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退伙的主要形式以及退伙的法律后果

周世豪 2016-07-17 09:08:00
合伙人退伙的主要形式以及退伙的法律后果

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由于某些法律事实,合伙人退出该合伙企业,从而消灭其合伙人的资格,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退伙的主要形式有自愿退伙与法定退伙两种形式;而无论是自愿退伙还是法定退伙都将会产生其合伙人资格丧失的法律效力,在退伙的时候,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与程序才可完成退伙。

 

合伙人退伙的主要形式

 

合伙人在退伙的时候主要分为自愿退伙与法定退伙两种形式,不同的退伙形式方便了合伙人进行相应的变更;为了进一步规范合伙企业的生产与运营,我国的《合伙企业发法》对此做出了较为明确的界定。

 

1、自愿退伙

 

在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合伙人基于其单方的退伙意愿而终止与其他合伙人之间的合伙协议,从而消灭其合伙人的法律资格;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如果合伙协议约定了合伙期限,在该期限内若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合伙人可以单方提出退伙:合伙协议约定了退伙事由的出现;经过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发生合伙人难以继续参加合伙的事由;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协议约定的义务。

 

据此,在约定有合伙期限的情形下,合伙人有两种途径退出合伙:一是与其他合伙人协商,取得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同意,则无须任何理由都可以退伙;二是出现上述第(情形时,合伙人可以单方提出退伙,无须取得其他合伙人的同意;如果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期限的,在不给合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合伙人可以不经其他合伙人同意而退伙,但应当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如果违反《合伙企业法》的规定退伙,需要赔偿由此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2、法定退伙

 

但是在合伙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果合伙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或者法定的退伙事由时,其应该退伙。法定退伙具有法律强制性的特点,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的时候才能进行退伙。法律对此做出规定主要出于保护合伙企业的运营。从而保障合伙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当合伙人出现法定退出合伙的事由时,将由其他合伙人决议将该合伙人除名。主要包括未履行出资义务;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损失;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有不正当竞争行为;合伙协议约定的其他事项。但是在决议将其退伙的时候,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并且需要书面通知被退货人。其次是发生了某种客观情况而导致合伙人进行退伙,主要涉及以下几项:即作为合伙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个人丧失偿债能力;作为合伙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法律规定或者合伙协议约定合伙人必须具有相关资格而丧失该资格;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退伙带来的法律后果

 

合伙人退出合伙企业,其作为合伙企业一员的合伙人的资格消失,同时,在退货人丧失资格的时候也将会对其财产的份额产生影响;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的相关经验,合伙人退出合伙时将会产生以下影响。

 

我们了解到,无论哪种退伙形式,只要完成退伙的,其合伙人的资格当然丧失。合伙人退伙时,当合伙企业财产少于合伙企业债务的,退伙人应当依照其应分担的比例分担亏损。退伙人应对基于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对于退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须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由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退还货币,也可以退还实物。

 

其次,我国法律对于合伙人死亡时的法律后果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即合伙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死亡的,对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享有合法继承权的继承人,按照合伙企业协议的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从继承开始之日起,取得该合伙企业的合伙法人资格。但是,有些列情形之一的,合伙企业应当向合伙人的继承人退还被继承合伙人的财产份额:继承人不愿意成为合伙人;该继承人未取得合伙人必须具备相关资格;合伙协议约定不能成为合伙人的其他情形。

 

作为合伙企业的一员,合伙人无论是自愿退伙还是被强制退伙都是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同时要处理好自己的债权债务,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在行为人在退伙前而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该退伙人即使退伙也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