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
  • 【发布单位】安徽省
  • 【发布文号】皖政〔2009〕24号
  • 【发布日期】2009-02-12
  • 【生效日期】2009-02-12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安徽省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

(皖政〔2009〕2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9年是我省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的部署、《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省政府围绕“保增长、调结构、增活力、促和谐”,确定了40项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并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牵头负责领导、牵头责任单位和协同配合单位(责任分解安排表附后)。各牵头负责领导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牵头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组织落实。重点工作涉及到的有关部门和市、县,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省政府将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并适时进行调度,强化督促检查,努力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 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

年度目标:安排重点项目投资30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新增重大项目储备规模2000亿元以上。

主要措施:全面提升“861”行动计划,推进一批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化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工作,建立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务实高效的项目工作机制。简化项目审批流程,落实规划、土地、环评等建设条件,确保能开工的尽早开工,能加快进度的尽量加快,能竣工的尽早竣工。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放宽市场准入,着力增强社会投资信心,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促进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良性互动。

2. 力促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年度目标: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

主要措施:一是千方百计扩大销售。出台促进省产工业品销售的实施意见,拟定30―50种牵动性强的大宗工业品促销计划,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产品销售。二是完善和实施分类指导措施。实行“一企一策”,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及时跟踪和研究企业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煤电油运协调和供需衔接工作,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工作。三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强化政策落实,全面清理、整顿各类涉企收费,规范中介服务收费,抓好2007年以来取消和停征的17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政策落实。四是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控制度和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特别是780户重点企业和43种重点产品的监测分析和调度,加强对12个省属重点企业扭亏增盈帮扶工作组帮扶的36户企业的调度工作,制订和完善各项经济运行应急预案,健全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机制。五是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帮助和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千方百计保就业、保岗位,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 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年度目标:粮食总产610亿斤,增长1%;油料总产48亿斤,增长9%;肉蛋奶总产489.9万吨,增长4.7%;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主要措施: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精心实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编制实施好全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搞好与国家规划的衔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启动实施科技增粮工程,抓好粮食产业带核心区域和示范大片建设,强化粮食大县奖补等政策。推进沿江、沿淮、淮北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实施茶产业振兴工程,提升蚕桑基地建设水平,建设一批优质水果、中药材、蔬菜等示范基地。认真落实生猪和奶牛生产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型,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完善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4. 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

年度目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增长13%左右;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户户均增收200元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8000个。

主要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培育壮大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立足十大主导产业,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农业投资环境,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办好合肥、上海、北京三大农产品交易会,扩大安徽名优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依托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产品名牌战略,大力发展杨树、油茶、毛竹三大产业,加快苗木花卉、原料林、经果林基地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林业经济。

5.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年度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

主要措施:大力发展优质、特色、高效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切实加强农民培训,积极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种变相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快整村推进工程,力争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

6. 开拓农村市场。

年度目标: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新建、改造4000个农家店,家电下乡指定产品销售额超过20亿元。

主要措施:研究完善鼓励消费的具体政策措施,加快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深入实施“双百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扎实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工作,增加家电、农机下乡品种。推动农产品“农超对接”和“产销衔接”,鼓励流通企业建立农产品直采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

7.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年度目标: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5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保障不低于5.63万户;所有城市和县城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低保家庭做到廉租住房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扩大到低收入家庭。

主要措施:一是落实促进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支持中小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发展二手房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二是促进房地产投资适度增长。科学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规范房地产建设项目规费收取行为,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压力,鼓励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三是做好房地产市场分析和协调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统计制度,完善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四是大力实施廉租住房制度。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和银行信贷支持,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力度,加强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旧房改造。加强廉租住房成本监审和租金审核。

8. 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

年度目标:力争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设农村银行10家,扩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

主要措施:积极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各类资金增加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投入。加快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地方金融体系,规划并实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加快推进徽商银行县域网点布局,争取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县域全覆盖。大力发展各种担保机构,探索建立信用再担保机构,引导县域担保机构主要开展中小企业和涉农担保业务,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搭建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平台,降低银行信贷门槛,扩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授信面。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试点,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农业订单贷款,发展“公司+农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融资模式,开发“信贷+保险”新型信贷方式,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农业和农村小额保险,扩大“三农”保险覆盖面。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9. 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年度目标:编制实施安徽省钢铁、汽车、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轻工、石化、纺织、船舶、电子信息、能源十个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主要措施:在已经发布的安徽省八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我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做好与国家出台政策的对接工作,组织一批项目向国家申报,争取国家项目支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提高水平。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关联产业、上下游产业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的企业兼并重组,实施低成本扩张。

