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申遗“后遗症” 勿忘保护初心

新华网 2017-07-15 14:41:00
警惕申遗“后遗症” 勿忘保护初心

在波兰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喜讯,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分别于7日和8日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和文化遗产名录。(新华社7月9日)

 

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旨在保护具有显著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虽然在9年后才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但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却增长很快。此次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的申遗成功,让中国以52项世界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申遗的过程却并非想象中一帆风顺,申遗这条路,中国丹霞走了4年,中国南方喀斯特更是用了12年之久,而很多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的自然保护区至今仍未申遗成功。

 

申遗的道路虽然的艰难和漫长,然而这个过程和最终的成功都是展示形象和宣传的机遇,对于提高旅游品牌档次,改变旅游客源结构,开拓旅游客源市场,提升景区保护和管理水平都有促进作用。

 

这也许是申遗热度不减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如此,申报世界遗产后进行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忽视。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声名鹊起导致游客暴增;张家界、九寨沟、黄山等景点门票价格大幅提高也备受诟病。武陵源申遗成功后,曾因旅游设施泛滥和城市化倾向遭到批评。

 

中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初衷是以申遗促保护。申遗,应该是展现一个国家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内在价值的挖掘与创新,而不应该抱有功利主义心态。

 

此次可可西里申遗,强调是为了保护当地纯净生态而非发展旅游,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正确出发点,珍视世界遗产,应是一种普遍的文化自觉。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可可西里、鼓浪屿成功申遗之后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他着重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需要改变“重申报轻管理”的想法,“不要把申遗成功作为政绩”;二是“目前我们的监管、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有些还很突出,我们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申遗成功后的管理、保护和传承上,不要把申遗结果作为唯一的追求”。

 

不忘申遗初心,着力保护文化遗产才是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规范管理监督体系,让中华文明的灿烂遗产得到保护管理的同时,又能被世人传承和学习,这些都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申遗是一个过程,而成功申请却并非终点,它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新起点,我们要以申遗成功为契机,更好地推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如此才能真正延续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人类文明的担当。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