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

好律师 > 专题 > 刑事制度 > 典型案例 > 正文

张扣扣:压死“骆驼”的三根稻草

时间:2019-08-02 16:55:15 来源:好律师
收藏
0条回复

历史就是现实


公元前356年是商鞅变法的元年,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民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仇杀案件此起彼伏,社会人心动荡,极大地消耗着秦国本就孱弱的国力。变法开始后,商鞅颁布了法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出自《史记·商君列传》),法令颁布后有人私斗,商鞅于是依法将违反法令的人聚集在一起,全部处死在渭河河畔,鲜血染红了河水,极大地遏制了私斗的风气。后太子犯法,商鞅依法处置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维护了法令的权威,于是秦人都遵从起颁布的法令,实行十年后——“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出自《史记•商君列传》)两千多年前的秦国,面对民间私斗成风的风气,是以法来治国的。在法家盛行的时代,社会治理井井有条,人们都讲规则而不是空谈仁义,这样的国家严谨踏实,办事效率高,国家机器运转良好,比起同期的其他国家,人民更能够安居乐业,有向上的奋斗精神,于是自然是秦国统一了六国。


两千多年后,张扣扣替母报仇,杀了仇人一家三口,对簿公堂之时,他义正言辞,坦然承认杀人,问其原由,其称为母报仇。


2019年7月17日,张扣扣被执行死刑,最高人民法院最后复核确认的事实是:

 


1996年8月27日,被告人张扣扣家邻居王自新的三子王正军(时年17岁)因邻里纠纷将张扣扣之母伤害致死。同年12月5日,汉中市原南郑县人民法院鉴于王正军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张母在案件起因上有一定过错等情节,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王正军有期徒刑七年,王自新赔偿张家经济损失9639.30元。此后,两家未发生新的冲突,但张扣扣对其母被王正军伤害致死始终心怀怨恨,加之工作、生活多年不如意,心理逐渐失衡。2018年春节前夕,张扣扣发现王正军回村过年,决定报复杀害王正军及其父兄,并准备犯罪工具,暗中观察,伺机作案。2018年2月15日(农历除夕)12时许,王校军、王正军兄弟二人祭祖返回行至本村村委会门前时,守候在此的张扣扣蒙面持尖刀朝王正军颈部猛割一下,连续捅刺其胸腹部等处数刀,并追赶惊慌逃跑的王校军,朝其胸腹部等处连续捅刺数刀,后返回再次捅刺王正军数刀,致王校军、王正军死亡。随后,张扣扣闯入王自新家,持刀捅刺王自新胸腹部、颈部数刀,致王自新死亡。之后,张扣扣使用自制燃烧瓶点燃王校军家用轿车,致车辆后部烧毁。张扣扣逃离现场后,于同月17日7时许到公安机关投案。


张扣扣之父:等一个“公平”的结果


时隔22年,张扣扣用血亲复仇——这种原始的复仇手段,杀死了仇人一家三口,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前程,他平静杀人,主动自首,面对庭审,义正言辞,好像自己就代表了正义本身。张扣扣的父亲张福如接受潇湘晨报的采访,有如下一段对话:

 


潇湘晨报:其实你担心王家会采取一些报复?


张福如:我不怕,让他们来,只要他敢进我的院子,我就敢把他杀掉。


潇湘晨报:你为此还做了准备?


张福如:没有,我家里什么都没准备,就我一个人。


潇湘晨报:你接下来会去孩子的姐姐那吗?


张福如:不会。不去。我就一个人生活。


潇湘晨报:一个人有点孤单,你想过再娶一个吗?


张福如:他们欺负我知道吧,我不愿意娶,再娶一个他们再欺负第二个,我是不会娶到的。


潇湘晨报:您别动怒,就像您说的一个人也要好好过。


张福如:是的,我要等待,等待一个公平的结果。


潇湘晨报



看看,张福如至今还在等待一个公平的结果。他要的公平,谁能给他?没有人能给他,也没有人敢给他,因为他要的并不是公平,而是自己的野心,张扣扣要的其实也不是公平,也是他自己的野心。张扣扣用二十多年时间将自己的野心不断强化,让自己相信自己的野心就是正义,让自己相信替母报仇也是公道合理的行为,他用二十多年时间说服了自己,然后他便能平静地杀人,杀人后良心也不煎熬,因为他认为他在行的“义举”就是正义,张扣扣在庭审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假行正义之举的坦然和无畏,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可怕的隐忧。


三根稻草:人格缺失、贫穷、无知


犯罪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现成的分析工具,让我们能够抽丝剥茧,找出最后压死“骆驼”的三根稻草。


