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地方法规>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
  • 【发布单位】83002
  • 【发布文号】琼发[2000]11号
  • 【发布日期】2000-02-23
  • 【生效日期】2000-02-23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
  •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

(2000年2月23日琼发〔2000〕11号)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在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提高传统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优质、精品、高效型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加快现代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二)主要原则
一要按照产出效益最大化和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二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推进集约经营;三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特色农业格局;四要保护美化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五要尊重群众意愿,主要通过典型示范,把群众调整结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总体思路
一要调优。就是要大力发展优质农副产品,不仅做到人无我有,而且要实现人有我优,以优取胜,以优增收;二要调精,就是要推进“精品工程”,改进产品包装,实施名牌战略,培育支柱产业、特殊产品,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力;三要调高。就是发展高效农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总之,要以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立足于适应市场需求和农民增收,着眼于农业现代化长远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从产业结构来说,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以加工运销为中心,实施“龙头”牵引战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二、三产业比重;从农业内部结构来说,要加快发展渔业、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热带花卉和畜牧业;从品种结构来说,要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稀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从区域发展结构来说,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科学合理调整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群;从生产经营组织结构来说,要通过加工运销龙头企业的带动,推进适度规模和产业化经营,积极稳妥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股份合作制、运销代理制等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发展,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二、目标任务
(一)农村三次产业结构
要从1999年的75:17:8,调整为2002年的70:20:10,至2005年,力争二、三次产业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农业内部结构
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比例要由1999年的46:17:18:19,调整为2002年的40:14:21:25。
粮食播种面积适当调减,产量稳定在220万吨左右。糖蔗面积、产量减少,稳定在80万亩,总产量300万吨左右。橡胶面积稳中略降,产量稳中略升,由现有的556万亩、29万吨,调至2000年550万亩、30万吨,2002年540万亩、31万吨,至2005年稳定在530万亩、33万吨。
海洋渔业是主要增长点,水产品总量、销售收入要分别从1999年的70万吨、54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80万吨、67亿元,2002年的100万吨、90亿元,净增36亿元,占整个农业总销售收入净增部分77亿元的46.7%。其中,海洋捕捞2000年55.5万吨、34.5亿元,2002年60万吨、38亿元;海水养殖2000年8.6万吨、20.9亿元,2002年15万吨、37亿元。冬季瓜菜面积和产量从目前的140万亩、193.5万吨,发展到2000年156万亩、210万吨,2002年180万亩、270万吨。热带水果面积和产量从目前的184万亩、71.6万吨,到2002年达240万亩、170万吨。其中香蕉2000年达40万亩、65万吨,2002年增加到60万亩、100万吨以上。椰子由现在的61万亩、1.76亿个,到2002年达120万亩、2.4亿个,肉类总产量、总销售收入分别由现有的43.86万吨、53亿元,提高到2000年50.89万吨、62亿元,2002年61.75万吨、75亿元。其中:猪肉产量2000年25.94万吨,2002年29.1万吨;牛肉产量2000年5.3万吨,2002年10.5万吨(中部山区要加快发展养牛业,争取到2002年人均出栏一头牛);羊肉产量2000年1.45万吨,2002年1.85万吨;禽肉产量2000年18.2万吨,2002年20.3万吨。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储藏、包装、保鲜、运销“龙头”企业,加快贸工农一体化进程。从2000年起,5年内全省重点扶持发展200家有一定规模、带动农户能力较强的农副产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集体、个体和私营企业发展商贸、交通、信息技术咨询以及为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的第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三)品种结构
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种养业优良品种的比率。其中:水稻优质率2000年达到80%,2002年达到90%以上;甘蔗良种率2000年达到75%,2002年达到80%;瓜菜全面实现良种优质特色化;热带水果中,新种植香蕉全面实现试管苗良种化。芒果通过换冠,良种率2002年达到42.2%。菠萝全部采用优良品种;水产养殖业全面实现良种优质化;畜牧业方面,生猪良种率2002年达到80%,牛的良种率2002年达到45%。此外,全省沿海地区、山区、丘陵地区的各市县,要通过调整结构,至2002年形成各具特色的资源配置优化的支柱产业,并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经营结构。
农垦要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以职工自营为基础,股份合作制为主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高效果、菜、花、椒、鱼基地,使之逐步成为垦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总之,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力争到2000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2002年农业增加值2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年均递增为9%、8%。

三、主要措施
(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起着先导作用。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市场第一意识,真正把市场需求作为结构调整的起点和归宿。要从我省农产品省内市场容量较小的实际出发,重点研究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市场特点和加入WTO后的新形势,着力开拓潜力较大的国内外市场。要进一步加强市场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和发布,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指导性。要强化农产品产销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调整职能,搞好服务。要继续办好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逐步扩展以销定产的领域,加快订单农业发展步伐。
要鼓励和支持农民组织起来进入流通领域,发展专业协会、运销服务队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总结推广儋州市利用财政借款扶持农民购车发展瓜菜运销的经验。加快海南果菜运销协会的运作,使之成为果菜运销户之家。扶持发展运销龙头企业和运销大户,争取每个市(县)、乡(镇)都有一批活跃于市场的运销大户。要认真落实关于扶持运销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农民参与运销。各级政府要继续带领并帮助运销大户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巩固老客户,增加新客户。每年组织召开一次运销大户表彰会,增强其光荣感和责任感。要建立以农民及其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市场化组织程度。
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制定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每年从农业基本建设经费中划出专项资金,有计划地重点扶持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全国重要城市设立“海南农产品批发中心”和销售网点,促进产销的有效对接。要加快农产品市场制度建设,加强市场立法,规范交易行为。加强“绿色通道”管理,继续设立“农产品运销投诉直通车”电话,杜绝各种关卡和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二)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要尊重自然规律,凭借区域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要进一步深化对市情、县情的认识,用市场的需求来审视现有的农业结构,真正从实际出发,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强项。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海洋渔业,建设海洋经济带;平原地区大力发展冬季瓜菜和名特优新稀水果;中部山区重点发展养牛业和特色瓜果菜;丘陵地区重点发展高效热带经济作物。培育特色经济,还要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培育龙头企业,抓好基地建设。要实施名牌战略,培育支柱产业、特产品,从而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要从良种良苗入手,增强特色农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推动热带市郊和农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要发展精品农业。适应市场对热带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要,注重精品和名牌效应,争创农产品季节和品牌双重优势。要继续做好农产品评估工作,拓展评优范围,逐步制定完善推进精品和名牌农产品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下大力气改善包装,提高知名度。
