.绝对群时延 | |
| |・H.互调失真 | |
| |・L.单频杂音 | |
| |・J.脉冲杂音 | |
| |・K.总失真 | |
|-------|---------------------|-------|
| |1.观察指标: | |
| |A.硬件故障率 | |
| |B.再启动指标 | |
| |C.计费差错率 | |
| |D.交换网络非正常倒换 | |
|十一、试运转测|E.人工再装入和人工再启动 | |
|试 |F.软件设计故障 | 参见本节附件|
| |G.分群设备的可靠性 | |
| |H.分散设备的可靠性 | |
| |2.模拟测试: | |
| |A.局内接通率测试 | |
| |B.局间接通率测试 | |
| |C.长时间通话测试 | |
|-------|---------------------|-------|
|十二、工程总验|1.竣工技术文件 |参见本节附件 |
|收 |2.确认验收结果,考核工程质量 | |
---------------------------------------
附件: 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标准
一、机房环境
1.土建施工质量
土建施工质量除应符合土建质量标准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机房及有关走廊地段和相关技术房间的土建已全部竣工,室内墙壁和天花板已充分干燥。
(2)机房主要门、主走道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扩建设备的搬运,房门可上锁,窗有插销,门、窗关闭严密。
2.土建工艺
(1)机房地面应平整光洁,墙面洁净,照明布置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2)预留暗管、地槽、壁槽和孔洞的数量、位置、尺寸均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3)机房交、直流电源应有单独供机房用电的配电回路,空调除湿设备的供电线路应与通信设备的供电线路分开设立。
(4)机房空调除湿设备安装正确,性能良好,通风管道干净。
(5)防静电地板铺设严密坚固,每平米水平误差应不大于2mm,地板支柱应接地良好,接地电阻和防静电措施符合说明书要求。
二、器材
1.外观检查
器材观外应完整无损。对外观有问题的器材,应有对其损坏程度做详细检查、测试的记录,对有损于电气性能或严重影响机械强度的器材必须更换。
2.主要器材的电气性能测试
局内电缆、接线板、保安排等主要器材的电器性能应抽样测试。当相对湿度在75%以下,用250V兆欧表测试时,电缆心线绝缘电阻每百米应不小于200mΩ;接线板等相邻端子的绝缘电组应不低于500mΩ。
三、安全保障设施
1.机房必须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如有感烟感温等告警装置,性能应良好。
2.机房内不同电压的电源插座,应有明显标志。
3.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并有明显提示标志。
4.机房内预留孔洞应配有安全盖板。
5.机房内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机架
1.机架安装的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厂家规定,若厂家无规定时,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
2.机架在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大于5mm,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同列机面应在一平面上。
3.各种螺丝必须拧紧,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
4.机架及架上各种零件上的油漆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5.机架、列架必须按施工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
五、机台和外围设备
1.机台位置安装正确,符合机房平面图要求。
2.台列安装应整齐,机台正面边缘成一直线,相邻机台应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同一水平。
3.外围终端应做到设备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六、总配线架
1.总配线架安装位置正确,符合机房设计要求。
2.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倾斜误差应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米不大于2mm。
3.横列接线板安装在同一层内应保持水平,位置应符合设计图,各种标志完整齐全。
4.跳线环位置横竖均应平直整齐。
5.滑梯安装应牢固可靠,滑动平移,滑梯轨道拼接平垫,手闸灵敏。
6.总配线架必须按施工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
7.总配线架防雷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七、电缆走道及槽道
1.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毫米。
2.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毫米;垂直走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毫米;走道吊架应保持垂直,安装整齐牢固。
3.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加木框保护。施工完后应用盖板封住洞口,木框和盖板的漆色宜与地板或墙壁的颜色一致。
4.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走道时,在墙上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水平方向的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完的走道应整齐一致,不得有起伏不平或歪斜现象。
5.槽道安装应端正牢固,并保持与大列垂直;列间槽道应成一直线,从前向后看左右偏差不超过3mm两列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毫米。
八、电缆及电源线布放
1.布放电缆的规格、路由、截面和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排列整齐,无外皮损伤;电源电缆、信号电缆及通信用各类电缆应分离布放;电缆转弯应均匀园滑,弯弧钱部应保持垂直或水平,转弯的最小曲率半径应大于60mm。
2.布放走道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扎线用麻线时必须侵腊;布放槽道电缆可以不绑扎,槽内电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电缆不得溢出槽道。在电缆进出槽道部位和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
3.插接架间电缆必须依据设计文件进行,电缆走向及路由应符合厂家有关规定;架间电缆及布线的两端必须有明确标志,不得错接、漏接;插接部位应紧密牢靠,接触良好,插接端子不得折断或弯曲;架间电缆及布线插接完毕应进行整线,外观平直整齐;电缆剖应平齐,不得损伤芯线的绝缘,分线应按色谱顺序,不得将每组芯线的互绞打开;绕接电缆芯线必须使用绕线枪,不得以手钳代替。每根芯线在端子上绕接的圈数应为:线径0.4~0.5毫米时6~8圈,0.6~1.0mm时4~6圈。绕接应紧密,不应叠绕,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绕,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得露铜,芯线不得有明显损伤;压接或卡接电缆芯线必须使用相适应规格的压接钳、卡接枪。芯线压接或卡接应牢靠,接触良好。不得使接插件、端子排有变形或损伤。
4.机房直流电源线的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使用导线(铝、铜条或电缆线)的规格、器材绝缘强度及溶丝的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5.电源线应采用整段的线料,不得在中间接头。直流电源线接续时应连接牢固,接头接触良好,保证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
6.架空敷设的铝(铜)条应整齐平直,固定方法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安装完毕应在正线上涂红色油漆,负线涂兰色油漆,不同电压用不同颜色区分。
7.机房的每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的列内电源线、机架引入线两端腾空时,用500V兆欧表测试心线间和心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兆欧。
8.交换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电源线两端腾空时,用500V兆欧表测试心线间和心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兆欧。
9.采用胶皮线作直流馈电线时每对馈电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的红兰标志。安装后的电源线末端必须用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绝缘带和护套封扎。
九、安装系统测试
1.通电测试前机房温、湿度和电源电压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设备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温度;18~28℃
(2)相对湿度:30~75%
(3)直流电压:-48V+5V-6V
2.硬件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设备标志齐全正确;
(2)印刷电路板数量、规格、安装位置与施工文件相符;
(3)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的位置上;
(4)设备的各种熔丝规格符合要求;
(5)列架、机架接地良好;
(6)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
(7)熔丝盘有关端子上主电源电压正常。
3.硬件测试
(1)各种硬件设备必须按厂家提供的操作程序,逐级加上电源设备通电后,检查所有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均应符合规定。
(2)各种外围终端应设备齐全,自测正常。设备内风扇应运转良好。
(3)各种可闻可见的告警装置工作正常。
(4)时钟装置应工作正常,精度符合要求。
(5)信号系统应工作正常。
(6)装入测试程序,通过人机命令或自检,对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确认硬件系统无故障,并提供测试报告。
4.交换系统各种功能调测检查应包括下列主要项目:
(1)系统建立功能;
A.系统初始化;
B.系统自动/人工再装入;
C.系统自动/人工再启动。
(2)系统的交换功能:
A.本局呼叫;
B.对市话(邮电公网)出入局呼叫及转接呼叫;
C.本地局间呼叫(本地多局制时调测);
D.汇接呼叫;
E.本专网长途来、去话呼叫(自动、半自动)及迂回路由呼叫;
F.特种业务呼叫;
G.新业务性能;
H.非电话业务;
I.计费功能。
(3)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
A.人机命令核实;
B.告警系统测试;
C.话务观察和统计;
D.例行测试;
E.中继线和用户线的人工测试;
F.用户数据、局数据的管理;
G.故障诊断;
H.冗余设备的人工/自动倒换;
I.输出、输入设备性能测试。
(4)系统的信号方式及其配合;
A.用户的信号方式(脉冲、多频);
B.局间信号方式(随路、共路、多频互控、数字编码);
C.系统的网同步功能。
(5)稳定性已达到初验要求的最新软件版本和系统测试记录。
十、初验测试
初验测试应在工艺和软件程序修改(补钉)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初验测试的主要指标和性能达不到要求时,应重新进行系统调试。
1.可靠性测试:
(1)在初验测试期间不得发生系统瘫痪。
(2)分群设备可靠性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一用户级群公共设备对已通话用户产生中断或停止接续超过一分钟以上的每群每月不大于0.1次;
