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APP客户版
找律师、咨询律师、打官司, 就上好律师网
APP律师版
随时随地,接单服务,就在好 律师APP律师版
关注好律师微信
热点法律问题分析,尽在好律 师微信公众号
经济的发展常常伴随着货币的流转,无论公司还是个人,在自身资金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借贷不失为周转资金的好方法,但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债务已届清偿期,债务人通常须偿还欠款。然而,出于赠与、和解或债务人无力清偿等各种原因,债权人也可以免除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债务,但是债权人免除债务须满足相应条件,才能生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免除债务出于何种原因,均不影响债务免除发生效力。那么,债务免除须具备哪些条件?生效后又将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呢?
一、免除债务的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债权人免除债务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第一、免除债务须具有处分能力。债务免除是处分债权的行为,作出免除意思表示的债权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免除行为除非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否则不生法律效力。
第二、免除须向债务人做出。向第三人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发生免除的法律效力,债的关系并不消灭。例如,债权人与第三人约定抛弃对债务人的债权,而由第三人给予适当补偿。在此情况下,仍应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另作出免除的意思表示,债的关系才能消灭。当然,免除的意思表示可以向债务人的代理人为之。
第三、债权人抛弃债权的意思表示不得撤回且免除须以意思表示做出。免除为单方法律行为,自向债务人或其代理人表示后,即产生了债务消灭的法律效力。因此,一旦债权人作出了免除的意思表示,即不得撤回。免除须以意思表示做出,免除在性质上一般认为属单方法律行为。它仅依债权人表示免除债务的意思而发生效力,不以债务人的同意为必要。免除既为债权人放弃权利的意思表示,则民法关于意思表示的规定,在免除中应予适用。
二、债务免除的形式特征
免除债务有一定的形式,可以附条件、附期限、也可以免除部分债务、免除全部债务、但免除债务须通知债务人或者债务人的代理人、免除债务不得侵犯第三人利益:
第一、债务免除可以附条件或者附期限。附生效条件的免除比如,债权人表示只要债务人在合同履行期归还本金,可以免除利息。附解除条件的免除比如,赠与人表示赠与合同成立后,如果赠与人经济状况恶化,赠与合同不再履行。附生效期限的免除比如,出租人通知承租人从该时间点开始可不必再支付房租。附终止期限的合同比如,出卖人通知买受人,其售予买受人商品折扣优惠到该时间点终止。
第二、债权人可以免除债务的部分,也可以铭除债务的全部。债权人向债务人表示其可以少还或者不还债务。需要注意的是,免除债务可能损害第三人利益,比如,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出卖人的交付义务,承租人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因此,免除损害第三人利益的,不得免除。
第三、应当通知债务人或者债务人的代理人,向第三人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发生法律效力。免除为放弃债权的行为,向债务人或者债务人的代理人表示后,即产生债务消灭的法律效果,因此,债权人做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得撤回。
三、免除债务的法律后果
一旦具备免除债务的条件,免除发生债务绝对消灭的效力,生活中,为要到部分欠款,债权人通常选择假意免除部分债务的行为,同样能产生债务免除的法律后果。
第一、免除发生债务绝对消灭的效力。使债务消灭的结果,债务的从债务如利息债务、担保债务等,也同时归于消灭。债务全部免除的,债务全部消灭;债务一部分免除的,则仅该免除部分消灭。债权人向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免除债务,而无消灭全部债务的意思表示的,除该债务人应分担的部分外,其他债务人仍不免除其责任。主债务免除的,保证债务随之消灭;反之,保证债务免除的,主债务并不消灭。在债务被全部免除的情况下,有债权证书的,债务人可以请求返还债权证书。
第二、免除债务是债权人的权利,但债务的免除不得有害第三人的权利。如已就债权设定质权的债权人,不得免除其债务人的债务,而以之对抗质权人。债务的免除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债务免除时,提醒债务人要拿到债务免除的证据,如字据。
第三、假意免除部分债务存在法律效力。生活中,当债务已届清偿期,债务人却不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往往选择假意免除债务人部分债务,以达到加快债务人偿还未免除债务的目的。为要到部分欠款,债权人假意免除部分债务能产生债务免除的法律后果吗?首先,该行为构成法律上的单独虚伪表示,实践中,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相对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表意人的虚伪表示达成合意,并完成了相应的履行行为,便可认定该表示行为有效,认为单纯的虚伪表示不应该影响合同的效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借款问题上,债权人的虚伪放弃债权的表示,虽然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的,但是,若债权人能证明债务人明知该表示为虚伪表示,则可认定该意思表示无效。但实践中,如何证明相对人明知该虚伪表示,存在一定的举证难度。
最后、免除债务一旦满足相应条件即可生效,且债权人假意免除债务人部分债务,依然产生债务免除的法律效力。债权人可以免除债务人部分债务、也可以免除其全部债务,但债务免除不得损害第三人利益,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此外,债权人一旦做出免除的意思表示,就产生法律效力,债权人不得撤回,但是债权人可以做出附条件或附期限的免除债务以保障自身权益。
上一篇: 企业资产与家庭财产混同的四大法律风险
下一篇: 4月一批新法律法规将影响我们的生活 都有哪些?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好律师
首次登录,您需要设置登录密码
请使用好律师APP扫码登录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债权人免除债务的条件与法律后果
经济的发展常常伴随着货币的流转,无论公司还是个人,在自身资金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借贷不失为周转资金的好方法,但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债务已届清偿期,债务人通常须偿还欠款。然而,出于赠与、和解或债务人无力清偿等各种原因,债权人也可以免除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债务,但是债权人免除债务须满足相应条件,才能生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免除债务出于何种原因,均不影响债务免除发生效力。那么,债务免除须具备哪些条件?生效后又将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呢?
