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刑事制度 > 刑事处罚 > 陕西男子活埋79岁母亲获刑12年 故意杀人罪的加重量刑情节有哪些?
【陕西男子活埋79岁母亲获刑12年】父母是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也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求回报全心全意为我们付出的人。当他们年老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然而总是有些人,认为自己年老的父母是家庭的累赘,拒绝承担自己的赡养义务。今年五月份,在陕西省榆林市发生了一起活埋老母的案件,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近日,该案当事人马某在靖边县人民法院公开受审。

案件详情
榆林当地公安局在劳动节期间,接到了一女子报警称,自己的丈夫和婆婆于三天前一起外出,但是后来却只有丈夫一个人回来的,婆婆却至今未归。警方随后传讯了女子的丈夫马某,然而马某的交代让办案民警大吃了一惊,马某称已经将自己的母亲活埋进了一座废弃的墓坑中。警方根据马某的交代迅速赶往掩埋地,发现老人还活着,连忙将马某母亲挖了出来送往医院救治。

11月2日上午,陕西榆林靖边“埋母案”一审宣判,被告人马某宽犯故意杀人罪,获刑十二年。被告人马某宽当庭未表示是否提出上诉。2日晚,马某宽的一位邻居告诉记者,马某宽母亲已于今年9月底去世。

网友热议
A:首先是杀人未遂,其次是认罪悔罪,最后肯定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所以判12年在法律上是合理的。虽然感情上觉得太轻了。
B:“气不过就埋了”“老太太种下的因”“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越想越憋气就埋”网友对这种杀人犯可真宽容 轻描淡写的把杀人这样的事情说的轻飘飘
C:事情不能简单的看结果。一个错误的结果也许很早就埋了前因。现在只看到母亲改嫁不养儿子似乎是前因,那么母亲改嫁是否也有前因?有些人就出生在悲剧中,不过成悲剧太难。我们看客没能力同情,也没资格批判。 法律是粗糙的,也只能粗糙。公正与否有时候看命。 愿你我过得平淡而平静,就是幸运和智慧了。
D:不懂,还有这等的恶人,不配为人!就算恨母亲,就算她从小未养你,你也不能活埋!这种人不说话,恶情绪在内心已扭曲!可怕!
E:为啥才是12年,就事论事,是不是惩罚的太轻了?希望对待坏人就要严惩,别总想着他们还有未来,他们的未来应该是在接受改造时的表现决定的,而不是宣判他时就去考虑的事。

法律延伸阅读:故意杀人罪的加重量刑情节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由此可见,故意杀人情节严重的,可被判处死刑。那么,哪些行为可被认定为故意杀人行为中情节严重的行为呢?
故意杀人罪情节严重的情形:
1、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
2、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
3、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
4、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等等。
以上是“陕西男子活埋79岁母亲获刑12年 故意杀人罪的加重量刑情节有哪些?”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好律师网刑事制度栏目。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
【案情】
最近,黎某与其业务主管梁某就因琐事引发矛盾,还把她所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伤扯了进来。
从三个方面认定“诽谤罪”情节严重。 第一,从“诽谤信息数量认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
【男子与邻居争吵扔菜刀险砸死过路人】近日,安徽枞阳。男子疏某因琐事与一楼邻居发生争吵,为吓唬邻居,将刀具等物品从四楼扔至一楼,险些砸到楼下路...
什么是非法搜查罪? 非法搜查罪,是指非法对他人的身体或住宅进行搜查的行为。 本罪的客体是他人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有这么一句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总得为错事承担责任,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为年轻冲动无意中铸成大错,触犯了法律,...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逃避缴纳应缴纳款而非法获利的目的,行为人的故意不仅表现为其对欠款应纳税
加载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