B.中继级群公共设备对已通话中断或停止接续超过一分钟以上的中继级群容量小于64的,每群每月阻断不大于0.15次;中继级群容量64~480的,每群每月不大于0.1次。
C.选组级交换网络模块不得产生已通话用户的阻断。
(3)分散设备的可靠性,对个别用户不能正常呼出或呼入接续的,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千门用户每月不大于0.5户次;
B.每百条中继线每月不大于0.5线次。
(4)初验测试一个月内,处理机再启动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
| | 全 局 处 理 机 |
| 类 别 |-----------------|
| | 1~3对 | 3对以上 |
|--------|--------|--------|
| 次要 | 3 | 5 |
|--------|--------|--------|
| 严重 | 0 | 1 |
|--------|--------|--------|
| 再装入 | 0 | 0 |
----------------------------
三次再启动的定义为:
A.次要再启动:不影响正在通话的用户,只影响接续;
B.严重再启动:影响本处理机控群通话及接续;
C.需要全部软件再装入,影响全交换局通话及接续。
(5)初验测试期间,软件测试故障应不大于8个;由于元器件等损坏,须更换印刷板的次数不大于0.13次/100户。
(6)将12对话机保持48h长时间通话状态,同时将高话务量加入交换网。48h后通话路由正常,计费正确,有长时间通话信号输出。
2.接通率测试:
(1)局内模拟呼叫器大话务量测试。60对用户集中在数个用户级接近满负载的情况下运行,指标应达99.96%。
(2)局内人工拨号测试。10对用户话机分组同时拨叫,累计达5000次,以作辅助考核指标。
(3)局间人工拨号测试。每个直达局向出、入局呼叫在话务清闲时各进行200次。数字局间达98%;数模局间达95%。
3.性能测试:
(1)本局呼叫测试。每次抽测3~5次应良好。内容有:正常通话、摘机不拨号和位间超时,拨号中途放弃,久叫不应、被叫忙用户电路锁定、呼叫空千群的空号、链路忙及用户连选等。
(2)出、入局呼叫测试。对每个直达局向的中继线作100%呼叫测试,应良好。
(3)释放控制测试。互不控制、主呼控制和被叫控制应良好。
(4)特种业务和代答业务测试。对特服中继作100%呼叫测试,对代答录音接口作测试检查,均应良好。
(5)用户新业务性能:缩位拨号、热线、限制呼出、叫醒业务、免打扰服务、转移呼叫、呼叫等待、三方通话、遇忙回叫、空号服务、追查恶意呼叫等的登记、接通和撤消良好。
(6)非电话业务测试。在用户电路上接入传真机进行文字、图片传真:接入调制解调器,传送300~2400比特的数据应良好,并不被其他呼叫插入和中断。在2B+D接口传送数据应符合说明书规定。
(7)计费功能及差错率测试。计费功能应符合设计规定。差错率不大于10~4。
4.局间中继测试:
(1)对市话(邮电公网)及本地局间中继测试:位间超时、拨号中弃、久叫不应、中继忙、被叫应答、一方失挂释放、呼叫空号及经本局来、去话汇接每项3~5次应良好。
(2)对本专网长途中继作全自动、半自动来话、人工来话呼叫测试:正常通话、被叫挂机再应答、中继忙、久叫不应、长途忙、呼叫空号、被叫忙等经长途中继作自环测试及经迂回路由呼叫、半自动来话插入通知、人工来话再振铃和插入通知及强拆,每项3~5次应良好。
5.处理能力、超负荷测试:
(1)按技术规范书指标,分系统、分级和用户模块测试考核处理能力(BHCA)。
(2)超负荷测试应达到下列要求:
A.当处理机的处理能力超过上限值时,应自动逐步限制普通用户的呼出;
B.所限制的用户要均匀分布在普通用户之间,优先用户不受限制;
C.不允许同时将全部普通用户停止服务。
6.维护管理和故障诊断:
(1)根据人机命令手册,对人机命令进行测试,应达到功能完善,执行正确。
(2)告警系统及其功能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A.告警装置的可闻、可视信号应动作可靠;
B.操作维护中心与交换设备之间的各种告警信息传递应迅速正确;
C.对交换、传输、电源及环境系统的故障模拟试验,其告警指标和信息应准确,记录完整。
(3)话务统计和观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用命令登记方式结合模拟呼叫器或人工呼叫对处理机用户级、中继群和公共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观察统计,输出结果应正确;
B.用命令指定中继线和用户线进行话务观察,统计呼叫全过程及计费变更情况,输出结果应正确;
C.按说明书对其他工作性能的内容进行检查核对应正确;
D.对信令链路的永久性观察和监视的检查,应正确。
(4)用人机命令对局数据和用户数据进行增、删、改的操作,并应通过呼叫预以证实,局数据项目包括:局向、中继线数量、路由、信令、发号位数、中继迂回路由和费率等;用户数据项目包括:用户号码、设备号码、类别和性能等。
(5)用人机命令执行下列例行测试和指定测试,输出结果应正确:
A.用户线和用户电路;
B.中继线和中继电路;
C.公用设备;
D.信号链路;
E.交换网络。
(6)验证系统控制台、线路测量台的维护管理功能和话务转接台功能,应良好。
(7)验证故障诊断功能应符合说明书要求。主备用设备倒换应良好。
(8)系统备用工作文件重新装入进行初始化,交换系统应正常运行;验证系统自动再装入和自动再启动,人工再起动功能应良好。
7.环境测试:
(1)直流电源电压在标称电压-48V,机房电源输入端电压分别为-54V和-43V极限时,用模拟呼叫器进行多频话机呼叫,1h的本局接通率应为99.9%;各种操作维护功能应正常。
(2)在机房室温达35℃,相对湿度为30%~60%时,机架的前后盖板开启,系统应能正常工作1h,用模拟呼叫器进行局内呼叫,接通率应为99.9%;必要时要进行临界高温试验:即使室温达45℃,相对湿度大于20%,测试呼叫接通率半小时,系统工作应正常;返回正常条件;即室温达20℃,相对湿度大于90%,测试呼叫接通率1h,指标应为99.9%(温度梯度应小于5℃/h,相对湿度梯度应小于10%/h)
8.传输指标测试;
(1)传输衰减应符合下列标准;
A.用户线与用户线间本地通话3.5dB。
B.用户线经四线中继与长途用户间长途通话7dB。
C.港区通信、中国交通通信网内通信全程传输衰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提出具体要求时,模拟网全程传输衰减不应大于22dB。
(2)增益/频率特性。在模拟接口点输入f=1004Hz或1020Hz正弦波信号,其功率电平为-10dBmo时,模拟接口点之间的衰减频率失真应满足图中实践范围要求。
(3)串音衰减。在通过交换机形成的两个连接通路间,在最不利的条件下,频率f=1100Hz输入电平为0dBmo时,串音防卫度不小于67dB。
(4)增益/电平特性。将一个频率为700~1100Hz范围内的正弦波信号,以-55dBmo~+3dBmo之间的电平加到任一信道的输入端,这个信道的增益相对于输入电平为-10dBmo时的增益变化处于图中实线范围内。
(5)衡量杂音。由编解码过程引起的杂音不超过--65dBmo。
(6)群时延失真。一个传输方向群时延失真对二线音频口Z之间应满足图中实线范围内要求。
(7)绝对群时延。通过交换机由模拟用户A至模拟用户B加上模拟用户B至模拟用户A间,绝对群时延平均值应小于3000μs95%的数值应≤3800μs。
(8)互调失真应满足下列要求:
A.在频率300~3400Hz范围内,有两个非谐波关系的正弦波信号频率f 和f ,并且在-4至-21dBmo范围内,以相等的电平同时加至通路输
1 2
入端,任何2f ~f 的互调失真电平应比任一输入信号电平低35dB。
1 2
B.在频率300~3400Hz范围内,具有-9dBmo电平的任何信号与具有-23dBmo电平的f=50HZ信号同时加到通路的输入端,任何互调失真的电平应低于-49dBmo。
(9)任一单频杂音电平应不超过-50dBmo。
(10)交换局在忙时的脉冲杂音平均次数,在5分钟内超过-35dBmo(相对零电平点绝对功率电平)的脉冲杂音次数应不大于5次。
(11)总失真(包括量化失真)。对二线模拟音频口,将一个标称频率为f=820Hz或1020Hz的正弦波信号加到一个信道的输入口,以适当的杂音衡重量的信号对总失真功率比应不大于下式计算的数值:
计算公式:
Ls+Lo-s/N LN
S/NT=Ls+Lo-10log10〔10(---------)+10(-)〕
10 10
式中:S/NT修正后市话交换机的信号对总失真的比值;
LS测试信号的信号电平dBmo;
Lo市话交换机输出相对电平dBr;
S/N PCM通路转换设备的信号对总失真的比值;
L =-67dBmp,由模拟设备起作用而引入的衡重杂音。当Lo
N
=-8dBr和-4dBr时,应满足下表要求:
-----------------------------------
| 信 杂 比
输入电平 |---------------------------
|Lo=-8dBr|Lo=-4dBr|Lo=-7dBr
-------|--------|--------|---------
0dBmo | 33.0 | 33.0 | 33.0
-------|--------|--------|---------
-10dBmo| 32.9 | 33.0 | 33.0
-------|--------|--------|---------
-20dBmo| 32.0 | 32.6 | 32.2
-------|--------|--------|---------
-30dBmo| 27.5 | 30.0 | 28.2
-------|--------|--------|---------
-40dBmo| 18.4 | 21.5 | 19.2
-------|--------|--------|---------
-45dBmo| 13.4 | 16.5 | 14.2
-----------------------------------
十一、试运转测试
试运转应从初验测试完毕、割接开通后开始,时间应不少于三个月。试运转测试的主要指标和性能应达到指标规定,方可进行工程总验收。如果主要指标不符合要求,应从次月开始重新进行三个月。在试运转期间,如果障碍率总指标合格,但某月的指标不合格时,应追加一个月,直到合格为止,试运转期间应接入设备容量的20%以上的用户联网运行。
1.观察指标:
(1)硬件故障率。因元器件等损坏,须更换印刷板的次数,每月应不大于0.1次/100门。
(2)再起动指标。系统自动再启动的指标要求如表:
----------------------------------
| 处理机数 | 全 局 处 理 机 |
| |-----------------------|
| 月 份 | 1-3对 | 3对以上 |
| |-----------|-----------|
| 类 别 | 1 | 2 | 3 | 1 | 2 | 3 |
|--------|---|---|---|---|---|---|
| 次要 | 3 | 2 | 2 | 4 | 3 | 3 |
|--------|---|---|---|---|---|---|
| 严重 | 1 | 1 | 0 | 2 | 1 | 1 |
|--------|---|---|---|---|---|---|
| 再装入 | 0 | 0 | 0 | 1 | 0 | 0 |
----------------------------------
-4
(3)计费差错率应不大于10
(4)交换网络非正常倒换的指标应不大于:
第一月,2次;
第二月,1次;
第三月,1次;
总计,4次。
(5)在试运转阶段不得由于设备原因进行人工再装入和最高级的人工再启动。
(6)在试运转期间,产生由于软件设计错误造成的故障应不大于9件,发现问题应迅速预以解决。
(7)分群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应符合,第1,(2)条。
(8)分散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应符合,第1,(3)条。
2.模拟测试
(1)局内接通率测试。
A.用模拟呼叫器每月测试一次,每次在忙时作一万次呼叫,接通率应不小于99.9%。
B.用人工拨叫方法每月测试一次,每次在忙时作2000次呼叫,接通率应不小于99.5%。
(2)局间接通率测试。各局向出入中继接通率每月测试一次,每个局向连接4对用户,在话务清闲时作200次呼叫,接通率应不小于95%。
(3)长时间通话测试。每月测试一次,用10对话机连成通话状态,在48h后通话电路应正常,计费正确,无重接、断话或单向通话等现象。
十二、工程总验收
1.竣工技术文件,应符合第一章第二节的要求
2.工程总验收的内容应包括:
(1)确认各阶段测试检查结果。凡经过随工检查和阶段验收合格并取得签证的,在工程总验时一般不再进行检查;
(2)验收组织认为必要项目的复验;
(3)设备的清点核实;
(4)对工程进行评定和签收。
在验收中发现的质量不合格项目,应由验收组织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办法。
第四节 通信电源设备工程验收内容和标准
第一条 施工单位除准备第一章,第二节所要求编辑的技术文件以外,还应提供以下测试记录
1.调压器及稳压器
(1)设备检视记录
(2)布线及零附件绝缘检测记录
(3)通电试验记录 见表2-4-1 2-4-2
2.配电屏,整流器及变换设备
(1)设备检测记录
(2)布线及零附件绝缘检查记录
(3)通电试验记录表 见表2-4-3 2-4-4 2-4-5
3.蓄电池组