一、免除债务的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债权人免除债务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第一、免除债务须具有处分能力。债务免除是处分债权的行为,作出免除意思表示的债权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免除行为除非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否则不生法律效力。
第二、免除须向债务人做出。向第三人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发生免除的法律效力,债的关系并不消灭。例如,债权人与第三人约定抛弃对债务人的债权,而由第三人给予适当补偿。在此情况下,仍应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另作出免除的意思表示,债的关系才能消灭。当然,免除的意思表示可以向债务人的代理人为之。
第三、债权人抛弃债权的意思表示不得撤回且免除须以意思表示做出。免除为单方法律行为,自向债务人或其代理人表示后,即产生了债务消灭的法律效力。因此,一旦债权人作出了免除的意思表示,即不得撤回。免除须以意思表示做出,免除在性质上一般认为属单方法律行为。它仅依债权人表示免除债务的意思而发生效力,不以债务人的同意为必要。免除既为债权人放弃权利的意思表示,则民法关于意思表示的规定,在免除中应予适用。
二、债务免除的形式特征
免除债务有一定的形式,可以附条件、附期限、也可以免除部分债务、免除全部债务、但免除债务须通知债务人或者债务人的代理人、免除债务不得侵犯第三人利益:
第一、债务免除可以附条件或者附期限。附生效条件的免除比如,债权人表示只要债务人在合同履行期归还本金,可以免除利息。附解除条件的免除比如,赠与人表示赠与合同成立后,如果赠与人经济状况恶化,赠与合同不再履行。附生效期限的免除比如,出租人通知承租人从该时间点开始可不必再支付房租。附终止期限的合同比如,出卖人通知买受人,其售予买受人商品折扣优惠到该时间点终止。
第二、债权人可以免除债务的部分,也可以铭除债务的全部。债权人向债务人表示其可以少还或者不还债务。需要注意的是,免除债务可能损害第三人利益,比如,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出卖人的交付义务,承租人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因此,免除损害第三人利益的,不得免除。
第三、应当通知债务人或者债务人的代理人,向第三人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发生法律效力。免除为放弃债权的行为,向债务人或者债务人的代理人表示后,即产生债务消灭的法律效果,因此,债权人做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得撤回。
三、免除债务的法律后果
一旦具备免除债务的条件,免除发生债务绝对消灭的效力,生活中,为要到部分欠款,债权人通常选择假意免除部分债务的行为,同样能产生债务免除的法律后果。
第一、免除发生债务绝对消灭的效力。使债务消灭的结果,债务的从债务如利息债务、担保债务等,也同时归于消灭。债务全部免除的,债务全部消灭;债务一部分免除的,则仅该免除部分消灭。债权人向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免除债务,而无消灭全部债务的意思表示的,除该债务人应分担的部分外,其他债务人仍不免除其责任。主债务免除的,保证债务随之消灭;反之,保证债务免除的,主债务并不消灭。在债务被全部免除的情况下,有债权证书的,债务人可以请求返还债权证书。
第二、免除债务是债权人的权利,但债务的免除不得有害第三人的权利。如已就债权设定质权的债权人,不得免除其债务人的债务,而以之对抗质权人。债务的免除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债务免除时,提醒债务人要拿到债务免除的证据,如字据。
第三、假意免除部分债务存在法律效力。生活中,当债务已届清偿期,债务人却不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往往选择假意免除债务人部分债务,以达到加快债务人偿还未免除债务的目的。为要到部分欠款,债权人假意免除部分债务能产生债务免除的法律后果吗?首先,该行为构成法律上的单独虚伪表示,实践中,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相对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表意人的虚伪表示达成合意,并完成了相应的履行行为,便可认定该表示行为有效,认为单纯的虚伪表示不应该影响合同的效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借款问题上,债权人的虚伪放弃债权的表示,虽然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的,但是,若债权人能证明债务人明知该表示为虚伪表示,则可认定该意思表示无效。但实践中,如何证明相对人明知该虚伪表示,存在一定的举证难度。
最后、免除债务一旦满足相应条件即可生效,且债权人假意免除债务人部分债务,依然产生债务免除的法律效力。债权人可以免除债务人部分债务、也可以免除其全部债务,但债务免除不得损害第三人利益,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此外,债权人一旦做出免除的意思表示,就产生法律效力,债权人不得撤回,但是债权人可以做出附条件或附期限的免除债务以保障自身权益。
上一篇: 企业资产与家庭财产混同的四大法律风险
下一篇: 4月一批新法律法规将影响我们的生活 都有哪些?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平台大事
诚信守法经营,打击假冒伪劣,维护生活正...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1、积极回复问律师且质量较好;
2、提供订单服务的数量及质量较高;
3、积极向“业界观点”板块投稿;
4、服务方黄页各项信息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