10.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

年度目标: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600亿元左右,新产品产值达到950亿元左右,新认定5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新修订省级地方标准150项,培育40家标准化示范企业。

主要措施:安排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400个,当年计划投资1100亿元;安排亿元以上技改项目560个,当年计划投资650亿元。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工业和农机装备业,以冶金机械装备等6个装备制造业基地为载体打造经济增长爆发群,培育一批量大面广、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改革和汇率变化的有利时机,加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和设备,推进企业设备升级换代。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围绕汽车、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开展10项产业技术攻关。实施“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新认定5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全方位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11. 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

年度目标:推动安徽旅游目的地建设,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增长10%,旅游总收入超过800亿元。

主要措施: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举办泛长三角旅游发展论坛,积极开展中博会旅游活动,推进苏鲁皖等红色旅游合作与发展。策划徽文化旅游进京活动,提高我省旅游产品在首都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世博会旅游筹备工作,推动安徽旅游走向国际市场。筹措专项资金,培育境内外航空旅游市场。探索大皖南国际旅游实验区建设,加快皖北旅游发展,开展文旅结合系列活动,促进旅游转型升级。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年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举办“安徽人游安徽”活动,开展国民休闲计划试点,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

12. 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年度目标:合芜蚌三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25%左右,努力取得一批科技成果、产业成果、改革成果和人才成果。

主要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抓好京东方液晶平板显示器、乐凯光学薄膜、华强文化科技园、普乐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26个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合肥高性能发动机及自动变速箱、芜湖汽车加工装备、蚌埠生物质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建设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10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认真办好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加快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6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新增15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启动“科技路路通”立体网络建设。设立省及合芜蚌三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引进若干省外风险投资机构,开展股权质押贷款,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启动高等院校创新型岗位试点工作,开展科研机构与试验区企业、机关双向挂职试点,建立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产业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实施人才引进百人计划,新建一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落实试验区建设各项政策措施,建立试验区工作绩效评估体系。

13. 大力培育创新型产业。

年度目标:加快重大科技产业项目建设,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400亿元;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

主要措施:实施创新型产业促进计划,重点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光伏、公共安全、文化创意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奇瑞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自主品牌汽车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深入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争取新建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若干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省部、省院、省局合作,继续推进省部共创奇瑞名牌,出台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政策措施,签署省部院三方重点共建协议。

14.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年度目标:安排投资370亿元,全面加快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建设,加快构筑功能高效、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主要措施:一是以完善连接线、接通断头路、加速网络化为重点,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新增高速公路240公里,建成六安至武汉、六安至黄尾、黄尾至潜山高速公路,完成合宁高速公路大蜀山至陇西立交四改八拓宽改造工程和沪蓉高速公路安庆至界子墩段高速公路路面改建工程,开工建设阜阳至新蔡、泗许路淮北段、宣城至宁国等高速公路,积极推进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徐州至明光、岳西至武汉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二是推进以合肥为主枢纽、快速铁路和运煤通道为重点的铁路网建设,开行合武铁路动车组,加快京沪高速铁路安徽段、宁宜城际铁路、合蚌铁路客运专线、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京福高速铁路安徽段、黄山至杭州高速铁路、宿州至淮安铁路、阜阳至六安铁路、西安至合肥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及高铁站。三是加快水运建设和发展。加强内河干线航道整治,高水平实施芜申运河安徽段航道整治等工程,认真筹办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四是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民生工程,实施村村通完善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加快农村客运站场和渡口改造、渡改桥建设进程。五是完善国省干线路网。适当调整国省干线路网改造规模,加大管养投入,确保道路通畅,重点抓好世行、亚行贷款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建设,配套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六是加快民航机场建设。高标准建设合肥新桥机场,开工建设池州九华山机场,加快黄山、阜阳机场改造工程进度。七是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出台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意见,着力做大做强100个左右交通运输骨干企业。

15.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年度目标:实施淮干整治补充工程,启动治淮“新三项”工程。开工建设4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力实施淠史杭、驷马山等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积极推进长江干流河道整治及主要支流治理等项目建设。