(1)蓄电池组初充电测试记录
(2)蓄电池组放电试验测试
(3)蓄电池组检测记录 见表2-4-6 2-4-7
4.直流馈电母线
直流馈电母线压降测试记录 见表2-4-8
5.电源线敷设
(1)直流电源线压降测试记录
(2)电源线绝缘测试记录 见表2-4-8
6.油机发电机组
(1)设备检视记录
(2)发电机绝缘检查记录
(3)油机发电机组运行试验记录 见表2-4-9
7.电源设备接地
接地电阻值测试记录 见表2-4-10
第二条 验收内容与标准(见下表)
调压器检查记录 表2-4-1
设备型号 制造厂家 额定功率 出厂编号
---------------------------------
| 检 查 内 容 | 检查结果 |
|------------------------|------|
| | 输入线间 | MΩ |
| |--------------|------|
| | 输入线对地 | MΩ |
| |--------------|------|
| 绝 缘 | 输出线间 | MΩ |
| |--------------|------|
| | 输出线对地 | MΩ |
| |--------------|------|
| | 输入输出线间 | MΩ |
|---------|--------------|------|
| | 调压器指示 | V |
| 自动调压误差 |--------------|------|
| | 测 试 | V |
|------------------------|------|
| 空 载 电 流 | A |
|------------------------|------|
| 温 升 | ℃ |
|------------------------|------|
| 自动、手动转换 | |
|-------------------------------|
| | |
| 故障及处理 | |
| 情况检视 | |
| 记录 | |
| | |
---------------------------------
检查人 年 月 日
稳压器检查记录 表2-4-2
设备型号 制造厂家 额定功率 出厂编号 温度 湿度
---------------------------------------
| 绝 |主变压器|调压器 |电抗器 | 机内主回路布线 |
| |----|-----|-----|---------------|
| 缘 | MΩ | MΩ | MΩ | MΩ |
|----|----|-----|-----|---------------|
| 温 |主变压器|调压器 |电抗器 | 伺服电机 |
| |----|-----|-----|---------------|
| 升 | ℃ | ℃ | ℃ | ℃ |
|----|----|-----------|---------------|
| | |稳压下限 V | 稳压上限 V |
| | |-----------|---------------|
| | |电网电压 | | | |
| | | |负荷变化 | 电网电压变化 | 负荷变化 |
| 自 | | 变化 | | | |
| | | | A- | 304V- | A- |
| 动 | |340V-| | | |
| | | | A | 418V | A |
| 稳 | |418V | | | |
| |----|-----|-----|--------|------|
| 压 | U1 | V| A| V| A|
| |----|-----|-----|--------|------|
| | U2 | V| A| V| A|
| |----|-----|-----|--------|------|
| | △U | V| A| V| A|
|----|----|-----|-----|---------------|
|信号保护| 过压 | 越限 |电路故障 | 其 他 |
|----|----|-----|-----|---------------|
| 手动 |电压范围|电压范围 | | |
| |----|-----|-----|---------------|
| 调整 | V| V| | |
|----|--------------------------------|
| | |
|故障处理| |
| 情况 | |
|检测记录| |
| | |
---------------------------------------
检查人 年 月 日
交流配电屏检查记录 表2-4-3
设备型号 制造厂家 出厂编号
------------------------------------
| 检 查 内 容 | 检查结果 |
|-------------------------|--------|
| | 一次线对地 | MΩ |
| 绝 缘 |----------------|--------|
| | 一次线间 | MΩ |
|-------------------------|--------|
|电表指示 | |
|-------------------------|--------|
|熔断器断路告警 | |
|-------------------------|--------|
|故障照明自动转换 | |
|-------------------------|--------|
|来电通知 | |
|-------------------------|--------|
|停电告警 | |
|-------------------------|--------|
|集中告警 | |
|----------------------------------|
|故障及处理情况,检查记录: |
| |
| |
------------------------------------
测试人 年 月 日
整流器测试记录 表2-4-4
设备型号 制造厂家 出厂编号 室温 湿度
---------------------------------------
| 绝 |主变压器|扼流圈 |电抗器 | 盘内布线(主回路) |
| |----|-----|----|----------------|
| 缘 |MΩ | MΩ | MΩ | MΩ|
|----|----|-----|----|----------------|
| 升 |主变压器|扼流圈 |电抗器 |主回路整流管| 电流 | 时间 |
| |----|-----|----|------|----|----|
| 温 | ℃ | ℃ | ℃ | ℃| A| H|
|----|----|----------|----------------|
| | |稳压下限 V | 稳压上限 V |
| | |----------|----------------|
| | |电网电压 | | | |
| | | |负荷变化| 电网电压变化 | 负荷变化 |
| 自 | | 变化 | | | |
| | | | A- | | |
| 动 | |340V-| |304V-418V| A-A |
| | | | A | | |
| 稳 | |418V | | | |
| |----|-----|----|---------|------|
| 压 |U1 | V| A| V| A|
| |----|-----|----|---------|------|
| |U2 | V| A| V| A|
| |----|-----|----|---------|------|
| |△U | V| A| V| A|
---------------------------------------
| | |稳流下限 A | 稳流上限 A |
| | |----------|----------------|
| | |电网电压 | | | |
| | | |负荷变化| 电网电压变化 | 负荷变化 |
| 自 | | 变化 | | | |
| | | | A- | | |
| 动 | |340V-| |342V-418V| A-A |
| | | | A | | |
| 稳 | |418V | | | |
| |----|-----|----|---------|------|
| 流 |11 | | | | |
| |----|-----|----|---------|------|
| |12 | | | | |
| |----|-----|----|---------|------|
| |△1 | | | | |
|----|--------------------------------|
|信号保护| 过压 | 过流 |电流限制| 缺相 |信号熔断器|其 他|
|----|----------|---------------------|
| 手动 | 电压范围 | 电流限制 | |
| |----------|----------|杂音电压 mV|
| 调整 | V | A | |
|----|--------------------------------|
| | |
|故障处理| |
|情况,检| |
|视记录 | |
| | |
---------------------------------------
测试人 年 月 日
直流配电屏检查记录 表2-4-5
设备型号 制造厂家 出厂编号
---------------------------------------
| 检 查 内 容 | 检查结果 |
|-----------------------------|-------|
| | 一次结间 | MΩ |
| 绝 缘 |--------------------|-------|
| | 一次线对地 | MΩ |
|-----------------------------|-------|
|电表指示 | |
|-----------------------------|-------|
|熔断器断路告警 | |
|-----------------------------|-------|
|电压过高告警 | |
|-----------------------------|-------|
|电压过低告警 | |
|-----------------------------|-------|
| | 自 动 | |
| 加、去尾电池 |------------------|-------|
| | 人 工 | |
|-----------------------------|-------|
|放电回路压降 | mV |
|-------------------------------------|
|故障及处理情况,检查记录: |
| |
| |
| |
---------------------------------------
检查人 年 月 日
蓄电池组初充电测试记录表 表2-4-6
蓄电池型号 组别 制造厂家 日期 年 月 日
--------------------------------------
| 时 间 | | | | | |
|------|-----|-----|-----|-----|-----|
| 总电压V | | | | | |
|------|-----|-----|-----|-----|-----|
| 电流 A | | | | | |
|------|-----|-----|-----|-----|-----|
| 内 容 |电| |温|电| |温|电| |温|电| |温|电| |温|
| | |比| | |比| | |比| | |比| | |比| |
| |压| |度|压| |度|压| |度|压| |度|压| |度|
| | |重| | |重| | |重| | |重| | |重| |
| 电池号 |V| |℃|V| |℃|V| |℃|V|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试人 年 月 日
标准电压:24伏取1、4、13号
60伏取8、25、32号
48伏取1、4、8、13、24号
蓄电池组初放电测试记录表 表2-4-7
蓄电池型号 组别 制造厂家 日期 年 月 日
--------------------------------------
| 时 间 | | | | | |
|------|-----|-----|-----|-----|-----|
| 总电压V | | | | | |
|------|-----|-----|-----|-----|-----|
| 电流 A | | | | | |
|------|-----|-----|-----|-----|-----|
| 内容 |电| |温|电| |温|电| |温|电| |温|电| |温|
| | |比| | |比| | |比| | |比| | |比| |
| |压| |度|压| |度|压| |度|压| |度|压| |度|
| | |重| | |重| | |重| | |重| | |重| |
| 电池号 |V| |℃|V| |℃|V| |℃|V|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试人 年 月 日
标准电压:24伏取1、4、13号
60伏取8、25、32号
48伏取1、4、8、13、24号
直流馈电母线电压降和绝缘电阻测试记录表 表2-4-8
使用仪表 室温 湿度
------------------------------------
| |路 由|长 度|电 流| 压障(mV) |绝缘电阻|
|材料规格|-----| | |----------| |
| |自 | 至|(M)|(A)|设计| 实测 |计算|(M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试人 年 月 日
油机发电机组测试记录 表2-4-9
设备型号 制造厂家 额定功率 编号
---------------------------------------
| | 绕组相互间对地 | |进汽: |
|电机|--------------| 汽 门 |-------------|
