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赎回潮波及券商资管和基金,委外资金隐患大

何辉 2017-04-24 09:08:00
委外赎回潮波及券商资管和基金,委外资金隐患大

2015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资产荒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追逐“狼多肉少”的优质资产,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委外基金开始进入基金行业。而到了2016年下半年,受我国债券市场大幅调整的影响,大量委外都基本有着较高的浮亏。而现今,在金融强监管的风向下,债券资产并没有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多银行开始赎回,可见,委外资金早已不如从前了。

 

委外赎回潮波及券商资管和基金 已引起央行关注

 

银行委外赎回,特别是大行的委外赎回,成为涉及银行与非银机构间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金融强监管的风向下,委外正发生着重要变化。券商中国4月18日关于委外的报道《“近期委外赎回厉害”,现场检查开始,银监会7道监管令急剧发酵》一发出,立即引发行业内外关注,相关消息一时四起。

 

记者再度跟踪了解最新情况,多位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人士给记者的反馈是,委外赎回潮持续扩散,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在内的各类大中小银行都加入其中。但驱动委外赎回的原因也并不简单是受强监管影响,可以说,去年下半年的债市调整、银行资金荒和银监会加强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监管等都是引发委外赎回潮的推手。

 

债灾后遗症:业绩不达标致委外赎回

 

据媒体报道,某国有大行正着手赎回部分委外资金,不仅包括公募、专户,还有券商资管,其中仅从某家基金公司处赎回的委外规模就达近百亿;此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都是委外赎回的大户。

 

记者从工行内部人士了解到,工行资管部近期确实有大额赎回委外资金,但实际上是对存量委外做调整,既有赎回也有重新投放,且赎回和新投放的规模大体相当。

 

另据了解,工行资管部委外的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而私人银行部门的理财资金基本全部委外,两部门的委外资金总规模超万亿。

 

一接近工行资管部人士透露,赎回委外资金一部分原因是要响应监管部门近期对理财业务强监管的号召,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委外管理人的业绩不达标,需要及时清理。

 

“受去年下半年债市大幅调整影响,一些委外资金亏损得厉害,有的非银机构甚至浮亏10%左右。各家银行策略不一样,虽然赎回意味着浮亏变为实际亏损,但有的银行认为要及时止损,有的则选择不赎回。”上述接近工行资管部人士称。

 

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也表示,在去年债灾下,大量委外都基本有着较高的浮亏,从今年一季度震荡的走势看,债券资产并没有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如果赎回,浮亏实现,银行如何补上?如果亏损规模不大,银行还能自己扛下来,但集中赎回,大规模的亏损怎么办?

 

“银行可能还是会硬扛着,将一些有收益的、浮亏小的赎回,仍用同业存单维持着大部分仍有较高浮亏的存量委外。”李奇霖称。

 

强监管+资金荒:加速委外赎回

 

记者了解到,因去年债灾导致亏损而引发的委外赎回在去年底就已经开始,但彼时规模不大,主要是银行将去年业绩不达标的产品进行重新投放。

 

不过,随着银行资金荒愈发严重,以及监管部门对同业、理财等业务的强监管约束,委外调整力度不断加码,赎回潮近期才愈演愈烈。

 

“央行边际收紧流动性、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银监会约束同业、理财资金空转套利等,从现在的外部大环境看,负债的稳定性是当前银行理财的核心竞争力。”一大行资管部人士称。

 

业内人士分析,央行维持紧平衡的货币政策基调,致使市场出现资金荒,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和非银机构)的资金成本不断攀升;再叠加银监会最近密集出重拳监管影子银行业务,一些资金紧张、监管考核压力大的中小银行不得不选择赎回委外,毕竟这一方式对中小银行来说最快也最有效。

 

已引起监管部门关注

 

然而, 银行委外赎回潮也在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最近好多委外专户都在不计成本地卖出债券,就是为了能换回资金,非银机构被银行赎回委外逼得资金压力也很大。”北京一券商人士称。

 

记者了解到,央行已经开始关注近期因其他监管部门的政策调整带来的市场动荡,甚至担心金融行业的快速去杠杆会引发市场混乱。

 

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认为,今年上半年一行三会都在强监管,他们之间的协调比较少,这种监管的叠加导致银行间的利率上涨的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二季度银行间市场利率再往上走,可能有一些领域会出问题,“我比较担心的是中小银行,过去几年这些机构主要依靠发行同业理财业务来扩张负债,资产端则是加杠杆。当前最强调的是稳定,所以说一旦有风险事件发生的话,一行三会有可能会加强协调,控风险的力度也会下降。”

 

“央行现在对流动性在做非常脆弱的平衡,预计二季度流动性还会偏紧,但下半年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会略微放松。”张明说。

 

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赎回委外资金,业内普遍认为,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高速发展后,委外业务开始“遇冷”,今年增量下滑已是板上钉钉。一大行资管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该行从去年开始已经累计压缩委外规模超千亿。

 

由于滋生杠杆投资的低利率环境已经扭转,并且同业存单、理财的发行规模也预计被管制,因此委外业务乱象必将终结,行业将进入有序发展的新阶段,这将极度考验受托管理人的资产管理水平。(券商中国)

 

银行委外资金的风险

 

由于去年的债灾以及现今的银行资金荒,导致大量银行委外赎回,这也从侧面表示委外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风险一:信息不透明,恐有利益输送

 

信息不透明正是不少投资者诟病的地方,通过查询了几只疑似委外基金的公告后发现,除了一开始发行期的招募说明书和基金成立公告,大多数委外基金甚至在官网上都不存在披露。

 

