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立法追踪> -新闻分析:行政审批缘何过多过滥-
  • 【发布单位】作者:沈路涛 邹声文 张旭东
  • 【发布文号】--
  • 【发布日期】2002-08-25 11:18:20
  • 【生效日期】--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来源:据新华社
  • 【所属类别】立法追踪

-新闻分析:行政审批缘何过多过滥-

行政许可就是人们常说的行政审批。它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经济事务实行事前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不可缺少的,多年来在实际上也起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行政许可普遍存在过多过滥现象,有的甚至成为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公民权利的扰民制度,成为地方保护主义甚至腐败的温床,从而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据不完全统计,国务院各部门审批项目达4000多项,各省市统计一般也是2000项以上。除法律、法规外,一些地方或部门在行政规范性文件中随意设定各种许可制度,或在各种许可制度以外,另加年检、月检等。

行政许可过多过滥,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究其原因,首先行政许可设定权不明确,谁都可以创设行政许可,有些乡政府、县政府在设,有些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如局呀、司呀、处呀也在设。五花八门的行政审批,往往导致了形形色色的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结果百姓办事有盖不完的章,走不完的程序。有时一件事、一个项目盖几百个图章也办不下来。

其次,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不规范,一讲行政管理,就要审批。什么事需要审批,什么事不需要审批,随意性很大,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凡事都想设定行政许可,有时闹出了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

其三,实施行政许可环节过多、手续繁琐、时限过长、“暗箱操作”,老百姓办事很难。目前,办理各种各样的行政审批要花多长时间,很难回答。就一个审批事项来说,一些具有审批权的部门,并没有规定明确的期限,申请者把报告交上去后,只能等待。行政审批的内容、对象、条件、程序没有公开、透明,申请人往往还得一次又一次来回跑。

其四,重许可、轻监管或者只许可、不监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市场进入很难,而一旦进入却又缺乏监管。一次又一次的市场整顿,不断提高进入市场的门槛,严把审批关,而但结果市场秩序还是很混乱。这也是当前出现很多安全生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可本来就是控制危险,但发了许可以后危险却没有管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续管理没有跟上。

其五,行政许可成了部门、地方获取利益的方法。有些行政机关把行政许可作为权力“寻租”或者创收的一个手段,进行乱收费。不少企业、个人为了取得行政许可,不得不给好处、托关系,助长了腐败现象的蔓延。在一定意义上,行政许可已经成了一个腐败源。一个审批事项批不批、如何批、批给谁、什么时候批,审批者手中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在这种情况下,不免受到金钱的影响,甚至由金钱来决定。

最后,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往往只行使权力而没有承担责任,缺乏公开、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常常他想批给谁就批给谁,要怎么批也是他说了算,批完后出了事却没有责任。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现行行政许可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障碍。据了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各地方已经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北京2000年一次就削减了41.7%的行政审批事项,2001年再次削减了经济事务方面30%的审批事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在抓紧进行。按照世贸组织协定和中国对外承诺,行政许可应当以透明和规范的方式实施,行政许可条件和程序对贸易的限制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我们相信,行政许可法出台实施之后,普通老百姓到行政机关办事会更加轻松、愉快;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也会更加廉洁、高效。(完)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