| | 交 流| 直 流 | |排汽: |
|绝缘|------|-------| 间 隙 | |
| | MΩ | MΩ | | |
|-------------------------------------|
| 运 转 试 验 |
|-------------------------------------|
|内容| 输 出 | |水| 转 | 频 |
| |--------------|(kg/ | | | |
| |电压(V) | 电流(A) |平方厘米)|温| 速 | 率 |
| |------|-------|-----| | | |
|时间|A| B|C|A| B |C|燃油|机油|℃|(RP/M)|(H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障| |
|及处| |
|理情| |
|况,| |
|检试| |
|记录| |
---------------------------------------
测试人 年 月 日
电源设备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表 表2-4-10
接地母线埋设土质 气候 温度
------------------------------------
| 测试设备 | | | | | |
| | 工作接地 | 保护接地 |防雷接地| 测试接地| |
| | | | | |说明|
| | Ω | Ω | Ω | Ω | |
| 内容名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检查人 年 月 日
---------------------------------------
验收项目 | 验收内容 | 验收标准 | 抽查比例
--------|---------|-----------|--------
|1.安装位置,垂直| |
| 水平及牢固程度|1.安装应符合设计 |
|2.机身,零件及布| 要求 |
一、调压器 | 线 | |
(3ψ380V)|3.调压范围 |2.性能检查按订货 | 100%
|4.自动、手动方式| 及说明书要求 |
| 工作情况 |3.<90℃ |
|5.温升 | |
---------------------------------------
|1.安装位置,垂直| |
| |1.安装应符合设计 |
| 水平及牢固程度| 要求 |
二、稳压器 |2.机身,零件及布| |除有随工检验记录
| 线 |2.精度±1%~ |
(3ψ380V)|3.稳压精度 | ±5% |外,查100%
|4.输出电压变化范| |
| 围 |3.<380V±5% |
--------|---------|-----------|--------
三、交、直 |1.安装位置垂直水|1.安装应符合设计 |
流配电屏 | 平及牢固程度 | 要求 |
(含整流与 |2.机身、零件及布| |除有随工检验记录
变换设备) | 线 |2.性能应符合设备 |
|3.外部接线 | 技术指标的要求 |外,查100%
|4.通电试验 | |
---------------------------------------
|1.电池座(木架)|1.木架平整稳固每 |
| 的排列及水平度| 米水平偏差不大 |
| | 于3毫米,全度偏 |
| | 差不大于15毫米 |
|2.电池座(木架)|2.放置电池应加绝 |
| 电池及绝缘垫安| 缘垫 |除有随工检验记录
四、蓄电池 | 装的牢固程度 | |外,查100%
组 |3.极板,母线的连|3.正负板极数和厂 |
| 接或焊接质量 | 家规定的数一致 |
|4.电池电压及电液|4.焊接牢固,光滑无 |
| 比重 | 虚焊 |
| |5.电液比重应符合 |
| | 厂家规定 |
---------------------------------------
| |1.材料规格路由应 |
| | 符合设计要求 |
|1.母线的用料规格|2.刷漆应按 |
| 及材质 | A相,黄色 |
五、直流馈 |2.母线的安装路由| B相,绿色 |
电母线(其 | ,水平垂直度 | C相,红色 |
中1~5项 |3.母线做弯的情况| 直流系统: |
应随工检 |4.母线接头及安装| 正级,红色 | 100%
验) | 牢固性 | 负级,蓝色 |
|5.母线的刷漆质量| 尾电池: |
|6.测试母线电压降| 正极,浅红色 |
| | 负极,浅蓝色 |
| |3.压降符合设计规 |
| | 定 |
--------|---------|-----------|--------
|1.电源线的用料标| |
| 准 | |
六、电源线 |2.电源线的布放路| |
| 由 |1.规格、数量、路由 |
敷设(其中 |3.电源线的弯曲半| 应符合设计要求 | 100%
1~4项应 | 径 |2.弯曲半径应符合 |
随工检验) |4.电源线与设备连| 施工规范 |
| 接的牢固程度 | |
|5.电源线的电压降| |
---------------------------------------
| |1.机座应符合设计 |
| | 要求 |
|1.基座工程记录 |2.水平度应符合设 |
|2.机轴底盘的水平| 计要求 |
| 度 | 无规定时,顺轴方 |
|3.电机的绝缘 | 向水平偏差不大于 |
七、油机发 |4.附属配套设施状|0.15mm,横轴水平|除有随工检验记录
电机组 | 况 |偏差不大于0.3mm |外,查100%
|5.油机运行试验 |3.运行试验:当零负 |
|6.设备安装的牢固| 荷→满负荷(或相 |
| 程度及振动状况| 反)时,瞬时转速 |
| | 变化值(额定转速 |
| | 的±5~±10%稳|
| | 定过程(4~6S)|
---------------------------------------
| |1.安装位置路由应 |
| | 符合设计要求 |
|1.安装位置 |2.焊接牢固,焊缝处 |
|2.焊接质量 | 涂沥青,引出线留 |
八、接地装 |3.引出线及汇接设| 有余量 | 100%
| 备 |3.汇接设备应符合 |
|4.测试接地电阻 | 设计要求,牢固并 |
| | 有明显标志 |
| |4.接地电阻符合设 |
| | 计要求 |
---------------------------------------
第五节 电话线路工程施工验收内容与标准
第一条 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除应按第一章第二节的要求准备好技术文件一式三份外,还应准备:
1.全部电气性能测试记录(包括线路的绝缘电阻、线路电阻及规定的近端串音衰减测试记录),见表1
2.电缆气闭性测试记录,见表2
电缆电器性能测试记录一式三份
3.城建部门电缆路由批件,及电缆路由与地下建筑物及各管道之间的间距批件
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表 表1
工程编号__________项目名称__________
---------------------------------------
| | | 测 试 内 容 | |
| 电 缆 | |-------------------| 障 碍 |
| | 线 序 |绝缘电阻|环路电阻|近端串音衰减| | |
| 编 号 | | | | | | 记 录 |
| | |(mΩ)|(Ω) | (d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缆型号 | | 线径 | | 全程长度 | km|
|--------|----|----|------|------|----|
|测试人员 | | | | | |
|--------|----|----|------|------|----|
|测试日期 | | 天气 | | 温度 | |
|--------|----|----|------|------|----|
|仪表型号 | | | | | |
---------------------------------------
电缆气闭性测试记录 表2
工程编号__________项目名称__________
---------------------------------------
| 序 | 测试记录 | 电 缆 气 压 测 试 | |
| | 日期温度气压 |-------------------|备 注|
| 号 | 测试地点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
|---|---------|---|---|---|---|---|---|
| | | 日期 | | | | | | |
| |----|----|---|---|---|---|---|---|
| 1 | | 温度 | | | | | | |
| |----|----|---|---|---|---|---|---|
| | | 气压 | | | | | | |
|---|----|----|---|---|---|---|---|---|
| | | 日期 | | | | | | |
| |----|----|---|---|---|---|---|---|
| 2 | | 温度 | | | | | | |
| |----|----|---|---|---|---|---|---|
| | | 气压 | | | | | | |
|---|----|----|---|---|---|---|---|---|
| | | 日期 | | | | | | |
| 3 |----|----|---|---|---|---|---|---|
| | | 温度 | | | | | | |
|-------------------------------------|
| |
| |
| |
| |
|-------------------------------------|
| |
|电缆全程长 公里 支缆 条 分线箱(盒) 只|
| |
|-------------------------------------|
| |
|施工队 测试者 年 月 日|
| |
---------------------------------------
注:1.本表一式三份
2.气压温度变化β=0.00316(1/度)
电缆线路工程验收内容和标准
---------------------------------------
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 | 验收标准 | 抽查比例
-----|------------|--------------|-----
|1.吊线规格,架设位置,| |
| 装设规格 |1.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架 |
|2.吊线各种结及接续质 | 空电缆架设的验收 |
一、架空吊| 量,规格 |2.吊线接续采用“套接” | 100%
线 |3.吊线附属的辅助装置 | 两端捆扎上卡 |
| 质量 |3.吊线垂度按规范见垂 |
|4.吊线垂度 | 度标准表 |
|5.吊线的接地电阻 | |
---------------------------------------
|1.电缆规格 |1.按照设计要求 |
|2.卡、挂间隔 |2.卡挂间隔50±3cm |
|3.电缆接头规格质量 |3.电缆接头美观,不漏气 |
|4.接头的吊扎规格 |4.吊扎采用三点固定方 |
二、架空电|5.电缆引上规格 |式 |
缆及墙壁 |6.气闭质量 |5.电缆引上应具有保护 | 100%
电缆 |7.电缆的其他设备装置 | 管,采取防腐,防损伤, |
| 质量 | 规格型号等按设计要求 |
|8.分线设备安装规格,质|6.分线箱安装应符合设计 |
| 量等 | |
---------------------------------------
| |1.1~4条应符合设计要 |
| | 求 |
|1.电缆规格 |2.回夯应分套夯实 |
|2.敷设位置,深度 |3.电缆引上应有保护管, |
|3.保护装置的规格,质量| 采取防护措施 |
|4.电缆防护设施的设置 |4.电缆标识,采用石桩, | 检查隐蔽
三、埋式电| 质量规格 | 水泥桩,设在电缆接, | 工程现场
缆 |5.回土夯实质量 | 拐弯等处,直线埋设每 | 记录现场
|6.引上管,引上电缆设置| 200m设一标识,郊区 |察看60%
| 质量 | 可500m设一个 |
|7.电缆接头处理质量 |5.电缆引上应具有保护 |
|8.电缆标面的设置质量 | 管,采取防腐,防损伤, |
| | 规格型号等按设计要 |
| | 求 |
-----|------------|--------------|-----
|1.电缆规格 | |
|2.使用管孔孔位 |1.电缆规格,管孔孔位应 |
|3.电缆接续规格质量 | 符合设计 | 检查电缆
四、管道电|4.电缆走向,托板等衬垫|2.电缆接头美观,不漏气 | 布放记录
缆 |5.电缆的防护设施的设 |3.在人(手)孔处应加托 | 人孔等查
| 置质量 | 板,电缆接头应在人 | 看60%
|6.气闭头制作质量及气 | (手)孔内 |
| 闭质量等 | |
-----|------------|--------------|-----
|1.电缆规格,布放位置 |1.电缆规格,布放位置应 | 水线房等
五、水下电|2.水下电缆标志 | 符合设计 | 设施查看
缆 |3.梅花桩设置 |2.按规定设置水下电缆 | 100%
|4.电缆防护设施 | 标识 |
---------------------------------------
|1.按气闭段检验气闭 |1.气闭段:划分和要求应 |
| | 符合设计 |
|2.单一电缆工程的气闭 |2.气压标准(新架):地下 |
| 检验 | |
六、电缆气|3.中继电缆5公里以上 | 电缆50~70kpa架空| 查验记录