人格缺失


第一根稻草是人格缺失。张扣扣的人格是缺失的,不完整的。张扣扣并没有一个健全的家庭,家庭在张扣扣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给张扣扣人格的完善提供任何帮助,张扣扣二十多年一直生活在家庭给他带来的仇恨之中,仇恨让人丧失判断,张扣扣仇恨的种子从他13岁那年他母亲死去时就已经种下。张扣扣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将儿子供到初中毕业就没有再继续让儿子读书,毕业后张扣扣又去军队服役2年,然后复原回家,出去打工。自13岁以后,张扣扣再也没有得到过母亲的关怀,缺失母爱的孩子内心是冰冷的,没有得到过母爱,也很难给予别人爱,得不到温暖,也必然无法输出温暖,这不代表他一定会犯罪,但是这种人犯罪的机率就会比一般人高。从这一点来看,张扣扣会杀人,他的父亲和社会都有责任。是他的父亲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没有让孩子得到母爱,他的父亲完全可以在当年续娶,也许这样就会改变张扣扣缺失的人格。而社会同样也有责任,在张扣扣成长的过程中,社会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关爱张扣扣这样的孩子,给他相应的关爱和心理辅导,及时疏导他内心的洪流,将犯罪扼杀在摇篮之中,从预防犯罪角度打消张扣扣复仇的念头和计划。


贫穷


第二根稻草是贫穷。贫穷本身不是罪,贫富分化也确实是社会的疾病,但是贫穷却不是犯罪的理由。有人说张扣扣犯罪是富人和穷人的战争,代表了社会贫富分化的进一步加剧,并且对此表示了忧虑,真的是这样吗?贫穷会导致犯罪吗?是的,虽然某些人的上述论调错的离谱,但是贫穷确实会滋生犯罪。俗语云:光脚不怕穿鞋。越有钱的人越会注重自身的风险管理,因为收益与风险总是成正比。而穷人破罐子破摔,在犯罪的路上大胆搏一把就有可能“咸鱼翻身”,因而历史上富人造反的极少,泥腿子造反的多,诸如明末农民起义,闯王李自成穷得要死才揭竿而起。另外,许多财产类犯罪,诸如盗窃、抢劫等,犯罪原因大多即因为贫穷,而产生了非法占有的意图。而张扣扣母亲死后,因为赔偿问题引发的二次矛盾,一定程度上,也诱发了张扣扣后来的杀人行为埋下隐患。


贫穷的原因有很多,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个人缺乏奋斗精神、懒惰、挥霍都是原因,但是更大的原因或许要从社会发展的不公来看,社会的不公首当其冲的是教育不公,其次是潜规则破坏规则,最后是再分配不公。教育不公和再分配不公属于国家宏观管理层面,不赘述。仅谈潜规则破坏规则,张扣扣之所以会杀人,是他认为当年法官的判决存在潜规则,事实上到底是否存在自有证据说话,但是潜规则破坏了正常规则的权威性却在张扣扣思维里形成定势,正常规则权威性减弱,导致人们不敬畏法律,不相信法律。这一方面的原因是人们自身缺乏规则意识,缺乏普法训练,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执法、司法腐败引起的各种冤假错案自身就破坏了规则的权威性,没有权威何谈敬畏何谈相信,这也就不难理解张扣扣为什么会坚信自己的观点,因为他觉得别人是冤假错案,那么自己母亲的何尝不是?这虽是张扣扣个人的谬误,但是我相信和张扣扣一样想的人必然不再少数。司法改革任重道远,要让每个当事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正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知


第三根稻草是无知。包括张扣扣的无知,也包括其他人的无知。


张扣扣是无知的,无知者无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出自《论语》)我不知道张扣扣是否知道孔子这句话,观念对人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假如张扣扣很小时就知道了孔子的这句话,懂得了敬畏,是否他就不会最后做出杀人的决定?那么后面的悲剧也就可以避免。但是我们知道,张扣扣初中毕业即走上社会,贫穷没有允许他继续接受教育,父亲的选择是并没有让他继续学习,我们不清楚他的校园生活如何,我们只知道杀人时的张扣扣是一个冷血的屠夫,蒙面、持尖刀攻击被害人的部位是颈部、胸腹部,都是致命部位,冷静杀完人,用事先准备好的燃烧瓶烧掉被害人的汽车,工序有先有后,丝毫不慌乱,逃跑后又主动自首,整个复仇计划到最后自首,有始有终,非常讲究,和一般穷凶极恶的犯罪人有极大区别。我们讲张扣扣无知,不是说张扣扣对整个世界一无所知,不是说他是个傻子,而是依靠他初中毕业所学到的知识,他还不足以对一件事物做出辩证看待,甚至他也没有任何反思和内省能力,这些方法和能力全部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受教育获得,张扣扣没有获得,是他的不幸。


但是错不在张扣扣一人,张扣扣的父亲和母亲也是无知的,请原谅我做出这个有些伤人感情的评价。张扣扣的母亲是无知的,她朝一个有尊严的男人的脸上吐口水,同时用扁铁打人家的脸和头部,这种挑衅行为,是极其不聪明的,这样非但不利于解决问题,而且会严重激化矛盾,于是在互殴中落败的张扣扣的母亲,竟然惨死,这是最高院复核死刑时说的,张扣扣的母亲对自己死亡的原因也有过错,这个过错就是她的挑衅行为。同时,张扣扣的父亲也是无知的,张扣扣的母亲当时受伤后并未当场去世,而是持续到下午才去世的,原因是受伤之后张扣扣的父亲并没有立即送她去医院治疗,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而这耽误的这段时间他却在做什么事呢?他将自己老婆受伤的躯体放置在王正军家的门前,他这么做的意义竟然只是要个说法。于是耽误了抢救后,张扣扣的母亲终于不幸去世。为了一个说法,耽误时间抢救,作为张扣扣的父亲,难道没有一点内疚?可见张扣扣的父亲做事情也是不分轻重缓急,明明白白的无知。


