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地方法规>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委 关于农村普通初中实行分流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
  • 【发布单位】80702
  • 【发布文号】吉政办发[1994]77号
  • 【发布日期】1994-08-26
  • 【生效日期】1994-08-26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
  •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委 关于农村普通初中实行分流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委
关于农村普通初中实行分流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

(吉政办发<1994>77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各直属机构:
省教委《关于农村普通初中实行分流教育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统筹管理,本着教育资源共享、讲究教育效益的原则,落实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切实解决好分流教育的经费、基地、师资、设备等问题,使农村普通教育打破单一的升学模式,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吉林省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关于农村普通初中实行分流教育的若干意见
(省教委 1994年8月5日)

为了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不断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在总结近几年我省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就农村普通初中实行分流教育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现阶段农村普通初中实行分流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已十分紧迫。实践证明,单一的办学模式和一层一层的应试教育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不利于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普通初中实行分流教育,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一条有效办学途径。
首先,分流教育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又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多层次建设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这种社会需要。只有改革旧的办学模式,以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
其次,分流教育是农村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初中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既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培养优秀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又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大批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农村初中相当数量的学生因升学无望而辍学。这既影响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办学积极性,也造成了农村学校投入多而办学效益低的状况。实行分流教育,既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学生辍学,进而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又能较好地发挥农村初中教育在“农科教统筹”、“三教结合”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农村初中教育的办学效益。

二、关于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布局与发展规划
鉴于初中分流教育是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特定时期需要的一种办学模式,各地在制定分流教育规划时,必须首先考虑本地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推行。县(市、区)所属条件较好的农村初中均应率先实行分流教育,以带动其他学校,同时依据县、乡经济发展程度及各学校的差异,确定学校进行分流教育的时机和规模。办学条件一般,但乡(镇)经济发展和在校学生及其家长迫切要求实行分流教育的地方,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及早分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办学条件较差的地方,要着重抓好分流教育的试点工作。实行分流教育,切忌一刀切、一哄而起,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本地分流教育典型学校的作用,推广分流教育较好学校的经验,做到以点带面。实行分流教育的学校,初期可适当控制分流班的班数和人数,视分流班的教育效果和社会需求情况,适时地逐步扩大分流的规模。

三、关于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学校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实行分流教育。
(二)自愿性原则。学校实行分流教育,要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和选择,并征得学生家长的同意和支持,不允许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分流的依据和条件。
(三)多样性原则。学校要从办学条件、学生要求和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选择分流的形式,如“2+1”、“2.5+0.5”,办初级职业中学等,允许县(市、区)和学校采取多种分流形式。

四、关于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课程和教材
(一)课程设置及教学基本要求。
文化知识课与职业技术课并重,分别保证适当的课时比例。
1.基础文化课:必修科目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选修科目设历史、生理卫生及乡土地理、气象、生态等。
2.职业技术课:种植、养殖、机械、驾驶、建筑、服装、食品、手工编织、电器维修、农副产品加工等。
3.开课比例:基础文化课与职业技术课的课时比例为1:1;职业技术课与专业技术实习为1:1。
4.教学基本要求:无论是文化课还是职业技术课教学,都应侧重培养学生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素质:(1)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观念;较强的商品经济意识;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2)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和农村基本实用知识。(3)具有基本的农村技艺,起码要掌握一门技术。
(二)教材。
教材的选用应灵活多样。可选用省统编的劳技课和职业技术指导课教材,省推荐的适合分流教育教学使用的农村实用技术教材,结合本地农村生产和乡(镇)企业发展实际自编乡土和补充教材。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职教部、电教馆(部)的作用,选用适当的声像教材。各市(州)要加快分流教育的教材建设。各县(市、区)要统一同一专业的教材使用,以便于对分流教育质量的考核。文化课教师在讲授有关章节时,应与专业课相关部分内容相互沟通。

五、关于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师资
由于分流教育尚处起步阶段,师资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学校专业课教师严重短缺,有的职业技术课教师缺少指导专业实践能力等等。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事业心较强、一专多能的比较稳定的师资队伍,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兼课。在文化课教师中挑选有责任心、肯钻研且有一方面专长的骨干教师兼教专业课。这样既不增加学校的编制,对学生又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培训。县(市、区)进修学校组织进行分流教育学校的职业技术课教师的培训班,也可以由县(市、区)职业学校举办短训班。还可以通过校内、校际之间的教研、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进修。选送专业课教师到大、中专学校相关专业进修。特殊专业的教师,可由县(市、区)统一安排,请相关院校代培。
(四)延聘。专业性强而学校自身又解决不了的专业教师,可延聘当地农艺师、技师以及能工巧匠和致富能手等做兼职教师。

六、关于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基地
分流教育的实习场地(所)、设备器材、工具等,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可缺
少的,因此,各地要加快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如学校的农田、林场、果园、鱼塘、校办企业等。二是当地政府要统筹安排,利用乡(镇)现有农科技实验场地、设备等,弥补教学实习基地的不足。三是通过学校创收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实习工具。

七、关于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管理
农村初中分流教育作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模式,仍属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应由普教处(科)统一管理。但是,它同时又含有职教内容,所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职教、农教共同参与管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一)审批。举办分流教育的学校,要提前一个学期将经乡(镇)政府批准的分流教育方案报县(市、区)教委(局),方案应包括分流的年级、学生数、所开专业、师资、教学基地等内容。县(市、区)教委(局)要对申请分流教育的学校进行全面核查,确认具备进行分流教育条件的方可批准。
(二)学籍。分流班学生的学籍由县(市、区)教委(局)普教科(股)统一注册。
(三)考试(考核)、毕业。分流班学生可参加全省普通初中毕业会考,合格标准可适当降低;条件具备的地方,也可由县(市、区)组织毕业考试,合格的发放普通初中毕业证书或义务教育证书。职业技术课的考试,由普教科(股)会同职教科(股)共同组织进行,合格者发职业技术合格证书或“绿色证书”。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查由学校负责进行。
(四)教学管理。县(市、区)教委(局)要将分流班的教学管理纳入工作日程,对分流教育学校的课程计划、教材、基地建设以及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和检查,确保分流教育有秩序地进行。
农村初中分流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使这项改革顺利实施,各地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转变观念。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广大教师要深刻领会理解新时期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真正树立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大胆改革,不断探索。
二是做好宣传。要向学生家长、社会广泛宣传这项改革的重要意义,取得共识,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自觉为投身家乡经济建设而学习。
三是政策倾斜。各级政府要支持分流教育工作,在分流教育经费、师资、基地建设、毕业生使用等方面实行一定的倾斜政策。
农村初中实施分流教育尚属改革的尝试阶段,需要不断地完善。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注意总结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积极稳妥地将此项改革逐步在农村初中推开,并取得扎扎实实的社会效果和教育效果。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