闭 | 者按合拢点检验等 | 电缆40~60kpa | 100%
|4.电缆气闭标面设置质 |3.空气含气量每立方米 |
| 量 | 不大于1.5g,气压表 |
| | 必须使用同一表 |
-----|------------|--------------|-----
|1.设备安装规格质量 |1.设备安装地点,型号等 |
|2.PCM端机安装质量、| 应符合设计 |
七、设备安| 规格 |2.PCM端机安装牢固, | 100%
装 |3.防蚀设备安装质量,规| 合理,外皮无损 |
| 格及开通测试报告 | |
-----|------------|--------------|-----
|1.绝缘电阻测试 |1.绝缘电阻,环路电阻, |
|2.环路电阻测试 | 串音衰耗等应符合设 |
|3.规定的近端串音衰减 | 计要求 |
八、电气测| 测试及设计特殊规定 |2.电缆全程衰减应符合 | 查验记录
试 | 的测试内容 | 设计要求 |
|4.电缆全程充耗测试 |3.PCM端机测试应符合 | 100%
|5.电缆成端接地电阻 | 产品技术指标 |
|6.PCM端机测试 |查验记录100% |
-----|------------|--------------|-----
|1.电缆线路与其设施的 | |
| 间距 | |
|2.保护设施的设置质量 |1.电缆与其它设置间距: |
|3.分线设备安装规格,位| 电缆与自来水管,0.5 |
| 置 | ~2m煤气管,下水管 | 查验收记
九、其他 |4.地下室安装,施工质量| 等,交越时0.5m |录100%
|5.气压、告警装置的质量|2.其它按设计要求及施 |
|6.地面上可见部分的规 | 工规范要求进行检查 |
| 格质量 | |
---------------------------------------
一、管道地基
(一)管道基础
1.砖、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砌体墙面应平整、美观,下应出现竖向通缝。
2.砖砌体砂浆饱满程度应不低于80%;砖缝宽度应为8~12mm,同一砖缝的宽度应一致。
3.砌块砌体横缝应为15~20mm;竖缝应为10~15mm;横缝砂浆饱满程度应80%,竖缝灌浆必须饱满、严实,不得出现跑漏现象。
4.砌体必须垂直,砌体顶部四角应水平一致;砌体的形状;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5.设计规定抹面的砌体,应将墙面清扫干净,抹面应平整、压光、不空鼓,墙角不得歪斜。抹面厚度,砂浆配比应符合设计规定。
勾缝的砌体,勾缝应整齐均匀,不得空鼓、不应脱落或遗漏。
6.通道的建筑规格、尺寸、结构形式,通道内设置的安装等,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一般局内主机房引出建筑物的通道,不应越出局所院墙其他地方的通信用浅埋通道,其内部净高宜为1.8m。
7.通信管道的弯管道,当曲率半径小于36m时,宜改为通道。
(二)人(手)孔通道的地基与基础
1.人(手)孔、通道的地基应按设计规定处理,如系天然地基必须按设计规定的高程进行夯实、抄平。
人(手)孔、通道采用人工地基,必须按设计规定处理。
2.人(手)孔,通道基础支模前,必须校核基础形状、方向、地基高程等。
3.人(手)孔、通道基础的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外形偏差应不大于±20mm,厚度偏差应不大于±10mm。
4.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配筋)等应符合设计规定。浇灌混凝土前,应清理模板内的杂草等物,并按设计规定的位置挖好积水罐安装坑。积水罐安装坑应比积水罐外形四周大100mm,坑深比积水罐高度深100mm;基础表面应从四方向积水罐做20mm泛水。如下图所示。
5.设计文件对人(手)孔、通道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时,如提高混凝土标号、加配钢筋、防水处理及安装地线等等,均应按设计规定办理。
(三)墙体
1.人(手)孔,通道内部净高应符合设计规定。墙体的垂直度(全部净高)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mm,墙体顶部高程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mm。
2.墙体与基础应结合严密、不漏水,结合部的内外侧应用1:2.5水泥砂浆抹八字,基础进行抹面处理的可不抹内侧八字角,如图所示。抹墙体与基础的内、外八字角时,应严密、贴实、不空鼓、表面光滑、无欠茬、无飞刺、无断裂等。
3.砌筑墙体的水泥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使用不低于75号水泥砂浆。
通信管道工程的砌体,严禁使用掺有白灰的混合沙浆进行砌筑。
4.人(手)孔、通道墙体的预埋铁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电缆支架穿钉的预埋
A.穿钉的规格、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穿钉与墙体应保持垂直。
B.上、下钉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允许垂直偏差不大于5mm,间距偏差应小于10mm。
C.相邻两组穿钉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偏差应小于20mm。
D.穿钉露出墙面应适度,一般应为50~70mm,露出部分无砂浆等附着物,穿钉螺母应齐全有效。
E.穿钉安装必须牢固。
②拉力(拉缆)环的预埋
A.拉力(拉缆)环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与管道底保持200mm以上的间距。
B.露出墙面部分应为80~100mm。
C.安装必须牢固。
5.管道进入人(手)孔、通道的窗口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mm;管道端边至墙体面应呈圆弧状的喇叭口;人(手)孔、通道内的窗口堵抹严密,不得浮塞,外观整齐、表面平光。
管道窗口外侧应填充密实,不得浮塞,表面整齐。
6.管道窗口宽度大于700mm时,或使用承重易形变的管材如塑料管等的窗口处,应按设计规定加过梁或窗套。
(四)人(手)孔上覆及通道沟盖
1.人(手)孔上覆(简称上覆)及通道沟盖(简称沟盖)的钢筋配制、加工、绑扎;混凝土的标号应符号设计图纸的规定。
2.上覆、沟盖外形尺寸,设置的高程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外形尺寸偏差应不大于20mm,厚度允许最大负偏差不大于5mm。预留孔洞的位置及形状,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3.预制的上覆、沟盖两板之间缝隙应尽量缩小,其拼缝必须用1:2.5砂浆堵抹严密,不空鼓、不浮塞,外表平光,无欠茬、无飞刺、无断裂等,人(手)孔、通道内顶部不应有漏浆等现象。板间拼缝抹堵如图所示。
4.上覆、沟盖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方可承受荷载或吊装、运输。
5.上覆、沟盖底面应平整、光滑、不露筋、无蜂窝等缺陷。
6.上覆、沟盖与墙体搭接的内、外侧,应用1:2.5的水泥砂浆抹八字角。但上覆、沟盖直接在墙体浇灌的可不抹角。
八字抹角应严密、贴实、不空鼓、表面光滑、无欠茬、无飞刺、无断裂等。上覆、沟盖与墙体抹角如图所示。
(五)口圈安装
1.人(手)孔口圈顶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正偏差应不大于20mm。
2.稳固口圈的混凝土(或缘石)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自口圈外缘应向地表做相应的泛水。
3.人孔口圈与上覆之间宜砌不小于200mm的口腔(俗称井脖子);人孔口腔应与上覆预留洞口形成同心圆的圆筒状,口腔内,外应抹面,其要求与一中(一)的5相同。口腔与上覆搭接处应抹八字,八字抹角应严密、贴实、不空鼓、表面光滑、无欠茬、无飞刺、无断裂等。
4.人(手)孔口圈应完整无损。车行道人孔必须安装车行道的口圈。
5.通信管道工程在正式验收之前,所有装置必须安装完毕、齐全有效。
二、铺设管道
(一)地基
1.通信管道的地基处理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凡采用天然地基而设计又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处理的,遇下列情况应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待处理后方可施工。
(1)地下水位高于管道及人(手)孔最低高程的;
(2)土质松软、有腐蚀性土壤或属于回填的杂土层。
2.凡是天然地基的管道沟挖成后必须夯实抄平,地基表面高程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mm。
3.通信管道沟底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基础63cm以下宽时,其沟底宽度应为基础宽度加30cm(即每侧各加15cm)。
(2)管道基础63cm以上宽时,其沟底宽度应为基础宽度加60cm(即每侧各加30cm)。
(3)无基础管道(水泥管块的管道在非特情况不应采用此法)的沟底宽度,应为管群宽度加40cm(即每侧各加20cm)。
(二)基础
1.通信管道一般宜采用素混凝土基础,混凝土的标号、基础宽度、基础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凡设计规定管道基础使用预制基础板或加钢筋的段落,应按设计处理。
2.通信管道基础的中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左右偏差不大于10mm;高程误差应不大于10mm;基础的宽度和厚度负偏差应不大于10mm。
管道基础宽度应比管道组群宽度加宽100mm(即每侧各宽50mm)。
3.通信管道基础进入人(手)孔窗口的部分,设计有规定的应按设计规定处理;设计没有规定时,应按管道基础宽度参照表3和管道基础进入人(手)孔处配筋图加配钢筋。钢筋应搭在窗口墙上不少于100mm。
4.基础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应检查核对加钢筋的段落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其钢筋的绑扎、衬垫等是否符合规定;并应清除基础模板内的杂草等物。
浇灌的混凝土应捣固密实,初凝后应覆盖草帘等物并洒水养护。基础模拆除后,基础侧面应无蜂窝、掉边、断裂及欠茬等现象,如发现有上述缺陷,应进行认真的修整、补强等。
管道基础进入人(手)孔窗口处配筋表
表3
------------------------------------
管道基础宽度 | 钢筋直径 | | 长 度 | 总 长
| |根 数| |
(毫米) | (mm) | | (mm) | (m)
--------|------|----|--------|------
| φ6 |8 | 310 | 2.48
350毫米宽基础|------|----|--------|------
| φ10 |4 | 1565 | 6.26
--------|------|----|--------|------
| φ6 |8 | 420 | 3.36
460毫米宽基础|------|----|--------|------
| φ10 |5 | 1565 | 7.83
--------|------|----|--------|------
| φ6 |8 | 590 | 4.72
615毫米宽基础|------|----|--------|------
| φ10 |7 | 1565 | 11.00
--------|------|----|--------|------
| φ6 |8 | 690 | 5.52
735毫米宽基础|------|----|--------|------
| φ10 |8 | 1565 | 12.52
--------|------|----|--------|------
| φ6 |8 | 840 | 6.72
880毫米宽基础|------|----|--------|------
| φ10 |9 | 1565 | 14.09
------------------------------------
5.通信管道基础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无断裂、无波浪、无明显接茬、欠茬,混凝土表面不起皮、不粉化。
(三)管道铺设
1.通信管道所用管材的材质、规格、程式和断面的组合必须符合设计的规定。
改、扩建管道工程,不应在原有管道两侧加扩管孔;在特殊情况下非在原有管道的一侧扩孔时,必须对原有的人(手)孔及原有电缆等做妥善的处理。
2.水泥管块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群的组合断面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2)水泥管块的顺向连接间隙不得大于5mm。上下两层管块间及管块与基础应为15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3)管群的两层管及两行管的接续缝应错开。水泥管块接缝无论行间、层间均宜错开二分一管长,如图所示(略)。
