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立法追踪> -《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将出台-
  • 【发布单位】作者:李梅影
  • 【发布文号】--
  • 【发布日期】2004-04-28 08:46:46
  • 【生效日期】--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来源:新华网
  • 【所属类别】立法追踪

-《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将出台-

4月23日至24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04中国反垃圾邮件高峰论坛”上,中国信息产业部官员透露,《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反电子垃圾邮件的力量或许能就此得到加强。


现状堪忧

在这次反垃圾邮件高峰论坛上,第二次中国反垃圾邮件调查报告得以彰显。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中国垃圾邮件状况较去年年底有很高的上升趋势。现在邮件用户所收到的垃圾邮件都是经过邮件运营商过滤后的漏网之鱼,但是由于垃圾邮件发送的手法多样性,其数量的极其庞大,邮件运营商们只能过滤掉其中的50%左右,剩余的垃圾邮件则流入了最终用户的邮箱中。

中国用户现在平均每人每周发送电子邮件9.8封,收到正常电子邮件12.6封,收到垃圾电子邮件19.3封。收到的垃圾邮件量占收到的总邮件的60.5%,较去年的垃圾邮件在占所有邮件的比例26.27%上涨了34.23个百分点。2004年初,电脑病毒的泛滥,造成了垃圾邮件数量猛增,垃圾邮件发送者的技术更新等多种原因,造成现在这样的垃圾邮件比例大幅上涨的状况。

在过去6个月中,有95%的邮箱用户收到过垃圾邮件,其中每周收到1-5封的比例达到31.2%,占较大比例。中国邮箱用户平均每人每周收到垃圾邮件19.3封。

2004年初,几种病毒的大规模泛滥,都是以邮件形式为载体进行传播的,产生了大量的病毒垃圾邮件,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反垃圾邮件法律法规,这使得很多垃圾邮件发送者将目标转向中国等法律未健全的国家,发送大量的垃圾邮件,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和运营商成本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浪费了邮件使用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垃圾邮件发送者的技术更新也是最近垃圾邮件量上涨的一个原因。

鉴于此,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集中在了呼之欲出的“垃圾邮件立法”上,希望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垃圾邮件发送者相应的制裁,从根本上减少垃圾邮件的数量。

管理办法即将出台

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网络信息安全处处长杨晓雅在此次反垃圾邮件高峰论坛上透露,信息产业部已经把反垃圾邮件作为了今年的工作重点,目前正在着手制定一个《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将在近期推出。

中国反垃圾邮件的行动已经开始。

2004年2月,公安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作出部署,今年上半年开展互联网垃圾电子邮件专项治理工作,净化互联网环境。

2004年3月19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与金山软件公司汇集新浪、263、网易、天融信、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内邮件服务商、安全厂商、科研机构,在北京共同召开中国首次反垃圾邮件技术研讨会——“2004反垃圾邮件技术与综合防治研讨会”。

2004年3月17日,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召开了专项治理垃圾电子邮件工作会议,发起了全省互联网从业单位反垃圾电子邮件自律活动。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黄澄清指出,由于中国对垃圾邮件还存在法律管理的空白点,因此国外许多垃圾邮件发送者纷纷通过中国的邮件服务器大量转发垃圾邮件,导致国外反垃圾邮件组织封杀来自中国的IP地址,中国互联网和网民的声誉因此受到损害。

新浪网研发中心邮件技术部总监易小毅则表示,要想真正有效地遏制垃圾邮件的蔓延,法律保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他说,对付垃圾邮件,服务商可采取的技术手段无非是封杀IP地址、邮件账号甚至域名,但这些都需要法律有明确规定才具备可操作性。

目前,国际上已经出台了一些反垃圾邮件的法律。

去年12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第一份全美反垃圾邮件法案,使一些最烦人的垃圾邮件成为违法行为,违法者将被判监禁和数百万美元罚款,布什的签署完成了六年艰难立法过程的最后一步;

去年7月,欧盟实施了一项针对电子通信的严厉法律,禁止一切形式的商业电子邮件,除非是邮件接受者主动提出了要求。

相关链接:

中国反垃圾邮件调查报告对垃圾邮件的定义是:(一)收件人事先没有提出要求或者同意接收的广告、电子刊物、各种形式的宣传品等宣传性的电子邮件;(二)收件人无法拒收的电子邮件;(三)隐藏发件人身份、地址、标题等信息的电子邮件;(四)含有虚假的信息源、发件人、路由等信息的电子邮件;(五)含有病毒、恶意代码、色情、反动等不良信息或有害信息的邮件。(文章原载于国际金融报)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