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地方法规> 呼和浩特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办法
  • 【发布单位】呼和浩特市
  • 【发布文号】--
  • 【发布日期】2002-01-22
  • 【生效日期】2002-01-22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
  •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呼和浩特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办法

呼和浩特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办法




第一条 为为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呼和浩特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呼和浩特市民政局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各旗、县、区民政局以及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

财政、统计、价格、审计、劳动保障和人事等部门分工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工作。

居民委员会根据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承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第三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和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劳动自救。

第四条 持有本市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家庭成员包括下列人员:

(一) 配偶;

(二) 18周岁以下子女;

(三) 18周岁以上但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子女;

(四) 父母双亡且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18周岁以下或者18周岁以下但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孙子女和外孙子女;

(五) 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六) 不能独立生活的父母、养父母;

(七) 由国家集中供养的城市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中的民政对象,包括特困孤独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孤儿和弃婴等;

(八) 民政部门根据本条规定和有关法律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第五条 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包括下列内容:

(一) 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及其他劳动收入;

(二) 离退休费及领取的各类保险金;

(三) 储蓄存款、股票等有价证券及孳息;

(四) 出租或变卖家庭资产获得的收入;

(五) 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抚养或者抚养费;

(六) 继承的遗产格接受的赠予;

(七) 遗属生活补助费;

(八) 非家庭生活所必需的奢侈品;

(九) 其它应当计入的收入。

第六条 下列金额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 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奖励金;

(二) 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及保健金;

(三) 由国家集中供养的城市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中的民政对象,包括特困孤独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孤儿和弃婴等的护理费、特教费、补助金;

(四) 为解决在校学生就学困难,由政府和社会给予的补助金;

(五) 因公致残返城知青的护理费;

(六) 因工(公)负伤职工的护理费;

(七) 在职人员按规定由所在单位代缴住房公积金及各项社会保险统筹费;

(八) 劳动部门认定的从事特殊工种的营养保健金。

第七条 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需资金,列入市和旗、县、区以及乡镇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中,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和资助,捐赠款物全部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统一管理,专项使用。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

第八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维持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各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民政局会同财政、统计、价格、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研究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旗、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旗、县民政局会同财政、统计、价格、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研究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一般情况、旗、县、内执行同一保障标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需要提高时,依照本条规定重新核定。

第九条 城市居民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 申请书;

(二) 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三) 收入证明:

1、 已入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需有同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领取养金证明;未入养老保险者需有原单位提供的领取离退休金证明。

2、 已下岗并且签订协议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人员,需有同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应当领取的基本生活费证明,未签订协议的人员由原工作单位提供工资证明。

3、 失业人员需有同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领取失业保险金证明。

4、 有固定职业的人员需有单位提供的领取工资总额证明;无固定职业的人员,需有当地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有关收入情况、生活状况的证明。

(四) 其它相关材料。

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有义务为本单位困难职工出具真实的收入证明。

第十条 同一家庭成员有两类户籍的(既有非农业户口、又有农业户口),由非农业户口面员向户籍据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出具由另一方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供的其农业的口的收入情况,然后根据双方总收入计算家庭人均收入,非农业户口方成员可按所在地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保障金,农业户口方成员生活困难等问题按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同一家庭面员都属非农业人口 户籍不在同一城市的,由家庭成员分别向其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按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同一家庭成员都属同一城市户籍但户籍不同一管辖区的,由居住地辖区户籍成员方提出申请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住地与户籍不一致的以及家庭成员户籍在两个户籍辖区管辖的,只能由户籍成员一方提出申请,并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 申请人将申请书和第九条所列有关材料递交居民委员会,并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民委员会核实其家庭实际收入后,对初审合格人员张榜公示一周,征求群众意见,上报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未成立居民委员会的乡镇和新建居民小区的申请人,可以直接把申请书和有关材料递交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查,对申请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复查,经研究 后,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旗、县、区民政局。

旗、县、区民政局对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初审保障对象进行抽查和调查,经审批后,通知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委托居民委员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对无异议者,由旗、县、区民政局发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管理机关同时做好保障对象有关资料的建档等工作。

根据本市的实际,区民政局在审批后,对张榜公布一周内无异议的保障对象报市民政局备案。

旗、县、区民政局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30天内办结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经旗、县、区民政局审批后张榜公布的保障对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管理审批机关提出不同意见。经核查,情况属实的,应当予以纠正符合保障对象的申请人,旗、县、区民政局应当在30天内局面通知申请人说明理由,并取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资格。

第十五条 市民政局对区民政局上报的审批备案材料张榜公布,经群众监督无异议后,予以备案,并做好有关工作。

凡不张榜公布,不接受群众监督者一律不予备案。

第十六条 下列人员不能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待遇 :

(一) 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介绍就业的

(二) 对于在核查过程中遇到的如存款数量无法明确,隐性收入无法核定,有高档消费 家庭,尽管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第十七条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都要选择适当的地点设立固定的张榜公布栏,张榜公布内容为保障 对象户主、人口、家庭住址、收入情况、补差金额、保障的主要原因、发放时间等,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公布举报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八条 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区分下列不同情况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抚养或者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批准其家庭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二)对尚有一定收入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三)特殊情况由市人民政府决定,旗、县、区执行,所需保障金由市财政全额支付。

第十九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各区经市民政局批准,旗且经旗、县民政局批准,也可以给付实物。

享受土石方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