主要措施:统筹防洪保安、水源保障和水资源保护利用,大力实施江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水利项目设施建设。抓好淮河流域洼地治理、淠河史河支流治理、入江水道整治等项目。认真落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投资计划和资金使用管理。加快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和沿江排涝泵站建设进度,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积极推进长江干流河道整治及水阳江、滁河主要支流治理等项目建设,做好引江济巢工程前期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

16.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年度目标: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2%。

主要措施: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编制并分解落实节能减排年度计划,加强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情况的统计监测,对各市减排目标完成进度实行季度核查和评估并通报结果。深入开展“安徽省节能法制推进年”活动和环保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和环境监管,促进减排项目和污染治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推进十大节能工程、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组织申报国家项目近200个,关闭800家小粘土砖厂,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50万只。抓好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等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全面启动长江、新安江流域县级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全年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0万吨、火电机组脱硫250万千瓦。加快实施淮河、巢湖、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启动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加强巢湖蓝藻防控,继续开展淮河流域枯水期和汛期污染联防,强化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严防重大污染事故发生。加强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清洁工程试点,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与环境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国家和省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加快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废旧产品再利用。继续抓好生态省示范基地建设。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7.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年度目标:争取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0户,创办各类企业3万户。

主要措施:开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落实年”活动,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继续实施小企业上规模计划,加快培育“专新特精”中小企业,力争年底省级“专新特精”中小企业达到500户。以产业集群专业镇和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非公有制企业集聚发展。健全完善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体系,努力缓解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题。

18. 加快省属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步伐。

年度目标:加大引入战略投资者力度,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布局调整;规范部分省属企业董事会建设;开展建立外部董事制度试点。

主要措施: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有利时机,在省属企业集团公司层面加大引入战略投资者,重点引入国际同业著名公司和国内行业排头兵企业。制定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环节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集中。抓好省国资委监管的科研院所改制工作,加快产权多元化步伐。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省属企业董事会建设,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增强集团公司控制力。发挥省属企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健全外部监督机制。

19. 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

年度目标:马鞍山、芜湖、铜陵、淮北四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展开,部分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其他具备条件的市县在部分领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主要措施:一是加强对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指导,跟踪了解试点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鼓励其他市县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途径。二是指导四个试点市抓紧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城乡规划管理、户籍管理、土地管理、行政管理、公共财政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农民转移就业、社会保障覆盖等有效途径。三是出台《安徽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加强对改革试验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强化部门协调配合。

20.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年度目标: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全面推行;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主要措施: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县、乡、村服务网络,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技推广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力度,规范债务兑付的程序和办法,确保年内完成化债任务。继续开展“惠民直达工程”试点,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县乡财政体制,促进建立基层财力保障机制,增强乡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认真总结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推进勘界确权和建立林权档案等基础工作,全面发放林权证,促进林权流转。

21.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管理创新。

年度目标:力争上半年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廉政建设,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

主要措施:积极稳妥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省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理顺部门职能关系,明确和细化职能对应的权责事项,探索实行大部门制,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培育发展新型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向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品牌”协会。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改革,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部门内部职能和业务流程整合,实现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行政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制定《安徽省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完成省政务中心大厦建设,打造政府综合服务平台。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突出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程度高的部门和领域的信息公开,编制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建设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和电子监察平台,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政府系统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政风行风评议工作。

22. 大力推进地方金融加快发展。

年度目标:力争全年信贷投放增幅达到1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中部地区领先水平。加快建设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全面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主要措施:把握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综合运用担保、贴息、风险补偿、考核激励等办法,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力争总量又多又好、投放又快又早。加快发展各类金融组织,争取新设2家股份制或政策性银行分行,新增1家以上外资银行分行,鼓励股份制银行在市、县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信托、期货、汽车金融、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大力拓展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保理等新型融资方式;鼓励银团贷款,用好并购贷款,支持骨干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重组;积极扩展信贷替代产品。扩大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拓宽企业上市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产业发展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利用公司债、企业债等融资工具,引导保险资金、社保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金融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文化。

23. 深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

年度目标: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机制及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取得新进展。

主要措施:积极参加长三角区域合作活动,建立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全面加强与苏浙沪地区的交通对接和联网建设,继续推进包括合肥海关在内的长三角五个直属海关“大通关协作区域”建设。参与编制长三角有关区域规划,办好“第二届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组织实施参与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工程。成立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构,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组织框架,形成工作合力。