这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委外确实有一点基金公司与机构之间自high的感觉,任何关于基金的调整只需要于委托方进行沟通即可,完全无必要披露公告。

 

利益输送也是这样情况下非常容易滋生的一种现象,现阶段并没有真正针对委外基金的制度或者标准,监管层也只能进行窗口指导来控制,即使是随着业务的发展,监管层也很难直接出台刚性文件,最多是一些约束性的条规,因为市场有市场的准则,既然商业银行可以把这块委托给基金公司去做,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商业的流程。

 

但是证监会要对委外产品中的规范性的东西做出约束,比如不能有利益输送,这个利益输送不仅是基金公司自己的产品和委外产品之间,同样也包括了几个不同的委外产品之间,要做好在具体运作方面的规范。

 

利益输送只是理论上的隐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可能并不如市场担心地那样突出,某基金经理说,“因为委外基金一般有明确的投资目标,并不完全以业绩为导向,因此基金公司拼业绩的动力可能比较小,似乎又缺乏利益输送的土壤。”

 

风险二:机构占比过大,基金数量过多,大额赎回恐引发业内规模大变

 

委外基金中机构的占比往往在90%甚至95%以上,一旦机构出现赎回,大量的赎回费即被计入基金业绩中,势必会提高基金净值的走势,虽然看上去这对于留守的基金持有人是个利好,但是从深层次意义上来看,在机构赎回后,剩下的基金规模该如何正常地开展投资操作,往往没有很好的办法。剩下的往往是一个有一个空壳基金。

 

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我是希望市场能够逐渐接受在特定的时间点上终止这些产品的运作,近些年基金公司对于产品的清盘逐渐增多其实也是一种好的发展方向,只要能够做好剩余投资者的工作,维护其利益,相信不少投资者也会同意清盘这一举动,但是一旦市场同时出现过多的基金清盘,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其实是不利的。”

 

风险三:全员委外,主动管理核心被冷落

 

这一点一度被不少业内人士怀疑同样与利益输送有关,“不少基金公司是完全不具备合格的管理能力和人员配置的,但依然进入了银行的委外白名单中,这样的风险就更多地出在银行的风控上。”

 

在基金行业其实是有很优质的公司可以选择的,靠前的十数家基金公司是有足够的能力吃下大规模的委外资金的,为何要放给一些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投资实力垫底的基金公司,这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委外的白名单一直是基金公司争夺的方向,如果你有能力进入这个白名单,说明是符合这个资质,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这个资格,我觉得容易出风险,比如说银行给了一家不太具备主动管理能力的基金公司准入白名单,那当时这个人员是怎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事后出风险又由谁来担责任。”

 

某基金公司高管也坦言,不少基金公司的心态是先把钱拿进来,如何管理是之后的事,“基金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投研,能力跟得上才能做这个事,如果业绩、人员都够不上,但为了赚钱,去接委外,这也是个大问题。”

 

基金公司的核心价值是投研,在各大资管行业中,投研也是基金公司的优势所在,丧失了投研能力的基金公司,在未来还有什么竞争力,是否会变成像子公司那样沦为渠道。

 

某基金经理表示,其实,委外作为机构定制的业务,对基金公司业绩管理能力的要求相对较弱,对规模管理能力的要求相对较强,因此可能更会利好大公司,但基金公司太依赖委外,可能会把太多功夫放在管理之外,甚至有逐渐丧失作为资产管理行业核心能力的“管理”能力的风险。

 

风险四:推高债市泡沫易发流动性风险

 

这一点也是近期基金公司和行业最为关注的,作为低风险基金产品,委外基金在固定收益尤其是债市上的投资力度非常之大,近1个月债市整体已然进入下行通道,但这依然未能阻止基金在债市上的大规模布局。

 

根据基金经理的解释,委外基金大规模进入债券市场会直接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不断推高债券的价格,由于债券收益率和债券价格是反向的,债券价格上去了,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就降低了。

 

在越来越多基金公司纷纷表示当前市场环境下债券市场的投资出现拐点,从基本面上看,宏观经济缺乏亮点,债券违约的压力较大,但债市委外资金踊跃,好多产品都在通过加杠杆、买流动性差的债券来抬高收益,市场交易相当拥挤。

 

某基金经理也坦言,最近由于利率不断走高导致的债市下跌确实会对已成立的委外基金造成影响,但大风险并不存在,“首先整个市场不会一直是一个单边市场,而且委外的规模相对债市来说依然有限,委外增长的体量无法跟债市相比,并且原来商业银行这部分资产也有大部分是在债市中的,只是换了一个投资管理人,总容量并不会增加太多,除非是银行真正地把非标转标,这个目前来看并不会有太多银行操作,因为相对来说银行资管的非标收益率较高,不会轻易转出。”

 

但是这一块的风险在于,银行资产对投资标的风险的严格要求使得这部分资金大多只能投资于固定收益领域,单纯的从投资角度上看只会单方面提高票面本身的价格,但如果同时发生大规模赎回,就很容易造成踩踏事件,进一步加大债券市场的风险。

 

整体来讲,尽管现今各大银行委外赎回,但委外资金已深刻改变了公募基金的生态环境,其对行业的冲击凌驾于余额宝之上。而无论媒体如何提示委外定制基金的风险,无论专家如何挖苦、讽刺委外定制基金,都已不能改变现状,委外资金已然融入公募基金的“血肉”,只不过由于现今债券市场以及银行监管方面相较于以前有所不同,从而造成委外基金大量浮亏,因此,委外资金是具有一定的风险隐患的。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