王自军一家人也同样无知。与邻居之间发生纠纷导致人家死亡,刑满释放后难道就不怕报复,这可并不是普通的邻里纠纷,而是欠人家一条人命,不迁徙到别的地方居住避免冲突激化是不可原谅的。作为人家张扣扣的杀母仇人,你整天在人家面前晃悠,活得好好的,这怎么能不引起张扣扣的思母之情,每晃悠一次,张扣扣就会想起一次母亲死去的场景,这样一来,实际上是在不断刺激张扣扣最后痛下杀手。假如事发之后,王自军一家就避居其他地方,这样张扣扣眼不见心不烦,也许心里有那个念头,但可能就没有足够的心理动力来做出杀人的行为了。


犯罪预防


分析张扣扣案件背后的机理是有意义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做出一些切实的努力或制度上的改进来预防这类仇杀犯罪。


其一是,司法实务中,建立“移乡避仇”制度。该制度并非新制度,而是出自于《唐律疏议》的旧制度,但是却是一项可以预防犯罪的好制度。该制度原意是:杀人者遇赦免刑,而被杀者家中尚有近亲属,为履行赦令,又防止仇杀,被赦者不得返居故乡,要移居千里之外落户。这种制度目前尚未建立,我们可以通过立法形式将其具体化和细节化,哪些情况下,这些刑满或无实刑的人要强制迁徙至别的地方,哪些情况下则不必。


其二是,健全心理辅导领域的公益组织。通过公益组织的常规活动,给予特定人群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多一些关爱,及时疏导其心理压力,从心理源头上扼杀犯罪。


其三是,鼓励心理辅导产业发展。通过鼓励行业发展的形式,让人们参与进心理保健行业,同时也能让社会重视起心理保健。


其四是,加强法治教育和传统国学教育。教育对人的改变是极大的,法治教育可从小让小孩树立起法治观念,传统国学教育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人有知了才会懂得敬畏,敬畏自然和生命,敬畏规则和法治,就不会动不动打打杀杀。


结语


约翰·堂恩有诗云: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张扣扣的死,虽然是他罪有应得,但是他的死却并不仅仅只是他一个人的过错,社会也有过错,甚至我们自己也有过错。我们对待身边人的态度,对待特定人群的态度,对待单亲家庭孩子的态度,一定意义上也在影响着他们对待社会和我们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们的人格,也许我们无意识的恶意,就会塑造一个张扣扣或王扣扣。社会没有给特定人群提供心理疏导的渠道,司法腐败和违法办案仍然存在,没有让每一个当事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社会也有错,这些都间接引发了悲剧的发生。虽然悲剧的发生不可挽回,但是悲剧的发生却可以预防。愿张扣扣案能给司法带来进步,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启示。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2019年7月21日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克莱登爱知研究院,欢迎关注和交流

个人手机号码/微信:18682951945

收藏
0条回复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加载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加载更多

您可能关心的问题

更多 >
刑事咨询,人身伤害
类型: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 | 2024.04.19 09:55
职务侵占犯罪行为
类型:侵犯财产犯罪 | 2024.03.30 11:54
与未成年男孩发生性关系
类型: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 | 2024.03.17 19:10
前女友同居期间偷拿手机偷钱
类型:侵犯财产犯罪 | 2024.03.06 15:34
担心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类型: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 | 2024.02.24 07:32
立即咨询
合同文书推荐 更多 >
  • 刑事和解协议书

    【合同文书】 ¥1.99
  •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刑事谅解赔偿协议

    【合同文书】 ¥3.99
  • 审查起诉阶段刑事谅解书

    【合同文书】 ¥0.99
  • 律师事务所受理刑事诉讼案件批办单

    【合同文书】 ¥0.99
  • 刑事诉讼上诉状

    【合同文书】 ¥0.99
  • 刑事处分公证书

    【合同文书】 ¥0.99
专长律师推荐 更多>
好律师将通过以下标准,择优对服务方进行推荐:
1、积极回复文字问律师且质量较好;
2、提供订单服务的数量及质量较高;
3、积极向“业界观点”板块投稿;
4、服务方黄页各项信息全面、完善。
  • 李雪艳 律师

    专长: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交通肇事、人身伤害、刑事诉讼、民事诉讼

    好评:
  • 李继阳 律师

    专长: 刑事诉讼、人身伤害

    好评:
  • 叶斌 律师

    专长: 刑事诉讼

    好评:

热门服务

  • 我要投稿
close

好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