24. 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年度目标:启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并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主要措施:配合国家有关方面编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选择一批区位、交通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开发区先行先试,培育一批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加快皖江两岸城镇和北岸交通设施建设,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园区的对接,建立合作发展的有效机制。

25. 精心办好第四届中博会。

年度目标:以“创新、合作、共赢、崛起”为主题,以“实效、特色、精致、节俭”为原则,举全省之力,把第四届中博会办成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交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盛会。

主要措施:精心组织、统筹协调中部论坛、中博会开幕式、文艺晚会、高峰论坛、闭幕式和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活动。采用“一对一”对口接待办法,全面提升接待水平,切实当好东道主。充分挖掘各方面的客商资源,有目标、有重点地组织邀请境外客商,争取有一大批层次高、名气大、实力强的客商参会,提高中博会的层次和质量。围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精心组织、策划推介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招商项目。广泛宣传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组织省内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名优新特产品参展参会,举办才智交流活动,塑造加速崛起新形象。

26. 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年度目标: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增长20%。

主要措施:把握国际产业资本流动新趋势,加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战略投资者,抓住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的机遇,大力吸引台商投资。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出口产业集群、出口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外贸协调服务机制,加快大通关建设。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企业境外投资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院所和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总承包、境外资源开发、跨国并购,培育我省跨国经营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完善应对贸易摩擦的“四体联动”机制,跟踪推进158个对外投资合作重点项目。大力拓展与港澳台经贸交流合作,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做好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建立完善对市、县、开发区利用外资工作的科学评价考核体系。

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7.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年度目标: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培养新技师5000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万人。

主要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挥好政府投资、公益性岗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对稳定就业的导向作用,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机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防止出现大规模集中裁员现象。二是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落实好创业园建设、创业实训活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城乡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三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突出重点人群,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援助活动,统筹做好城镇新失业人员、困难群众、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群的就业工作,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农户。四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和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启动集体合同三年覆盖计划,各类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其中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2%。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五是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乡镇、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所)等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和基本能力“三基”建设,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实施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28. 促进农民工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

年度目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万人;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1万人、技能培训100万人;扶持5万农民工自主创业,新建150个农民工创业园。

主要措施:一是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现有就业岗位,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完善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将国家和省促进就业、扶持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扩大到农民工,全省新增小额担保贷款40%用于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确保省政府确定的第一批103个农民工创业园上半年投入使用,加快第二、三批农民工创业园的申报、审批工作。三是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按照统一制定培训计划、统一认定培训机构、统一出台培训标准、统一培训补贴标准、统一开展技能鉴定、统一检查考核验收“六统一”的原则,组织实施百万农民工培训计划,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农民工职业转换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四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落实农民工社会保险待遇,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五是做好农民工公共服务。按照“县区有窗口、乡镇有站所、村组有专人”的要求,加快建立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及时妥善安排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医疗和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与所在城市学生同等收费政策。六是建立困难农民工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且积极求职的家庭困难农民工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就业信息。探索将城市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政策逐步扩大到家庭困难农民工。

29.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年度目标: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分别达到590万人、1250万人、370万人、310万人和240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保持在90%以上。

主要措施: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全面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力争列入国家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保尽保,积极探索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探索开展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工作。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标准,全面实施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探索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探索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城镇未参保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的政策办法。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简化救助程序,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救助标准,扩大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面,改善农村五保户生活条件,健全灾害应急救助制度,落实好优待抚恤政策,改进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方式。

30. 扎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年度目标:优化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建立省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全省城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生比例控制在5%以内;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现全覆盖,建设远程教育省级平台。

主要措施:开展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年活动,研究出台《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导意见》,全面加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等工作,开展检查考核评估。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实施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建设方案,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程,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制度和教育模式,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1. 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

年度目标:中职招生34万人左右,其中技工学校招生4万人左右,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稳步扩大;进一步开展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创建工作,启动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创建工作;稳定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

主要措施:出台《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深化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体制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和地区分割,加大中职招生工作力度,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加强职业院校项目谋划、编制和建设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和实习实训条件,开展对口支援薄弱职业学校,研究制定创建国家示范中职学校实施办法,加强技师学院建设。统筹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鼓励职业学校参与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和就业再就业等培训工作。深化职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和职教教材建设,完成中职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加强省级中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落实各项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

