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新能源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
  • 【发布单位】无锡市
  • 【发布文号】锡政发〔2009〕141号
  • 【发布日期】2009-07-13
  • 【生效日期】2009-07-13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无锡市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新能源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

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新能源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

(锡政发〔2009〕141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无锡市新能源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七月十三日

无锡市新能源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

新能源产业具有资源丰富、无污染、安全、发电运行无燃料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新能源产业外部需求大幅减少,产品价格回落,我市新能源产业规模和效益增速明显下滑,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产业内部深层次问题凸现。为应对危机、指导新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发展水平,开创我市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纲要(2009-2011年)》,特制订《无锡市新能源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市的优势产业,规模国内最大;风电装备产业发展加快,一批骨干和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产业规模不断增长。2008年,我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372亿元。其中,光伏产业实现产值302亿元,同比增长145.72%,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达到1100MW,产量超过500MW,占全国总规模的50%以上。风能产业建设总投资已近100亿元,产值70亿元,整机制造能力达20万千瓦。

(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我市光伏产业已形成了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核心产品,包括多晶硅提纯、单晶提拉与多晶铸锭、切片抛光、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生产、太阳能应用系统及太阳能电池部分制造装备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全市风能企业研发和生产的风能设备零部件种类齐全,包括塔杆、塔座、机舱、扭力板、刹车盘、轴承座、齿轮箱、法兰、风叶、轮毂、变频控制柜、调速电机等,电机设备配套率达70%以上,形成了一定的风能产业链。

(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我市新能源产业涌现了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骨干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动和支撑作用。尚德太阳能公司是行业的龙头,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生产规模全国最大。浚鑫、海润、尚品、中彩等一批企业已成为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风电产业现已形成了桥联风电、天奇物流、大昶环件、太湖锅炉等以机械铸造为重点的大型骨干企业以及宝南、远景、天奇竹风等以电机、电器控制、液压控制为核心技术的自主生产和研发企业。

(四)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我市新能源产业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环节,瞄准国际水平,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启动建设了江苏(尚德)太阳能光伏研究院、国家级光伏检测和出口产品认证中心、光伏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批研发、检测和支撑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领域的研发创新体系。尚德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晶体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瑞尔竹风公司设计、研发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特别是自主创新的模具和翻转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宝南公司掌握了被国外风能发电企业严密封锁的核心技术――风机变速变桨距技术、风机发电变频控制技术和风机整机控制技术。

虽然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瓶颈。一是国内市场刚刚启动,国内需求对新能源产业的拉动作用有待提高,特别是光伏产业的市场基本在国外。二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偏弱,产品成本偏高,影响新能源并网发电的推广应用。三是部分国产化设备质量、性能及技术标准与国外同类产品尚有差距,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四是装备产业技术壁垒高,资金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制约产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立足现有基础,发挥已有优势,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和风能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生物质能、核电装备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规模大、水平高、核心竞争能力强和配套齐全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和新能源示范城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调整优化。通过政策引导,调整优化光伏和风电产业结构。支持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生产,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单晶体硅拉制、多晶硅铸锭、切片和组件项目,原则上限制新建高纯硅项目。支持风电装备成套企业与关键零部件企业加强合作,在专业化基础上深化分工,形成专业化配套体系。

2.坚持技术进步。以自主研发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产业关键技术开发,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研发机构联合,建立互惠互利的创新战略联盟,集中攻关,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3.坚持市场导向。光伏产业围绕建立产业各链节产品标准、发展系统集成和生产设备产业、拓展国内市场为目标,开展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风电装备产业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兆瓦级机组为重点,大力发展大型成套风电装备和关键零部件。

4.坚持环保优先。新能源属绿色能源,要把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和核电装备产业发展成为绿色制造产业。根据产业政策、环保法规,严格项目环境准入,支持发展可再生利用产品。

(三)发展目标

1.产业总量加快扩张。2009年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2010年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50亿元。到2011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7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争取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50%,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生产能力达到4000MW,保持产业整体规模在国内最大的领先优势;风电产业基本形成1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其中整机70亿元,关键部件180亿元),年均增幅53%;生物质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2.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加快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集团)1家、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达到4家、年销售收入10-50亿元的企业10家,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份额进一步扩大,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3.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光伏产品光电转化效率及其制造成本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产品关键技术指标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优势。在薄膜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关键制造装备、太阳能应用系统等研发和规模化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提高风力发电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形成风能设备产业的整合与集聚;加快引进和吸收国外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成熟技术,提高风能设备发电机、齿轮箱和叶片等关键部件国产化水平;加强风叶、电机、变频、自控系统等重点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及自主研发等措施,争取到2011年,风机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4.应用示范加快推广。以尚德为龙头,组织实施一元一度电科研攻关及光伏电站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争取用2009-2011年3年时间,以区域照明、单体建筑综合应用、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光伏产业开发应用等示范系统为重点,基本实现太阳能的综合应用。以应用促进发展,推动产业链不断向两端延伸,3年实现光伏太阳能综合应用规模争取达到100兆瓦,使无锡成为引领国内绿色能源生产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城市。

