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新材料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
  • 【发布单位】无锡市
  • 【发布文号】锡政发〔2009〕134号
  • 【发布日期】2009-07-13
  • 【生效日期】2009-07-13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无锡市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新材料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

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新材料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

(锡政发〔2009〕134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无锡市新材料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七月十三日

无锡市新材料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

新材料产业是最为活跃的产业领域之一,也是产业关联度高、经济带动力强、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市具有较强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工作部署,根据国家和省相继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和《江苏省前沿领域新材料产业规划纲要》,特制定《无锡市新材料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国际新材料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依托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并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78.37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超过40%,比2005年增长了86.01%,“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28.67%;实现工业增加值336.5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2.34%上升为14.98%,新材料产业在在四大高新技术领域中的比重位列第一。新材料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优化,高性能新型金属材料发展迅猛,初具规模,并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等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稀土材料、陶瓷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材料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产业。

(二)特色基地建设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在发展新材料产业中,紧紧抓住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这条主线,加强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全市先后建立了“国家863计划江阴沿江新材料产业带”、“国家863计划锡山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宜兴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惠山特种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一批新材料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如江阴新材料基地形成了光电子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群。随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对其它领域和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正在显现。

(三)企业逐步成长壮大,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骨干企业。目前已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570多家,其中拥有产值过亿元企业145家,上市企业21家。在特种金属材料、光通信材料等重点前沿新材料领域,形成了一批产品具有特色、知名度高、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新材料企业,江阴兴澄特钢是全国特钢行业龙头,江阴法尔胜是国内最大的高性能金属制品和光纤预制棒生产企业,江苏三木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涂料用树脂生产企业。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也正在茁壮成长。如天鸟高新公司的碳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精密钢管公司的核电设备用U形管、新兴锆业的高性能储氢材料等产品技术日渐成熟,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技术创新成效明显。以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为依托的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日趋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目前,我市新材料领域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 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2008年,新材料重点企业共计投入研发经费56.48亿元,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2.8%,承担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42项,拥有授权专利938件。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市一些核心关键材料取得了技术突破,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行业都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

虽然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瓶颈。一是前沿领域新材料占我市新材料产业的比重偏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规模不大。二是新材料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趋同,产业链需进一步延长和完善。三是产品附加值不高。高性能、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产品品种相对偏少,总体技术水平还不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把握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我市新材料产业的优势,加强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宏观引导,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前沿技术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群,加强政策配套支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不断扩大新材料产业优势,努力实现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企业竞争优势更强,使无锡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着眼长远发展。既要立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当前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保重点骨干企业,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又要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攻克制约新材料产业调整和提升的共性关键技术,促进产业不断优化,提升竞争力。

2.坚持科技创新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完善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创新运行机制。通过技术和智力引进大力培养新材料领域领军型人才,加快创新创业,全面提高新材料产业装备水平,优化工艺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强大的创新推动力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3.坚持构筑区域产业优势。以区域创新优势带动区域竞争优势,突出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培育高、精、专、技术水平领先的新材料优势产品群,加快发展产业处于高端领域、综合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业群,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4.坚持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与行业指导,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高端型的技术与产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900亿元;2010年,实现产值2300亿元;2011年,实现产值2800亿元以上。

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瞄准国际一流先进技术水平,强化共性技术难题攻关,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继续保持在全国新材料产业的优势地位,把无锡建成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强创新能力、较大产业优势的新材料技术中心与生产基地。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性能金属、无机非金属、功能性高分子、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六大领域的新材料,做大做强江阴国家沿江新材料产业基地、宜兴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锡山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惠山特种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四大新材料产业基地。

