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刑事制度 > 法律指南 > 刑事责任年龄是什么?如何认定?
一、刑事责任年龄是什么?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刑法把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相对负刑事责任与完全负刑事责任三个年龄阶段。
不满14周岁的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实施任何犯罪都不需要负刑事责任;
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只有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这8种严重罪行时才需要负刑事责任;
已满16周岁的,对实施的任何犯罪都需要负刑事责任。
确定什么年龄开始负刑事责任,是刑事立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刑事犯罪责任年龄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要件之一。从中国的刑法规定来看,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二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刑法规定的八类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三是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中国刑法之所以规定这样的犯罪年龄段,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他们发生危害行为时,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着重于教育、改造、挽救,即使对极度少数非处罚不可的进行处罚,其目的还是为了教育。
二、刑事责任年龄如何认定?
刑法所规定的年龄是指实足年龄,而不是指虚岁。实足年龄以日计算,并且按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行为人分别过了14周岁、16周岁、18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是分别已满14周岁、16周岁、18周岁。例如,行为人1980年1月1日出生,从1994年1月2日起,才算已满14周岁。
刑事责任年龄应当从出生之日计算至行为之日而不是结果发生之日。例如,行为人在实施杀人行为时不满14周岁但死亡结果发生时已满14周岁的,不能追究行为人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因为犯罪是行为,刑事责任能力是辨认与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既然刑事责任能力必须是行为时的辨认控制能力,那么,刑事责任年龄也必须是行为时的年龄;虽然行为与结果具有密切联系,但行为不包含结果,结果也不包含行为。
三、刑事责任年龄各阶段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相对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减轻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可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表明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精神。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里的收容教养是对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完全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年满16周岁,是有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1.贷款做什么? 不少同学为了买件衣服、买化妆品、买新手机去网贷,确实不可取。这些都不是生
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真实的发生在律师身边的故事故事的二位律师都是我的朋友。真实的律师故事,和大家在
最高检等9部门共同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规定9类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情形,有关单位和
【吃瓜吃到自己的犯罪嫌疑人】我们想象警察在办案情节场面会很严肃,经过各种刑侦手段寻找嫌疑人抓捕嫌疑人,但现实中却有这么一起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
零口供对犯罪嫌疑人而言,唯一的好处就是有可能会因证据不足而无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但是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种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责任如何划分?无论是哪个行业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生产单位要保障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还要确保工作人员...
在刑事案件中对于一些犯罪分子可能无法通过取保候审,委托人经常会提出对当事人是否可以争取缓刑的请求,我们知道《刑法》中对缓刑是有相关的规定的,...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