三、主要任务

无锡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太阳能光伏、风能装备制造和生物质能产业为重点。

(一)光伏产业

实施重大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从硅料、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配套产品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扩大试点示范,推进并网发电,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1.强化重点产业推进,延伸产业链条。以太阳能电池制造为核心,促进产业链向配套材料、关键装备和中下游应用产品等方向延伸。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领域:

(1)硅片。依托海润科技、高佳太阳能、尚品太阳能、儒兴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着重发展单晶硅拉制、多晶硅铸锭、硅片切割、背场铝浆等配套产业,加强对熔铸、剖锭及切割等关键技术的创新,提高熔锭容量、降低晶片厚度,减少硅料损耗,形成2.5亿片/年的生产能力。

(2)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依托尚德太阳能、浚鑫科技、尚品太阳能等一批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单位耗能低、耗材少、效率高的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支持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发展光电转化率国际领先的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进一步做大做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品规模,继续保持在全国的主导地位。到2011年,光伏产业中的晶硅和薄膜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达400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

(3)集成系统与设备。积极培育江苏振发太阳能、宜兴兴光电子、无锡中科绿能和无锡智新能源等企业,在光伏并网发电、BIPV等方面加强新型应用产品研发和应用领域开拓。扶持江阴德飞激光、无锡奥曼特科技等企业,发展激光刻蚀、硅片冲洗甩干、电池片装框等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积极发展相关联的半导体照明产业,促进产业链不断延伸。

(4)光伏应用。以太阳能屋顶并网发电、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和地面光伏并网电站等为重点,积极打造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区,用3年左右时间,争取建设总规模为1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系统。

2.强化载体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无锡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以江阴市、新区、惠山区和滨湖区为重点。新区重点发展晶体硅与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惠山区和江阴市重点发展硅材料和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滨湖区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应用产品。以尚德公司为主体,加快无锡新区光伏产业园载体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道路、水、电、气、物流、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有关科研、生产和服务企业入园发展,加快形成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11年,园区太阳能电池总产能达到3000MW,实际产量达到2000MW,实现产值550亿元。

3.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扩大产业规模。积极推进无锡尚德公司660MW电池和900MW组件项目、海润光伏科技单晶硅片项目、江阴浚鑫年产100MW高科技绿色太阳能电池项目、昌盛科技太阳能硅片切割项目、尚品太阳能350MW太阳能电池组件及一体化产品生产项目等一批已经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实现项目预期进度,加快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无锡尚德P5项目、荣能半导体硅单晶及抛光片项目、高佳太阳能单晶硅和多晶硅扩产项目的申请报批工作。抓住国际光伏产业调整的机遇,以高端研发团队、国际知名企业和新兴领域为重点,加强各开放园区、相关部门的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力争落实一批具有发展前景和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

4.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能级。以江苏(尚德)光伏研究院、国家级光伏检测中心和出口产品认证中心等机构建设为提高创新能力的主要抓手,联合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及促进成果产业化工作,着力推进落实并加快与我市产业融合,着重在低成本高效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整合现有资源,筹备并启动建设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支撑平台,集成产品研发、关键工艺研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装备研发试验和产品检测认证等功能,成为服务于我市及国内光伏行业的主要创新支撑平台。以尚德等企业为重点,积极吸收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加强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特别是加强在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前瞻性产品的跟踪和研发工作,保持在这些前沿领域的技术跟进,力争在新型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领域领先一步。

(二)风电产业

1.突出主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以风电主机为核心,加快发展风电叶片、齿轮箱、轮毂、机座、主轴、塔架和轴承等关键零部件。

风电整机:以远景风电、宝南机器、桥联重工等企业为骨干,加快1.5兆瓦及以上风电机组批量生产步伐,加大2.0兆瓦以上风电机组研发步伐。

关键零部件:

(1)叶片。重点发展1.5兆瓦和2.0兆瓦风力发电机机型的竹质叶片,并批量化生产;同时与上海玻璃钢研究院合作研制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3.0兆瓦玻璃钢叶片,定位为大中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研制海上风力发电机叶片,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