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培育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30家,其中销售规模超50亿的1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创新能力继续增强。新增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个,攻克100项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高新技术产品500种,申请专利5000件,其中发明专利1000件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继续保持我市在全国新材料产业的优势地位,实现结构再优化、布局合理化、生产集约化。以江阴、宜兴、锡山、惠山四个国家级新材料基地和无锡高新区为载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性能金属、无机非金属、功能性高分子、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六大领域的新材料,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循环高效、资源可再生利用的新型材料,着力推广纳米技术在新材料中的应用,推进新材料的轻量化、功能化、复合化和产业化,实现产品结构向特种材料、新型材料方向调整,把我市建设成高性能特种钢基地、多功能金属制品基地、稀土材料深加工产品基地、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亚洲包装材料制造中心、亚洲磷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光纤预制棒及延伸产品国际基地和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使我市成为国家重要的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实现新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做强重点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在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把做大与做强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通过引进人才、成果转化、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等方式,引导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变,使之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和产业集聚的主导力量。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对新材料行业发展、产业集聚、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围绕“专、精、特、新”,积极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新兴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大企业、大项目的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政府引导,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构建新材料产业联盟,加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三)推进基地建设,强化产业集聚。以江阴、宜兴、锡山、惠山四大特色新材料基地为主要载体,加强规划引导,大力整合资源,使之成为我市产业发展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极。

1.江阴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江阴国家沿江新材料产业带建设,重点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做大做强以光纤预制棒为核心的光通信材料产业,加快发展高性能特种钢为主的金属材料、磷化工产品、新型功能复合材料等国内外领先的产品集群,加速形成药品、食品、烟用膜、可降解膜等三层共挤、热收缩包装等全国最大的软塑包装新材料基地。

2.宜兴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国家火炬计划宜兴非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做大做强三大产业链:一是以稀土、纳米陶瓷耐火制品为主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建设好陶瓷产业园。二是以高档合成树脂及新型环保型涂料、油田化学品及高效助剂为主体的精细化工材料产业,建设好新型树脂产业园。三是以用于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相关的新材料及其成套设备为主体的产业。同时培育与发展环保型生物材料、电缆用复合材料和超导材料产业。

3.锡山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国家火炬计划锡山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合金材料、磁性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形成新型电子信息材料和新型化工材料等特色明显的产业优势。

4.惠山特种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国家火炬计划惠山特种冶金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以特种冶金新材料、汽车用冶金新材料、冶金行业用新材料、电力电信用冶金新材料、机械制造用冶金新材料五大领域为主体的支柱产业,打造特色冶金材料的产业链。同时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

(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行业准入。结合我市“五小”及“三高两低”企业整治,进一步加大对材料行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等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一要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和备案制,把好项目审批、环评、土地、信贷关口,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差别电价等手段,实行有保有压,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材料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发展战略产业急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前沿领域新材料,促进节能减排,走内涵发展道路。

(五)突出重点领域,实施重点项目,扩大产业规模。

1.电子信息新材料。

(1)光电子通信材料。突破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和特种光纤生产的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光器件、偏振光纤、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及带状光缆等高新技术项目。

(2)电子专用材料。突破电子封装关键技术,重点开发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超净高纯电子试剂等高新技术项目。

(3)磁性材料。突破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超低损耗配方和添加剂技术设计、快冷厚带-氢破碎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平板显示CCFL用高性能软磁铁氧体、风力发电用高稳定性钕铁硼磁体的研制等高新技术项目。

(4)硅材料及光伏电池材料。突破8英寸以上的硅单晶及抛光片生产工艺、高纯度多晶硅提纯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推动8英寸以上硅单晶拉制、切片,开发光伏电池组件及系统供电等高新技术项目。

2.高性能金属材料。

(1)复合金属材料。突破复合芯制造技术、复合锭层流挤压法技术、铜合金盘管的短流程高效制备加工新技术、弥散强化钯金合金氧化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复合材料芯软铝导线研究与产业化、高性能无缝铝合金复合管研究及其产业化、高效节能短流程成形B7铜合金盘管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氧化锆氧化钇弥散强化钯金合金材料、铝锌硅稀土镁合金锭、镁合金结构件应用开发、电气化铁路用铜镁合金等高新技术项目。

(2)特种金属材料。突破超高强度缆索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特大桥梁用超高强度耐久型缆索材料研究及产业化、高档轿车用特殊钢微观组织精确控制技术的工艺集成与产业化、风电等新能源行业专用特钢、铁路车轮车轴用特钢、大型轴承用特钢、非调质钢、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用不锈钢无缝管组件国产化等高新技术项目。

3.无机非金属材料。

(1)新型稀土材料。突破稀土化合物新型制备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稀土氧化物、稀土灯光源材料、稀土超细粉、银稀土合金系列线材等高新技术项目。