(4)水泥管块的弯管道及设计上有特殊技术要求的管道,其接续缝及垫层按设计规定。
3.铺设水泥管道时,应在每个管块的对角管孔用两根拉棒试通管孔;其拉棒外径应小于管孔的标称孔径3~5mm;拉棒长度,铺直线管道宜为1200~1500mm;铺弯管道(其曲率半径大于36m)宜为900~1200mm。具体的拉棒规格可由施工单位自定。
4.铺设水泥管道的管底垫层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其砂浆的饱满程度不低于95%,不得出现凹心,不得用石块等物垫管块的边、角。管块应平实铺卧在水泥砂浆垫层上。
两行管块间的竖缝充填的水泥砂浆,其标号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充填的饱满程度应不低于75%。
管顶缝、管边缝、管底八字应抹1:2.5水泥砂浆;严禁使用铺管或充填管间缝的水泥砂浆进行抹堵。抹顶缝、边缝及管底八字,如图所示。
5.水泥管块的接续方法宜采用抹浆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管块接缝处应用纱布80mm宽,允许±10mm的误差,长为管块周长加80~120mm,均匀地包在管块接缝上;
(2)接缝纱布包好后,应先在纱布上刷清水,水要刷到管块饱和为度,再刷纯水泥浆;
(3)接缝纱布刷完水泥砂浆后,应立即抹1:2.5的水泥砂浆;
(4)纱布上抹的1:2.5水泥砂浆厚度应为12~15mm,其下宽应为100mm,上宽应为80mm,允许正偏差不大于5mm。
6.采用抹浆法接续管块,其所衬垫的纱布不应露在砂浆以外,水泥砂浆与管身粘结牢固,质地坚实、表面光滑、不空鼓、无飞刺、无欠茬、不断裂。
7.用1:2.5水泥砂浆抹管顶缝、管边缝、管底八字,应粘结牢固、平整光滑、不空鼓、无欠茬、不断裂。
8.各种管道引入人(手)孔、通道的位置尺寸符合设计规定,其管顶距人(手)孔、通道上覆、沟盖底面应不小于300mm,管底距人(手)孔、通道基础面应不小于400mm。
9.引上管引入人(手)孔及通道时,应在管道引入窗口以外的墙壁上,不得与管道叠置。引上管进入人(手)孔、通道,宜在上覆、沟盖下200~400mm范围以内。
10.弯管道的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宜小于36m。其水平或纵向弯管道各折点座标或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弯管道应成圆弧状。
11.石棉水泥管通信管道的接续,应按设计的规定。其他如接续点错开等技术要求与水泥管道相同。
12.钢管通信管道的铺设方法、断面组合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钢管接续宜采用管箍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根钢管应分别旋入管箍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上。两端管口应锉成坡边。
(2)使用有缝管时,应将管缝置于上方。
(3)钢管在接续前,应将管口磨圆或锉成坡边,保证光滑无棱。
(4)严禁不等径的钢管接续使用。
13.铺设铸铁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铺设直线段铸铁管时,承口应在高程低的一端。
(2)铺设引上管时,承口宜在人(手)孔、通道端。
(3)铸铁管的接续,应在插口端头缠两层宽20~30mm的麻布条(缠麻布条应距管口约10mm),插入承口后再用水泥砂浆堵抹,堵抹与承口外缘平齐即可。
14.各种引上管引入人(手)孔、通道时,管口不应凸过墙面,应终止在墙体内30~50mm处,并应封堵严密、抹出喇叭口。
15.塑料管通信管道宜采用硬质塑料管(如硬聚氯乙烯等),其铺设方法、组群方式、接续方式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16.塑料管的接续宜采用承插法或双承插法等。采用承插法接续时,承插部分的长度可参考表1。
塑料管承插接续部分长度参考表
表1
------------------------------------
| | | | | | | 100 |
|塑料管外径(mm)|40|50|60| 75 | 90 | |
| | | | | | | 及以上 |
|---------|--|--|--|----|----|-----|
| | | | | | | |
|承插长度(mm) |40|50|50| 55 | 60 | 70 |
| | | | | | | |
------------------------------------
采用双承插法接续塑料管,其接续管的接头如图,各部分长度如表2所示。
塑料管双承接头各部尺寸参考表
表2
---------------------------------------
| | | | | | | 100|
|塑料管外径D(mm) | 40| 50| 60| 75| 90| |
| | | | | | | 及以上|
|------------|---|---|---|---|---|----|
| | | | | | | |
|承口长度L1(mm) | 40| 50| 50| 55| 60| 70|
| | | | | | | |
|------------|---|---|---|---|---|----|
| | | | | | | |
|直管部分长度L2(mm)| 60| 70| 90|100|110| 110|
| | | | | | | |
|------------|---|---|---|---|---|----|
| | | | | | | |
|双承接头总长度L(mm)|140|170|190|210|230| 250|
| | | | | | | |
---------------------------------------
17.采用承插法接续塑料管,其承插部分可涂粘合剂,其粘合剂应按塑料管生产厂的要求或施工所在地的学用粘合剂。涂抹粘合剂应在距直管管口10mm处向管身涂抹,涂抹承插长度的近三分之二。
18.塑料管的组群管间缝隙宜为10~15mm,接续管头必须错开,每隔2~3m可设衬垫物(但不得使用钢筋)的支撑,并保证管群的整体形状统一,直至进入窗口部分其形状应一致。窗口部分的堵抹要求与水泥管相同。
19.通信管道的包封规格、段落、混凝土标号,应符号设计规定。
20.通信管道的防水、防蚀、防强电干扰等防护措施,必须按设计要求处理。
21.各种材质构成的通信管道,其最小埋深应符合表3的规定。
22.通信管道与其他各种管线平行或交越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的规定。
通信管道最小埋深表
表3
---------------------------------------
| | 管顶距地表最小深度(m) |
| 管 道 类 别 |--------------------|
| |人行道 | 车行道 | 电车轨道|铁路①|
|----------------|----|-----|-----|---|
| 水泥、石棉水泥管、玻璃钢等管 |0.5 | 0.7 | 1.0 |1.5|
|----------------|----|-----|-----|---|
|钢管② |0.2 | 0.4 | 0.7 |1.2|
---------------------------------------
注:①具体应与铁道部门协商
②钢管最小埋深在有冰冻的范围以内时,施工时应注意管内不能有进水或存水的可能。
三、回土夯实
1.通信管道工程的回填土,应在管道或人(手)孔按施工顺序完成施工内容,并经24h养护和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进行。
2.回填土前,应先清除沟(坑)内的遗留木料、草帘、纸袋等杂物。沟(坑)内如有积水和淤泥,必须排除后方可进行回填土。
3.通信管道工程的回填土、除设计文件有特殊要求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顶部30cm以内及靠近管道两侧的回填土内,不应含有直径大于5cm的砾石、碎砖等坚硬物;
(2)管道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土,每回填土15cm厚,用木夯排夯两遍;
(3)管道顶部30cm以上,每回填土30cm应用木夯排夯三遍或用蛤蟆夯排夯两遍,直至回填、夯实与原地表平齐。
4.通信管道工程挖明沟穿越道路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市内主干道路的回土夯实,应与路面平齐;
(2)市内一般道路的回土夯实,应高出路面5~10cm。在郊区大地上回填土,可高出地表15~20cm。
5.人(手)孔坑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路上的人(手)孔坑两端管道回填土,应按照第4.(1).(2)条的规定执行;
(2)靠近人(手)孔壁四周的回填土内,不应有直径大于10cm的砾石、碎砖等坚硬物;
(3)人(手)孔坑每回土30mm,应用蛤蟆夯排夯两遍或木夯排夯三遍;
(4)人(手)孔坑的回填土,严禁高出人(手)孔口圈的高程。
6.在修复通信管道施工挖掘的路面之前,如回填土出现明显的坑、洼,通信管道的施工单位应按照市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处理。
7.通信管道工程回土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的碎砖、破管等杂物。
四、管道试通及人(手孔)通道等可见部分
1.通信管道工程试通管孔,是通信管道工程质量评定具有否决权的关键项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管道管孔试通,应用比被试管孔标称直径小5mm、长900mm的拉棒进行。
两孔以上的水泥管块管道,每块管块任意抽试两孔;两孔以下的管块应试全部管孔。
钢材等单孔组群的通信管道,每五孔抽试一孔;五孔以下抽试1/2;二孔试一孔;一孔则全试。
(2)弯管道在曲率半径大于36m时,应用比被试管孔标称直径小于6mm,长900mm的拉棒试通,其试通孔数按上款处理。
(3)有包封的管道管孔试通,亦按上述(1)(2)款处理。
2.通信管道工程管孔试通的评定标准,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管孔试通全部通过第五、1.(1).(2).(3)条的标准为“优良”。
在试通总数(孔段)的5%以下标准拉棒不能通过,但能通过比标准拉棒直径小1mm的,也可定为“优良”
(2)在试通总数6%~10%的孔段,不能通过拉棒,但能通过比标准拉棒直径小1mm的拉棒,应定为“合格”。
(3)凡达不到上述二款规定的,应由施工单位返修至合格后,再进行验收。
第六节 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验收内容与标准
一、光缆线路工程
第一条 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准备好下列竣工技术文件
1.按第一章第二节的要求准备好竣工技术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
2.施工单位会同建设单位检验员和质量监督员做好各项测试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光缆工程随工检验项目表1至13。
随工检验记录的检验项目及内容详见表14。
第二条 竣工验收内容与标准详见光缆工程验收内容与标准
目录
表1
------------------------------
| 序 号 | 名 称 | 页 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继段长________
敷设方式________
施工时间________
施工单位主管________
施工负责人________
________Mb/s________模光通信系统线路工程竣工测试记录
工程名称________
中继段____至____
建设单位________
施工单位________
年 月 日
________至________中继段光缆配盘图
站名| m m m m m
--|-----●---●---●---●---●
站别| m m m m m
| m m m m m
|-----●---●---●---●---●
| m m m m m
| m m m m m
|-----●---●---●---●---●
| m m m m m
| m m m m m 站名
--------●---●---●---●---●
m m m m m 站别
说明:1.按图例符号在接头位置标明接头类别。
2.按图例符号在上图横线上标明光缆程式(敷设方式)。
3.上图横线以上标明地面长度,横线以下标明实际敷设长度以及出厂盘号。
绘制人___审核___日期___
_____至_____中继线段光缆衰减统计表 表2
---------------------------------------
| 配 | | | | | | | | | | | | | |
| 盘 | | | | | | | | | | | | |光纤 |
| 号| | | | | | | | | | | | |衰减 |
| 实 |-|-|-|-|-|-|-|-|-|-|-|----|---|
| 敷 | | | | | | | | | | | | 平 均 | |