(三)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
要抓好种子工程。种子、种苗作为一种科技载体,对农业增产增效作用极大。要以良种更新为切入点,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要加快建设在建的海淡水养殖、瓜菜、香蕉、杨桃等种苗改良场。要在海口地区建立省生物基因工程中心,培育高科技含量的优质花卉、水果和林木种苗。要在中部地区建设种牛品种改良场,促进中部养牛的快速发展。要加强省、市县二级种猪场建设,并根据种养业的需要,每年建设若干个品种改良场,逐步形成合理分工、各具特色、服务功能齐全的良种良苗引进、试验、繁育和推广体系。
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继续组织实施百项农业新技术项目。围绕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大力推广运用热带生物技术、良种良苗培育技术、高效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以农业科研院所为依托,加快建设“海南省热带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创办热带农业农科教结合试验基地;引进以色列先进技术,创办海南现代农业试验园,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继续加强农村科技推广网络建设,稳定农村科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实用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要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继续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组织实施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开展“9+1”教育改革,办好“小康班”,使农业实用技术进入千家万户,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深化农业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优化组合科研教育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推广机构转为科技企业,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形成生产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机制。
(四)加快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是农业经济中重要的制高点。根据我省农产品加工业“腿”短的现状,应突出抓好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建设。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扶持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决定》中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尚未具备条件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特别是围绕支柱产业开展服务的加工、分拣、保鲜企业,要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之发展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支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到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与农民建立联合经营、风险共担的共同利益关系。
要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围绕发展热带高效农业,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储藏、包装、保鲜、运销“龙头”企业,加快贸工农一体化进程。同时注重加快发展其它资源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大力开办各种包装物生产厂以及渔具、渔船生产厂等。
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提供载体。我省乡村城市化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不迅速改变这种现状,就难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调整,难以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城郊外向型、乡镇企业主导型、综合贸易型、农业综合开发型、旅游开发服务型、滨海渔业开发型的小城镇。
小城镇建设要搞好规划,合理布局。凡在小城镇安排的各类建设项目,都必须按规划进行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支持农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及在城市的各类投资商到小城镇投资,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在小城镇竟相发展。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连片开发,使之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各级财政金融部门要支持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贷款支持乡镇企业开发新区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采取方便的审批程序和优惠的地价政策,吸引城乡居民到小城镇购买土地、兴办实业或兴建低层独立式住宅新区。鼓励农民到小城镇务工经商办企业。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共识。要狠抓造林和护林,巩固提高森林覆盖率。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百万亩椰林工程、浆纸林基地的建设,治理土地荒漠化,营造治理流动沙林和河流水库护林带。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创造条件尽快上马建设大隆水库、大广坝二期工程;扩建春江水库、门板水库、竹抱水库等,增加蓄供水能力;以节水为中心,加快对现有区的综合配套特别是松涛水库等一批中型灌区的综合配套。干旱严重地区,要合理规划,每年建设一批小型水利工程和打田头井,不断增强抗旱能力。加快推广喷灌、滴灌、管灌等先进灌溉技术,提高单产出率。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抓好以田洋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通过高标准修复排灌渠道,修建机耕路,平整田块,植树种草,提高保水、保土、保肥能力,使田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要重视防治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开发推广。推广节水农业,开展配方施肥,鼓励施用有机肥,发展无土载培,开发无污染、无公害绿色产品。
(六)增加投入,促进结构调整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增加投入。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各级财政要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加大对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良种良苗体系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运用、生态工程以及农产品的加工运销等。省级筹资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每年不少于3亿元。其中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1亿元,海洋渔业投入1亿元,种子种苗工程投入5000万元,中部地区发展养牛业5000万元。各市县也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力度;要根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要求,合理调整信贷结构,适当增加贷款总量。各级多事机构要保证支农专项贷款的足额发放,要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用于高效支柱产业,要从常规贷款中增加资金支持农业结构调整。要积极使用世界银行、亚行以及政府间贷款,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投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琼台、琼港农业合作,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来琼投资开发农业。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要通过典型示范、参观学习、信息指导,积极引导农民增加对调整农业结构的投入,增强自身扩大再生产能力。要加强对项目投资的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确保投资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我省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山区、民族地区。要把中部地区大开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加大工作力度,增加投入,加快发展。要充分发挥各种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继续抓好种养业开发,培育支柱产业,形成特色经济,实现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结构合理和优化,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实现全省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七)精心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为繁荣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强市县经济实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市县主要领导亲自抓,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层层落实。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坚决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办法,加强对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宏观指导。要深化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整治和管理,大力开展农村社会治安专项治理,从重从快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