32. 增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

年度目标: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技术规范,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完成农村卫生机构、城市社区服务机构和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年度建设任务。

主要措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完成1800名艾滋病、5500名结核病和6020名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医疗救治任务。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成167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245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继续实施农村卫生人才“双千工程”,组织城市卫生支援农村,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一补偿方案,加强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农民受益水平。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新建179个城市社区服务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0%。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实行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制度,全省婚前健康检查率达30%以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医疗补助范围,落实保障经费。加大中医药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

33. 稳定低生育水平。

年度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控制在90%左右。

主要措施: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加强和完善分类指导。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完善人口计生政策法规体系和利益导向体系,推进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和部分县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试点工作。加强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大计划生育投入力度,推进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34. 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五大工程。

年度目标:完成3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300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3000个农家书屋和55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一批新成果;完成15处国家和省级文物维修项目,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扩大到60家;举办重大文化节庆活动,打响文化品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

主要措施:实施文化保护工程,加大文物维修力度,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任务;深入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徽州文化研究,形成一批徽学研究成果。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围绕重大节庆活动,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实施文化展示工程,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项目进校园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健全工作推进、运行维护、管理使用和考核评价机制,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承担的补助经费,加强资金监管。实施文化产业工程,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重点抓好“861”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文化骨干企业快速发展。推进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健康安徽”主题活动,力争在全国十一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35. 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监管水平。

年度目标:深入推进质量兴省活动,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主要措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组织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实施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新增一批中国名牌和省级名牌,引导企业建立一批计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体系。积极创建省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争创国家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推进落实苏浙皖赣沪四省一市食用农产品互认合作协议,深化名牌产品互认,开辟区域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生产者和销售者四位一体的产品质量责任体系。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以严厉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加强药品生产企业原辅料管理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实施“振兴皖药行动计划”,提升皖药知名度。

36. 深入实施28项民生工程。

年度目标:各级财政投入220亿元以上,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完成民生工程年度工作任务。

主要措施:研究制定进一步实施民生工程的政策意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有针对性地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多渠道筹措民生工程资金,调整支出结构,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监督,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加强补助或发放到人的民生工程项目管理,推行工程类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六制”管理。改进督查考核方法,加大分类指导力度,提高民生工程实施的均衡性,严格兑现奖惩措施。

37. 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

年度目标: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在省级单位实行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经费 “零增长”。

主要措施:一是进一步严格会议审批制度,从严控制会议数量、会期、规模。提倡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召开会议,少开会,开短会。二是落实招待费管理的有关规定,从严控制公务接待开支。规范各类商务会展支出。三是进一步加强出国团组管理,压缩出国团组规模,控制出国人数,严禁因公出国(境)旅游。四是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机关公务用车管理。严格公务用车更新配置,实行单位申请、集中审批、政府采购、统一分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节约、压缩车辆修理费、燃油费等支出。五是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六是积极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机关。七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大对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讲排场、比阔气等各种铺张浪费行为。

38. 做好对口支援四川松潘县工作。

年度目标:完成应急项目扫尾建设和竣工验收,全面开工第一批17个援建启动项目,力争提前完成阶段性援建任务,松潘县恢复重建示范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主要措施:一是积极配合松潘县开展应急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各类应急工程建设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规范。二是按照“目标明确、进度清楚、责任到人”的总体要求,推进实施第一批启动项目,建立启动项目管理模式,理顺建设流程,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年内建成部分启动项目。三是优先安排和充实松潘县北区建设内容,加快完善古城、川主寺镇、南区基础设施,精心选择一批预备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四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省内企业参与松潘县恢复重建,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生产基地,加快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五是继续选派优秀教师和医疗卫生人员赴松潘县支教支医,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公务员培训和挂职锻炼、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

39. 全面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

年度目标:提高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推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主要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督促市县两级政府完善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制度,加大执行力度。采取省市共建、条块联动的方式,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工作,推动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快速提高。制定科学、完善、可行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对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进行考核。

40.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年度目标:减少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遏制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总体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社会治安和信访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主要措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行为,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消防和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深入推进平安安徽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全面推进监狱体制改革,开展“基层司法所进万村大服务”活动,加强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普法依法治理等各项基层业务工作,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访制度,加强信访社情分析研判,推进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化,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经常化、规范化。加强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和谐民族乡村、社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加强民族宗教领域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附件:省政府2009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安排表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二月十二日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