| 长 | | | | | | | | | | | | |总衰减|
|接 度| | | | | | | | | | | | 衰 减 |(dB) |
| 头 衰 |-|-|-|-|-|-|-|-|-|-|-| | |
|序 编 减 | | | | | | | | | | | |(dB/km) | |
| 号 号 值|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注:如厂家未提供每根光纤衰减值时,可以只按平均衰减计算光纤衰减值填入总衰减栏。
编制_____审核_____日期_____
____至____中继段光缆接头损耗测试记录 表3
测量方向___波长___熔接机___仪表___折射率___
---------------------------------------
| |损 光 | | | | | | | | | | | | | | |
|接| 耗 纤 | | | | | | | | | | | | | | |
|头| 值 编 | | | | | | | | | | | | | |温度 |
|编| 号|1 |2 |3 |4 |5 |6 |7 |8 |9 |10|11|12|日| |
|号| | | | | | | | | | | | | |期|(℃)|
| |距 | | | | | | | | | | | | | | |
| | 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接线员___测试人员___测试状态___dB/div
OTDR___m/div
____至____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测试记录 表4
中继段长___光源___仪表___波长___温度___α( )指标__
---------------------------------
| | | | | |
| | | | | α平均 |
| | | | | |
| 光 纤 | P入 | P出 | α |--------|
| | | | |dB|dB/km|
|--------|----|----|---|--|-----|
| |A-B | | | | | |
| 1 |----|----|----|---|--|-----|
| |B-A | | | | | |
|---|----|----|----|---|--|-----|
| |A-B | | | | | |
| 2 |----|----|----|---|--|-----|
| |B-A | | | | | |
|---|----|----|----|---|--|-----|
| |A-B | | | | | |
| 3 |----|----|----|---|--|-----|
| |B-A | | | | | |
|---|----|----|----|---|--|-----|
| |A-B | | | | | |
| 4 |----|----|----|---|--|-----|
| |B-A | | | | | |
|---|----|----|----|---|--|-----|
| |A-B | | | | | |
| 5 |----|----|----|---|--|-----|
| |B-A | | | | | |
|---|----|----|----|---|--|-----|
| |A-B | | | | | |
| 6 |----|----|----|---|--|-----|
| |B-A | | | | | |
|---|----|----|----|---|--|-----|
| |A-B | | | | | |
| 7 |----|----|----|---|--|-----|
| |B-A | | | | | |
|---|----|----|----|---|--|-----|
| |A-B | | | | | |
| 8 |----|----|----|---|--|-----|
| |B-A | | | | | |
|---|----|----|----|---|--|-----|
| |A-B | | | | | |
| 9 |----|----|----|---|--|-----|
| |B-A | | | | | |
|---|----|----|----|---|--|-----|
| |A-B | | | | | |
|10 |----|----|----|---|--|-----|
| |B-A | | | | | |
|---|----|----|----|---|--|-----|
| |A-B | | | | | |
|11 |----|----|----|---|--|-----|
| |B-A | | | | | |
|---|----|----|----|---|--|-----|
| |A-B | | | | | |
|12 |----|----|----|---|--|-----|
| |B-A | | | | | |
---------------------------------
测试人___记录___审核___日期___
____至____中继段光纤带宽(多模)色散(单模)
测试记录 表5
中继段长_____(km) 指标_____
---------------------------------------
| | | |
| 光 纤 | 总带宽(MHz・km) |总色散(PS/nm・km)|
| | | |
|-------|---------------|-------------|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 10 | | |
|-------|---------------|-------------|
| 11 | | |
|-------|---------------|-------------|
| 12 | | |
|-------|---------------|-------------|
| 备 注 | | |
---------------------------------------
仪表___温度___测试人___
测试地点________日期________
___至___中继段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检查记录 表6
折射率___中继段长___km____
---------------------------------------
| | | | 测 试 状 态 | |
|测|光 | |------------------------| |
|试| |全程损耗| | | | | 脉冲| 衰耗 |图片|
|方| | | 座标1|座标2 |dB|km| | | |
|向| |(dB/| | | | | 宽度| 器值 |编号|
| |纤 |km) |(km)|(km)|每格|每格| | | |
| | | | | | | |(S)|(dB)| |
|-|--|----|----|----|--|--|---|----|--|
|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12| | | | | | | | |
---------------------------------------
测试仪表____波长____温度____
测试人_____日期_____
注:凡图片上各种数据完整、清晰时,可不填写此表
____至____中继段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图片 表7
-----------------------------------
| | ( ) |
| | 测 |
| | 第 |
| | ( ) |
| | 通 |
| | 道 |
| | 图 |
| | 片 |
| | 号 |
| | ( ) |
|--------------------------|------|
| | ( ) |
| | 测 |
| | 第 |
| | ( ) |
| | 通 |
| | 道 |
| | 图 |
| | 片 |
| | ( ) |
-----------------------------------
____至____中继段铜芯线直流电阻记录 表8
中继段长________(km)指标______
---------------------------------------
| | 环阻(Ω) |单线20℃(Ω)|不平衡电阻(Ω)|
|线对| | | |
| |----------------|--------|--------|
|序号|Rt℃|R20℃|R20℃/km|ra | rb |R | R/km|
|--|---|----|-------|---|----|--|-----|
|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
| 6| | | | | | | |
|--|---|----|-------|---|----|--|-----|
| 7| | | | | | | |
|--|---|----|-------|---|----|--|-----|
| 8| | | | | | | |
|--|---|----|-------|---|----|--|-----|
| 9| | | | | | | |
|--|---|----|-------|---|----|--|-----|
|10| | | | | | | |
|--|---|----|-------|---|----|--|-----|
|11| | | | | | | |
|--|---|----|-------|---|----|--|-----|
|12| | | | | | | |
---------------------------------------
仪表____测试人____
测试地点____温度____日期____
____至____中继段铜芯线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表9
中继段长________(km)指标________
@/表@
------------------------------------|线对|(MΩ,km)全段 |(MΩ)每公里 | || |-----------|-----------| 备 注 ||序号| a线 | b线| a线 | b线|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10| | | | | ||--|-----|-----|-----|-----|-------||11| | | | | ||--|-----|-----|-----|-----|-------||12| | | | | ||--|-----|-----|-----|-----|-------||护层| | | | | ||/地| | | | | |------------------------------------@/表@
仪表_____测试人_____
测试地点_____温度_____日期_____
____至____中继段铜芯线绝缘强度测试记录 表10
中继段长________(km)指标_________
----------------------------------
| | 所有 |1,2,3, |
| |a线 |4,9对 |
| | 所有 | |
| 导体/导体 | b线 | 5,6,7, |
| __伏直流 | | 8对 |
| (__伏交流) |--------|-------------|
| 2min | | |
|---------|--------|-------------|
| 导体/其 | | |
| 它金属 | | |
| __伏直流 | | |
| (__伏交流) | | |
| 2min | | |
|---------|--------|-------------|
| | | |
| | | |
----------------------------------
续上表
------------------------------------
1,3,5, |1,2,5, |1,2,3,4|
7,9对 |6,对 |5,6,7对 |
| | |
2,4,6, | 3,4,7, | |
8对 | 8,9对 | 9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仪表____测试人____
测试地点____温度_____日期____
____至____中继段地线电阻测试记录 表11
指标________(Ω)
------------------------------------
| | | 接地装置 | | |
| 编号| 位 置 | | 地线电阻值(Ω) | 备注 |
| | | 安装数量 | | |
|---|-----|--------|----------|----|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6| | | | |
|----------------------------------|
| 7| | | | |
|---|-----|--------|----------|----|
| 8| | | | |
|---|-----|--------|----------|----|
| 9| | | | |
|---|-----|--------|----------|----|
| 10| | | | |
|---|-----|--------|----------|----|
| 11| | | | |
|---|-----|--------|----------|----|