(2)齿轮箱。优先发展1.5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机型的齿轮箱,并批量化生产;重点自主研发2兆瓦齿轮箱的生产制造技术,掌握3.0兆瓦齿轮箱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0兆瓦以下的均可批量化生产;完全掌握2.0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可批量化生产,主攻3.0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核心技术。到2011年,风力发电机齿轮箱完成年销售收入20亿元,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轮毂、机座、主轴。到2011年,风力发电机轮毂、机座、主轴达到年产18000套,年销售收入40亿元,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塔架。努力提高大型塔架的稳定性和寿命,研制适合海上风力发电机的塔架。到2011年,风力发电机塔架完成9000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完成年销售收入8亿元,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轴承。加快发展偏航轴承、主轴轴承、变桨轴承、发电机轴承等产品,重点攻克主轴轴承和变桨轴承生产技术。

2.优化产业地区布局,强化载体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重点建立以江阴开发区、惠山开发区等重点地区为中心的风电产业园。惠山风电科技产业园以风力发电设备以及相关配套零部件生产为主,同时兼顾研发、孵化、交易、实验等功能一体化,积极推进园区规划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与南航合作共建的江苏风电技术设计研究院办公用房和试验场地建设。江阴风电产业园以风电整机和关键零部件为核心,加快促进形成临港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努力建成一流的风电研发中心、出口基地和产业集聚区。积极运用土地、环保、电价和政府补贴等手段,支持风电产业集聚发展和相关园区建设。市(县)、区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的集聚区和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发挥好骨干企业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相关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壮大产业规模。引导企业提升产品结构,向产业园区集中,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风电设备制造业园区。通过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园区经济,节约土地资源和成本,提高进驻企业门槛,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3、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产业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无锡乘风风电玻璃叶片制造、远见风能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产业化、无锡天奇风电风力发电零部件生产和无锡桥联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轴、轮毂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力争我市风力发电项目保有量、年产量、生产能力等方面在国内领先,并在技术上与国际同步,完全掌握小型风力发电项目核心技术和制造技术,确保我市能在国内生产全部零部件。加快生产“风-光”互补型独立供电系统,有效提升我市自主产品的国际知名度,打开小风电装备的出口市场。

4.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素质。一是利用国际风电咨询公司的智力,缩短中方开发新机组的进程,提高设计能力。大力扶持零部件生产厂家,支持齿轮箱企业的发展,做好叶片的研发工作,大力支持风力发电机用轴承的生产和研发。二是促进优质产业链的形成。加快建立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集群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三是支持风电行业内中小配套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通整个产业链,扶持、培育产业链薄弱环节,重点加大对与现有大项目配套的专业化小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引导风电行业核心企业团结协作,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促进企业由单一设备供应向提供成套设备、安装工程和售后服务转变。

(三)生物质能产业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政策扶持,推进生物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到2011年,生物质能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

1.着力发展三大产业领域,培育壮大产业规模。

(1)生物柴油。依托江苏高科石化等企业,支持以农林油料植物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加强清洁生产工艺开发,提高转化效率,建立示范企业,提高产业化规模。开发餐饮业油脂等废油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2) 燃料乙醇。支持以秸秆、木材、枯草等非粮食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的开发,加快规模化生产。优化燃料乙醇生产工艺,降低水耗、能耗和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3)生物质发电和供热。依托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研制生物质直燃和掺烧发电、秸秆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等发电机组,提高生物质燃烧锅炉、焚烧锅炉、高效生物质气化装置、热解液化装置等关键装备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秸秆直燃锅炉、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及系统等发电机组和关键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规模生产能力。

2.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充分发挥我市已有的产业和技术优势,围绕生物质产业发电机组与关键设备、生物质能源产品制造工艺与设备和应用等方面的重大目标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加快建设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无锡“硅谷”领导小组作用,市发改委、经贸委和科技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新能源产业推进工作力度,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各级政府及部门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调整提升工作,协调整合各类资源,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抓好重大项目的组织推进。各市(县)、区要结合各自实际,落实工作责任制,抓紧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计划。

(二)推进规划落实。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工作计划,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强化各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实施目标考核,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市“硅谷”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工作督查制度,督促相关部门和地区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有效地协调和解决相关问题,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三)优化服务环境。加强新能源产业的统计和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把握产业运行规律,研究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布产业发展信息,引导企业健康发展。优化工作流程,加大部门协调服务力度,加快重大项目审批进度,明确项目实施时间表,制定年度项目计划和具体措施,让重大项目尽早投产达效,确保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载体有所突破。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代理、科技信息、投融资、人才培养、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组织,积极搭建新能源产业发展与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完整的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加快人才培养。一是加快人才引进、培育。大力实施“530”计划,引进太阳能、风电产业领军型人才。鼓励基地企业与高校联合定向培育太阳能、风电产业方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二是改善人才环境,落实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吸引国内外太阳能、风电产业专家和优秀人才来基地创业。三是重点培养一批新能源方面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为基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支撑。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