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错误转账拒退,将承担哪种法律责任

张栩 2017-09-02 08:36:00
账户错误转账拒退,将承担哪种法律责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用网上银行、网络支付平台和自动柜员机等进行电子汇款变得十分普遍。与此同时,由于汇款人在操作时的疏忽以及银行支付系统的技术故障等原因,错误汇款的情形时常发生。收款人在收到他人错误汇款时,理应基于诚实信用的道德要求积极返还该笔汇款,但是,还是有很多收款人在贪念或其他心理的影响下,将错误汇款予以转账或者提取后使用。

 

拒不退还的法律后果

 

一、承担不当得利的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从民事责任来看,被转账人负有返还款项的义务,如有产生利息也应当一并返还。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也作出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正当利益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因此,行为人对错误汇款予以使用的行为,应当就属于不当得利。即行为人无法律或约定的原因而获受利益,同时又致他人受到损害。

 

二、承担侵占罪的刑事责任。根据民法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获得错误汇款人仅需要将所得到的利益返还给权利人即可,但这并非意味着所有的不当得利均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进入刑法的调整范围。严格而言,不当得利与财产犯罪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交叉关系不能以某种行为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为由,否认该行为构成财产犯罪。比如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同样可以评价为不当得利。所以,使用错误汇款的行为虽然均可视为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但并不能以此否认存在构成刑事犯罪的可能。在发生错误汇款时,收款人就是存款的名义人,在收款人未将错误的汇款取走之前,享有对他人存款债权合法占有,但是如果将错误汇款取走,那么合法占有就会演变为非法所有,应构成侵占罪。

 

不配合司法执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恶意占有拒不归还这究竟会不会构成犯罪。如法院判决返还不当得利,而当事人经被申请强制执行,仍采取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或者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致使判决无法执行的,就可能触犯我国《刑法》规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该条规定指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司法实践中对经判决执行仍拒不归还的当事人可以宣告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不仅需返还不当得利及利息,承担败诉费用,还可能被判处刑罚。

 

汇款错误后如何应对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涉及犯罪,公安机关对公民因个人失误转账出错一般不予立案侦查。但公安机关可以出具证明,以便于查询银行信息和依当事人申请进行调解。不过,银行提供的户名和联系方式不一定是及时更新的信息,不能确保联系到对方当事人。当事人诉至法院,拒绝返还的被告往往不出庭、不应诉、不执行,针对这种情况,法院可依据民事诉讼法作出缺席判决。如果被告仍不履行返还义务,原告可申请强制执行。

 

一、保存证据,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发生转账错误时,当事人应当保存好相关证据,如转账凭证、警方情况说明、对方身份信息等。如果涉及金额较大,为防止对方挪用或挥霍,可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对方账户,以保障财产安全和最大化减少损失。

 

二、拒不返还可提起诉讼,要求返还不当得利。虽经司法途径,最终可解决财产返还问题,但事主为此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本较高。而对于试图占有不当得利的被告来说,除了承担返还义务,还要支付败诉产生的诉讼费用。

 

因此,对于没有合法依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承担返还责任,拒不返还的构成不当得利,当事人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汇款人在发现汇错账户后,应尽快到就近银行柜台,凭转账凭证信息向银行核实对方账户是否存在。若不存在或无效,则款项在一定时间内自动退回到汇款人账户。若真实存在,汇款人在发卡行受理后24小时内,可以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24小时后也可要求发卡行提供对方联系方式,汇款人可以与对方协商解决。对方协调不成,公民可以以不当得利为由向法院起诉对方而追回款项。

 

为了减少汇款错误的操作,除了汇款人应做到谨慎,而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提升技术手段多次提示客户核对账号户名减少业务风险、相关救济措施完善之外,我们期待一个不依赖法律底线解决诚信问题的社会环境,相互积极配合,以免对簿公堂,承担法律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