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APP客户版
找律师、咨询律师、打官司, 就上好律师网
APP律师版
随时随地,接单服务,就在好 律师APP律师版
关注好律师微信
热点法律问题分析,尽在好律 师微信公众号
企业之间订立的合同如果不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形,即为受法律保护的有效合同,双方有义务严格遵循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但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会存在许多不能确定的因素,双方可能会对合同进行变更;一方可能会违约;可能会因不可抗力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等等。因此,企业为了自身的权益得到相应的保护,应该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合同支付风险
合同履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合同款项支付的问题。当企业在确定付款方式时,无论是付款方还是收款方,除了金额较小的交易外,请尽量通过银行结算,现金结算可能会给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一般地,当涉及大金额标的结算时,企业会使用支票进行结算。当企业在接收支票时需要特别注意对支票审查。支票付款的情况下,有可能是企业用别的单位的支票支付货款。其实,只要支票是真实有效的,一般都可以接受。接收支票当时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避免银行退票带来的麻烦和损失:收款人名称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清楚,字迹是否潦草;大小写的金额是否一致;大写数字是否正确;印鉴(公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是否清晰;如果是经过背书的支票,应审查背书是否连续;有无伪造变造的痕迹。
合同信誉诈骗
合同的信誉诈骗,首先以良好的信誉履行前期标的额较小的合同,骗取信任。等到现阶段签订标的额较大的合同时,在履行后期便拒绝支付货款。一般地,合同履行中的信誉诈骗一般都是在此之前与企业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但是近期出现了迟延付款现象,并增加了订货量,此时应引起重视。很可能对方出现严重资金困难、面临破产等情况。应尽量到其公司实地考查,不能仅听其一面之辞。近些年来,犯罪分子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案件逐年增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当予以注视。信誉诈骗的预防要求公司时刻提防,切记勿贪小便宜。
合同约定时限
购进货物是企业经营的日常业务,因此,企业应该注意及时验收货物,发现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务必在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尽快以书面方式向对方明确提出异议。不必要的拖延耽搁,将可能导致您丧失索赔权。
若对方拖欠货款现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时有发生,企业应该注意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两年。但企业也可能出于维系与客户关系等因素不愿意在两年内采取提起诉讼、仲裁等激烈措施,为了保护您的权利不至于因为时间流逝而丧失,您可以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前以向对方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等可以证明您主张权利的有效方式进行处理。
一旦对方通知企业解除合同而企业对此存在异议,如果合同中约定了异议期限,请您务必在约定期限内向对方以书面方式提出。您如果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才提出异议并向法院起诉的,法院将无法支持;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异议期间,请您务必在解除合同通知到达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法院起诉,否则法院将不能支持您对合同解除的异议。
合同违约风险
在合同履行时,最无法避免的情况就是对方违约,企业几乎没有任何途径避免对方行为不当。当出现对方违约的情况时,企业能够做的就是及时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避免因此产生的损害进一步扩大,同时积极行使法定或约定的权利,固定相关证据,以便将来追究对方相应的责任。若因没有规范行使权利导致权利消灭,或者没有取得有利证据,或者因自己不慎导致承认对方的行为,都将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法律风险。同样,如果企业消极对待、放任损失的扩大,对于扩大的损失法院将无法予以保护。
遇到法定条件或者合作方违约可能损害到我方利益的情况时,企业可以采取中止履行和解除合同的方法来保护我方的权益。我国《合同法》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不可抗力风险
一旦出现了不可抗力事件,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当事人应当履行通知义务、预防损失扩大等一系列附随义务,否则可能导致不可抗力不被认可。目前法律对违约的认定不考虑当事人主观是否具有过错,只要客观事实构成违约,当事人不能证明具有免责事由,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导致货物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建议企业不要轻易选择主动违约、解除合同、或者提起诉讼等方式解决,与您的客户平等协商、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更加有利于减少损失。即便是在诉讼程序之中,接受法院主持下的调解将也更加有助于企业利益的保护。不主动寻求和解一味等待裁决不一定最符合您的利益。应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来处理问题,这样有利于我方收集到有利的证据。一旦起了冲突和争执,对方往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从而使事情陷入僵局。
合同履行并非总能一帆风顺,如果发生纠纷或者出现不能正常履行的情况,面临着如何进行合同救济。合同救济行为不当,同样可能在这个阶段发生法律风险。该阶段的法律风险往往是诉讼边缘,一旦产生更容易转化为实质性的损害结果。因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做好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 官方解读国有企业改革方案 高管将拿差异化薪酬
下一篇: 两年减少692家公司现“倒闭潮” 担保公司合格的判断标准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好律师
首次登录,您需要设置登录密码