(2)高性能陶瓷材料。突破高性能低成本多层陶瓷电容器材料与器件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贴片专用高性能电子陶瓷材料制备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高性能多层陶瓷电容器用纳米瓷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高可靠陶瓷外壳开发、结构性陶瓷、功能性陶瓷、汽车尾气、环保治理、烟囱脱硫、新型保温、矿山分离等用多孔轻质陶瓷材料等高新技术项目。

(3)新型电池材料。突破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实施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和新型燃料电池有机/无机复合膜的研发与产业化等高新技术项目。

4.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1)高分子复合材料。突破高分子成型新技术、高强耐磨阻燃耐高温工程塑料及成型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陶瓷膜的制备及应用、高清晰BOPO薄膜、3层、5层、7-9层的对称/非对称结构多层共挤薄膜的开发和制造、改性抗静电母粒、耐高压孔网钢骨架塑料复合管、防振降噪EPDM橡胶微孔垫板、网状橡胶垫板、轨道车辆阻燃门窗橡胶密封条、节能型门窗尼龙(PA66)隔热条、橡胶止水带、盾构管片橡胶弹性封垫、低发烟阻燃不饱和树脂,开发冶金、电力、石化、建材等行业用耐高温、耐腐蚀、高硬度、高绝缘、隔热保温的高性能耐火材料制品及功能性辅助材料等高新技术项目。

(2)新型纺织材料。突破羊毛拉伸改性技术及染整后整理关键生产技术、植物染料在毛纺织清洁生产中的应用技术、棉织物印染后整理技术、花色灯芯绒后整理技术,重点开发高支精纺呢绒、防蛀、防霉、防皱、抗静电、防磁波、阻燃等功能性织物、新型高性能化纤、超细织物短纤维、功能性纤维、生物可降解纤维等高新技术项目。

(3)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突破碳纤维及新型纤聚合物制备技术、高性能碳纤维规模化生产等关键技术,重点实施年产100吨高温热场C/C复合材料、超细旦聚氨酯短纤维超真皮革等高新技术项目。

5.化工新材料。

(1)精细化工材料。突破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复合与成型加工技术、生命磷制品产业化关键生产技术、攻克磷酸盐精制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高性能离子交换树脂、开发环境友好型醇醚及酯类项目、MW级风力发电机叶片专用环氧树脂的研制、双酚A型液体环氧树脂、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氨纶等高新技术项目。

(2)新型催化剂。突破新型环保催化反应用催化剂制备技术,重点发展催化汽油脱硫多功能助剂、环保型液体型FCC硫转移剂、双功能脱硫剂、高性能工业催化剂等高新技术项目。

6.生物医药新材料。

(1)生物医药材料原料。突破I型高纯度胶原蛋白质制备技术,重点发展应用于生物医药材料、化妆品以及食品的I型胶原蛋白系列产品,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

(2)修复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根据不同组织的生物及结构特点,开发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好,能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突破材料制备、表面涂层改性等关键技术,重点实施用于修复和再生、软骨置换或修复等生物医药新材料的高新技术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发改、经贸、科技等部门要加大新材料产业组织协调力度,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产业化工作规划和政策措施,解决产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抓好重大项目的组织推进,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调整和提升目标的实现。各市(县)、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制,落实工作责任制。

(二)注重规划引导。切实加强新材料产业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进一步明确我市四大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定位,引导企业向特色产业基地集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及时纳入全市重点项目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优先给予土地、信贷等支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确保重大项目的有效实施。

(三)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工作流程,大力宣传政策规划,及时发布产业发展信息,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加速实施重大项目。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代理、科技信息、投融资、人才培养、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组织,积极搭建产业发展与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完整的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加快人才培养。继续扩大“530”计划的品牌效应,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对企业所需的高级人才不受地域、户口限制,实行重点招聘,优先引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造就一批新材料成果转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生活保障水平,为其开展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提供足够的经费,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

(五)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对重大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与材料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快对重大瓶颈制约技术的攻关,加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向无锡转移,促进我市新材料技术发展水平与国际接轨。

(六)拓展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联合产业集团、金融办、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构筑创业和科技贷款投融资平台,建立并完善集创投、贷款、担保、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努力探索开拓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方式的融资渠道,加强新材料产业科技保险试点,通过组织项目推荐、融资洽谈、银企合作、银企对接等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