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刑事制度 > 法律指南 > 疫情防控期间传播谣言触犯法律了吗?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当前,抗击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凝神聚力,共克时艰。然而,一些信息真真假假,谣言混杂其中,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极大干扰。有人曾经把网上关于疫情的谣言做了一下整理,主要有散布不实疫情信息、传播没有依据的防治知识和将过去发生的突发恶性事件移接到疫情防控时期等等。媒体为此还开设了辟谣专题、较真平台等,及时纠正,以正视听。但有的谣言散布太快,已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在疫情防控期间传播谣言触犯法律了吗?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疫情防控期间散布谣言的法律责任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对疫情进行造谣、传谣的,依据情节承担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进行治疗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传播谣言的行政责任
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传播谣言的刑事责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编造与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
利用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制造、传播谣言,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以煽动分裂国家罪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定罪处罚。
以上是“疫情防控期间散布谣言法律责任”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散布谣言法律责任的相关知识请关注好律师网刑事制度法律专题栏目。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为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于1988年3月14日和1989年9月7日就去
律师代理金融犯罪案件,尤其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和集资诈骗案件,律师费收费一般会比其他案件会高。
答:他欠债100万元,在你们没有离婚情况下,无论该借款是他个人借款,还是夫妻双方借款,都必须用夫妻财产全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政府拟争取年内修改《刑法》和《少年法》,将刑事责任年龄从年满14岁降至13岁,严厉应对
当前,社会上有不少有违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有的卑鄙恶劣,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庸俗低级,误导年青一代;有的公然挑战人们心理承受极限,严重影...
乘坐网约车需要实名认证吗?最近,滴滴发起了一项乘坐网约车需要实名认证吗的投票,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
张家港刑事辩护律师曹辉团队:两高三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所有刑事案件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所有刑事案件都可适用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认罪”
刑事上诉状参考范文 上诉人(一审自诉人):姚某,女,年月日生,汉族,住区XX街道办事处x路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