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刑事制度 > 法律指南 > 包庇罪量刑是怎样规定的?知情不报构成包庇罪吗?
一、包庇罪量刑是怎样规定的?
犯包庇罪的人在侦查阶段如果被刑事拘留或被逮捕,可以缴纳保证金,申请取保候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帮助其逃匿,属于包庇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时,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事前通谋的,按照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知情不报构成包庇罪吗?
包庇罪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
其一是主观上具有明知对方是犯罪的人且有使其逃避制裁的故意。
其二是客观上实施包庇的行为,如为犯罪分子提供资金、带路、指示逃匿方向等。
而知情不举是明知犯罪分子而不检举告发。
如果犯罪嫌疑人将犯罪情况告知了你,你没有检举告发,没有积极主动地协助配合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但亦没有为嫌疑犯逃跑提供帮助,而只是采取回避态度,属于知情不报。知情不报显然不符合包庇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因而,不应以包庇罪论处。
三、包庇罪与知情不报有什么区别?
法律要求在受到他人侵害需要及时报案,使得公安机关能够及时侦查,防止证据灭失。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受害人受到侵害必须报案,因为法律首先需要尊重公民的自由,特别是涉及到像强奸罪这样对受害人隐私有影响的案件。作为公民受到侵害后没有报案,报案与否是其权利选择。如果公安机关因其没有报案而没有发现他人涉嫌的犯罪行为,受害人是不需要被追究责任的。但你说的包庇罪与知情不报是指受害人以外的第三人,包庇罪涵盖了知情不报的情节在内,但更为严重,因为包庇罪不但知情不报,而且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因此二者区别也很明显。
客观表现形式: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住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做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知情不报是指明知是逃匿的罪犯而不向司法机关举报,放任其逍遥法外的行为。
行为方式区别:窝藏、包庇罪是以积极的行为实施犯罪的,而知情不报则是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实施的。
行为的性质及法律后果不同:窝藏、包庇是一种犯罪行为,实施窝藏包庇行为要受到国家司法机关的刑事制裁;知情不报,我国《刑法》没有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对于知情不报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不能认定为是犯罪行为。
包庇罪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其一是主观上具有明知对方是犯罪的人且有使其逃避制裁的故意。其二是客观上实施包庇的行为,如为犯罪分子提供资金、带路、指示逃匿方向等。而知情不举是明知犯罪分子而不检举告发。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法院认为,3名被告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追名逐利,故意违反国家有关科研和医疗管理规定,逾越科研和
什么是金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
0记者5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健委办公厅近
四川四人强闯警戒线殴打抗疫执勤民警被刑拘 另有多人传播谣言被拘留 警方提醒配合防疫措施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
根据刑法有关减刑和假释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认罪服法,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立功
并不会。 首先,投放危险物质罪威胁的是公共安全。公共安全包括不特定多数人的人类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