| 12| | | | |
------------------------------------
仪表___测试人___温度___日期___
光缆工程随工检验项目内容表 表12
---------------------------------------
| 序 号| 项 目| 内 容 |检验方式|
|-----|------|-------------------|----|
| | |1.1电杆的位置及洞深 | |
| | |1.2电杆的垂直度 | |
| | |1.3杆根装置的规格、质量 | |
| | 1.立杆 |1.4角杆的位置 |随工检验|
| | |1.5杆洞的回土夯实 | |
| | |1.6杆号 | |
| |------|-------------------|----|
| | |2.1拉线程式、规格、质量 | |
| | |2.2拉线方位与缠扎或夹固规格 | |
| | |2.3地锚质量(含埋深与制作) | |
| | |2.4地锚出土及位移 | |
| | 2.拉线与|2.5拉线坑回土 |随工检验|
| | 撑杆 |2.6拉线、撑杆距、高比 | |
| | |2.7撑杆规格、质量 | |
| | |2.8撑杆与电杆接合部位规格、质量 | |
| | |2.9电杆是否进根 | |
| 一、架空| |2.10撑杆洞回土等 | |
| 光缆|------|-------------------|----|
| | |3.1吊线规格 | |
| | |3.2架设位置 | |
| | |3.3装设规格 | |
| | 3.吊线 |3.4吊线终结及接续质量 |随工检验|
| | |3.5吊线附属的辅助装置质量 | |
| | |3.6吊线垂度 | |
---------------------------------------
| | |4.1光缆的规格、程式 | |
| | |4.2挂钩卡挂间隔 | |
| | |4.3光缆布放质量 | |
| | |4.4光缆接续质量 | |
| | |4.5光缆接头安装质量及保护 |随工检验|
| | 4.光缆 |4.6光缆引上规格质量(包括地下部 | |
| | | 分) | |
| | |4.7预留光缆盘放质量及弯曲半径 | |
| | |4.8光缆垂度 | |
| | |4.9与其他设施的间隔及防护措施 | |
---------------------------------------
| | |2.1光缆规格 | |
| | |2.2塑料子管规格 | |
| | |2.3占用管口位置 | |
| | |2.4子管在人孔中留长及标志 | |
| | |2.5子管敷设质量 | |
| | |2.6子管堵头及子管口盖(塞子)的安 | |
| | | 装 | |
|二、管道光| |2.7光缆管口位置 |随工检验|
| 缆 | |2.8管口堵塞情况 | |
| | |2.9光缆敷设质量 | |
| | |2.10人孔内光缆走向、安放、托板的衬| |
| | | 垫 | |
| | |2.11预留光缆长度及盘放 | |
| | |2.12光缆接续质量及接头安装、保护 | |
| | |2.13人孔内光缆的保护措施 | |
---------------------------------------
| | |3.1光缆规格 | |
| | |3.2光缆敷设位置 | |
| | |3.3光缆接头坑的位置及规格 | |
| | |3.4埋深及沟底处理 | |
| | |3.5敷设质量 | |
| | |3.6预留长度及盘放质量 |隐蔽工程|
|三、埋式光| |3.7光缆接续及接头安装质量 |签证 |
| 缆 | |3.8保护设施的规格、质量 | |
| | |3.9防护设施安装质量 | |
| | |3.10光缆与其它地下设施的间距 | |
| | |3.11引上管、引上光缆设置质量 | |
| | |3.12回土夯实质量 | |
| | |3.13长途光缆护层对地绝缘测试 | |
|-----|------|-------------------|----|
| | |4.1光缆规格 | |
| | |4.2敷设位置 | |
| | |4.3埋深 | |
|四、水底光| |4.4光缆敷设质量 |隐蔽工程|
| 缆 | |4.5两岸光缆预留长度及固定措施、安 |签证 |
| | | 装质量 | |
| | |4.6沟坎加固等保护措施的规格、质量 | |
| | |4.7水线房的设施质量 | |
---------------------------------------
光缆工程竣工验收内容与标准 表13
---------------------------------------
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 | 验收标准 | 抽查比例
-----|-------------|-------------|-----
|1.管道光缆人孔质量检 | |
| 查 | |
|2.光缆及接头的安装质 | |
| 量、保护措施、预留光 | |
| 缆的盘放以及管口堵 | |
| 塞、光缆及子管标志 | |
|3.架空光缆杆路与其它 | |
| 设施间距、垂直水平 | |人孔10%
| 度、光缆及接头的安装 | |
| 质量,预留光缆盘放与 |1.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 |
| 其它线路交越、防护措 | 外径15倍 |
一、安装工| 施 |2.规格、型号、路由、架空| 10%
艺 |4.埋式光缆应全沿线检 | 或直埋应符合设计要 |
| 查路由及标石的位置、 | 求 |
| 规格、数量、埋深、面向|3.保护措施应按施工规 | 隐蔽工程
|5.水底光缆全部检查路 | 范 | 签证
| 由、标志牌的规格、位 | |
| 置、数量、埋深、面向以| | 100%
| 及加固保护措施 | |
|6.局内光缆应全部检查 | |
| 光缆与进线室、传输 | |
| 室、路由、预留长度、盘| |
| 放安装、保护措施以及 | |
| 成端质量 | |
---------------------------------------
|1.中继段光缆线路衰减 | |
| 测试 | |
二、光缆主|2.中继段光纤背向散射 |1.光纤衰减测试应符合 |25%(光
要传输| 信号曲线 | 设计要求 |纤芯数)
特性 |3.多模光缆的带宽及单 |2.多模光纤带宽及单模 |按工程要
| 模光缆的色散 | 光纤应符合设计要求 |求确定
|4.接头损耗的核实 | |100%
-----|-------------|-------------|-----
三、铜导线|1.直流电阻、正平衡电 | |50%
电特性| 阻、绝缘电阻 | 应符合国标规定 |50%
|2.每对铜线的绝缘强度 | |
---------------------------------------
四、护层对| 绝缘性 | 不低于出厂指标值的1/2|隐蔽工程
地绝缘| | |签证
-----|-------------|-------------|-----
五、接地电| 竣工对每组都测试 | 应符合设计要求 |不少于总
阻 | | |数的25%
---------------------------------------
二、传输设备安装工程
第一条 除按第一章第二节要求准备好竣工技术文件外,竣工图纸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实际安装的传输设备平面图
2 各端机架立面图
3 实际通路系统图
4 线架变更的端子板及扦孔接线图
第二条 工程测试记录包括:
1 传输设备本机测试和系统测试记录
2 设备元器件变动部分及修复的主要障碍记录
第三条 验收内容与标准详见表14
验收内容与标准 表14
---------------------------------------
| 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 | 验收标准 |抽查比例|
|-----|-------------|------------|----|
| |1.传输室环境要求 | | |
| | ①土建完成情况 | | |
| | ②地面、门窗油漆等 | | |
| | ③照明、电源、通风、采|1.应符合设计要求 | |
| | 暖 |2.传输室必须配备消防 | |
| | ④室内温,湿度要求 | 设备 | |
|一、机房要|2.安全要求 |3.按设计要求和订货合 | |
| 求 | ①消防器材 | 同对器材的型号,规 |100%|
| | ②电源标志 | 格,数量进行清点,对| |
| | ③严禁存放危险物品 | 破损,锈蚀进行检查 | |
| | ④预留孔洞处理 |4.技术资料要齐全 | |
| |3.器材清点检查 | | |
| | ①外观检查 | | |
| | ②资料清点 | | |
|-----|-------------|------------|----|
| |机架及配线架 |1.垂直、水平度偏差每米| |
| | ①垂直、水平度 | 不大于2mm,排列要| |
|二、设备安| ②机架排列 | 整齐 |随工检验|
| 装 | ③螺丝及地线 |2.安装牢固松紧适度 | |
| | ④油漆、标志 |3.电缆外导体要接地 | |
---------------------------------------
| |1.布放电缆 | | |
| | ①电缆的布放路由和 | | |
| | 位置 | | |
| | ②走道及槽道电缆的 | | |
|三、电缆布| 工艺要求 |见中、短波电缆布放要求 | |
| 放 | ③架间电缆的布放要 | |随工检验|
| | 求 | | |
| |2.编扎、卡接电缆芯线 | | |
| | ①分线要求 | | |
| | ②绕接要求 | | |
|-----|-------------|------------|----|
|四、零附件|①零附件安装正确 |1.安装牢固正确 | |
| |②外导体或屏蔽的接地 |2.设备标志名称用仿宋 |随工检验|
| 安装 |③设备标志 | 体字或英文印刷体字 | |
---------------------------------------
| 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 | 验收标准 |抽查比例|
|-----|-------------|------------|----|
| |1.布线检查 | | |
| | ①布放路由 | | |
|五、布线检| ②绝缘测试 | | |
| 查及通|2.通电试验 |应符合设计要求 |随工检验|
| 电试验| ①电源电压 | | |
| | ②熔丝容量 | | |
| | ③告警检查 | | |
|-----|-------------|------------|----|
| |1.光端机 | | |
| | ①供给电压和功能 | | |
| | ②时钟频率 | | |
| | ③偏流 | | |
| | ④发送光功率 | | |
| | ⑤接收灵敏度 | | |
| | ⑥主要波形 | | |
| | ⑦公务接口 | | |
| | ⑧告警功能 | | |
| |2.中继器 | | |
| | ①平均发送光功率 | | |
| | ②接收机灵敏度 | | |
| | ③偏流 | | |
| | ④告警功能 | | |
| | ⑤公务接口 | | |
|六、本机测| ⑥远供电源 | | |
| 试 |3.复用电端机 |按设备技术指标进行测 |检查测试|
| | ①供给电压和功率 |试 |记录 |
---------------------------------------
| | ②时钟频率 | | |
| | ③误码测试 | | |
| | ④抖动测试 | | |
| | ⑤接口输入衰减和输 | | |
| | 出波形 | | |
| | ⑥告警功能 | | |
| |4.PCM基群设备 | | |
| | ①二四线传输电平 | | |
| | ②衰减频率特性 | | |
| | ③增益输入电平特性 | | |
| | ④空闲信道噪声 | | |
| | ⑤路际串音 | | |
| | ⑥总失真 | | |
| | ⑦路际串音防卫度 | | |
| | ⑧时钟频率 | | |
---------------------------------------
| 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 | 验收标准 |抽查比例|
|-----|-------------|------------|----|
| | |1.应符合设计要求 |抽测一个|
|七、系统测|1.连通测试 | |系统或1|
| 试 | 系统总衰减 |2.按设备技术指标进行 | ̄2个中|
| | | 测试 |继段 |
|-----|-------------|------------|----|
| |2.市内局间中继光缆通 | | |
| | 信系统测试 | | |
| | ①发送光功率 | | |
| | ②系统动态范围 | | |
| | ③抖动性能 | | |
| | ④监测功能 | | |
| | ⑤转换功能 | |抽测不少|
| | ⑥告警功能 | |于一个光|
| | ⑦误码率 | |系统 |
| | ⑧音频接口指标 |1.应符号设计要求 |一个基群|
| |3.长途光缆通信系统测 |2.按设备技术指标进行 |中抽测不|
| | 试 | 测试 |少于两个|
| | ①发送光功率 | |话路 |
| | ②系统动态范围 | | |
| | ③抖动性能 | | |
| | ④监测功能 | |同1.2|
| | ⑤转换功能 | | |
| | ⑥告警功能 | | |
| | ⑦公务功能 | | |
| | ⑧误码率 | | |
| | ⑨音频话路指标 | | |
---------------------------------------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