请使用好律师APP扫码登录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企业之间订立的合同如果不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形,即为受法律保护的有效合同,双方有义务严格遵循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但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会存在许多不能确定的因素,双方可能会对合同进行变更;一方可能会违约;可能会因不可抗力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等等。因此,企业为了自身的权益得到相应的保护,应该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合同支付风险
合同履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合同款项支付的问题。当企业在确定付款方式时,无论是付款方还是收款方,除了金额较小的交易外,请尽量通过银行结算,现金结算可能会给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一般地,当涉及大金额标的结算时,企业会使用支票进行结算。当企业在接收支票时需要特别注意对支票审查。支票付款的情况下,有可能是企业用别的单位的支票支付货款。其实,只要支票是真实有效的,一般都可以接受。接收支票当时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避免银行退票带来的麻烦和损失:收款人名称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清楚,字迹是否潦草;大小写的金额是否一致;大写数字是否正确;印鉴(公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是否清晰;如果是经过背书的支票,应审查背书是否连续;有无伪造变造的痕迹。
合同信誉诈骗
合同的信誉诈骗,首先以良好的信誉履行前期标的额较小的合同,骗取信任。等到现阶段签订标的额较大的合同时,在履行后期便拒绝支付货款。一般地,合同履行中的信誉诈骗一般都是在此之前与企业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但是近期出现了迟延付款现象,并增加了订货量,此时应引起重视。很可能对方出现严重资金困难、面临破产等情况。应尽量到其公司实地考查,不能仅听其一面之辞。近些年来,犯罪分子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案件逐年增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当予以注视。信誉诈骗的预防要求公司时刻提防,切记勿贪小便宜。
合同约定时限
购进货物是企业经营的日常业务,因此,企业应该注意及时验收货物,发现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务必在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尽快以书面方式向对方明确提出异议。不必要的拖延耽搁,将可能导致您丧失索赔权。
若对方拖欠货款现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时有发生,企业应该注意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两年。但企业也可能出于维系与客户关系等因素不愿意在两年内采取提起诉讼、仲裁等激烈措施,为了保护您的权利不至于因为时间流逝而丧失,您可以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前以向对方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等可以证明您主张权利的有效方式进行处理。
一旦对方通知企业解除合同而企业对此存在异议,如果合同中约定了异议期限,请您务必在约定期限内向对方以书面方式提出。您如果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才提出异议并向法院起诉的,法院将无法支持;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异议期间,请您务必在解除合同通知到达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法院起诉,否则法院将不能支持您对合同解除的异议。
合同违约风险
在合同履行时,最无法避免的情况就是对方违约,企业几乎没有任何途径避免对方行为不当。当出现对方违约的情况时,企业能够做的就是及时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避免因此产生的损害进一步扩大,同时积极行使法定或约定的权利,固定相关证据,以便将来追究对方相应的责任。若因没有规范行使权利导致权利消灭,或者没有取得有利证据,或者因自己不慎导致承认对方的行为,都将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法律风险。同样,如果企业消极对待、放任损失的扩大,对于扩大的损失法院将无法予以保护。
遇到法定条件或者合作方违约可能损害到我方利益的情况时,企业可以采取中止履行和解除合同的方法来保护我方的权益。我国《合同法》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不可抗力风险
一旦出现了不可抗力事件,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当事人应当履行通知义务、预防损失扩大等一系列附随义务,否则可能导致不可抗力不被认可。目前法律对违约的认定不考虑当事人主观是否具有过错,只要客观事实构成违约,当事人不能证明具有免责事由,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导致货物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建议企业不要轻易选择主动违约、解除合同、或者提起诉讼等方式解决,与您的客户平等协商、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更加有利于减少损失。即便是在诉讼程序之中,接受法院主持下的调解将也更加有助于企业利益的保护。不主动寻求和解一味等待裁决不一定最符合您的利益。应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来处理问题,这样有利于我方收集到有利的证据。一旦起了冲突和争执,对方往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从而使事情陷入僵局。
合同履行并非总能一帆风顺,如果发生纠纷或者出现不能正常履行的情况,面临着如何进行合同救济。合同救济行为不当,同样可能在这个阶段发生法律风险。该阶段的法律风险往往是诉讼边缘,一旦产生更容易转化为实质性的损害结果。因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做好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 官方解读国有企业改革方案 高管将拿差异化薪酬
下一篇: 两年减少692家公司现“倒闭潮” 担保公司合格的判断标准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平台大事
诚信守法经营,打击假冒伪劣,维护生活正...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1、积极回复问律师且质量较好;
2、提供订单服务的数量及质量较高;
3、积极向“业界观点”板块投稿;
4、服务方黄页各项信息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