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里屯街拍套路,教你如何预防合同诈骗

好律师网 2017-05-03 08:57:00
北京三里屯街拍套路,教你如何预防合同诈骗

提起三里屯,人们总能和时尚、美女、繁华联想在一起。这里每天聚集着大量时尚的年轻男女,也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三里屯街拍在微博上十分火热,越来越多年轻的女生都愿意去三里屯,也希望被摄影爱好者街拍一张,展示自己的时尚品味。俗不知这样的街拍是有套路的,她们以街拍开始,招聘兼职模特为由,一步一步套取费用,所以,还抱有这种心态的女生,要警防“街拍”骗局。

 

北京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

 

“美女,可以给你拍张照片吗?”在三里屯广场,每天聚集着几个背着相机的女孩,给过往打扮时尚的女生拍照留下对方电话,接着以招兼职模特为由,一步一步套取费用。

 

近日,记者暗访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发现,他们拍模特宣传照片收费千元不等;为更好的宣传和展示,须在一本《时尚综情》的杂志上买版面,费用在千元至数万元之间,但杂志并没有刊号;化妆中要求花费数百元做指甲、购买胸贴等,照片要求精修,每张78元;承诺在两年内至少提供10次广告活动,最后可能以近期没有活动,客户没有选上等理由拒绝。

 

 “这些不明真相的20岁左右小姑娘,还以为遇到了星探,实际成了这种灰色产业的目标,他们用层层谈话术配合,制造各种强制性暗中消费。”一名当事人在支付了几万元后,发现可能被骗,要求退款被拒,写出长文在网上揭露此事。

 

记者初步统计,有相同遭遇的有30多人,涉及金额60余万,最高单笔支出在15万元。有当事人表示,签约一年多,从未正式接到过一次广告活动。

 

4月28日,记者陪同几名当事人前往朝阳区南磨房派出所报案。民警告知,现已经按照经侦要求统计报案材料。“目前这件事处于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之间,经侦还在研究是否能立案,可以先去法院起诉。”

 

被街拍 应聘模特被刷12600元

 

4月初,22岁的张丽刚大学毕业,来北京工作,她第一次外出,是和朋友到三里屯逛街。

 

“在三里屯广场,一个女孩说要给我街拍,拍完之后要了我的电话,说要把照片寄给我。”张丽回忆,之后一周,她接到不同座机打来的电话,“让我做兼职模特。”

 

抱着试试的心理,4月4日,张丽根据对方提供的地址,来到百子湾A公司。

 

“对方说自己是经纪人,说我条件多好多好,要签我做兼职模特。但需要先交1000元,作为宣传照片的制作费,一年之内一定能接活动。”张丽交钱签协议的时候,办公室进来一名男子。

 

男子自称负责公司活动执行,手里拿着一份面膜广告合同,问她要不要拍,前提是要花钱在杂志上刊登照片。这时办公室再次进来一人,作势要抢走这份广告合同给别人签。

 

“你要不要签?4月23日拍,当天就能拿到薪酬,最高能有一万八,你花出去的很快就会挣回来。”张丽说,在这种氛围下,自己答应签下这份广告合同,同时表示没带那么多现金,对方说可以刷信用卡,接着拿走自己的信用卡,先后刷走12600元,“他们还说不够,其他的算是帮我垫付了。”

 

约定拍摄广告的时间临近,对方却迟迟没有通知,张丽多次询问,却被各种理由推脱。直到约定时间的前两天,对方才回复称,由于张丽没有经过培训,不能拍摄这个广告。

 

“当时签合同时,对方明明说没有培训也可以,现在又反口。”张丽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上当了。

 

圈钱升级 让你花大钱买杂志版面

 

4月15日,记者以1000元的价格,与对方签下一份“委托制作协议”,并按照约定时间,在公司一层的影棚内,化妆拍摄照片。

 

化妆完毕,化妆师再次表示,拍摄需要面膜(30元/张)、胸贴(238元)、假指甲(238元)、臀贴(238元),并称,“以后接活动也用得上,公司都是为你们好,提供好产品,为你们省事。”

 

记者表示拒绝,并称1000元应该包含拍照所有费用时,对方态度变得强硬,“你要用就用,不用咱们就这么拍。”

 

拍摄结束后,记者离开该公司。据多名当事人介绍,再次前往挑选照片时,对方只提供电子版,并要求支付精修照片的费用,每张需78元,此时会再次花费近千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到这里就算结束了。但还有一部分人,被化妆师套取到信息,会被带上二楼与所谓的经理见面,让你再次掏钱。”另一名受害者王颖,同样是在三里屯被街拍后,去面试兼职模特,先后两次,共支付11000元。

 

警方暂未立案 建议去法院起诉

 

多名当事人认为,该公司以街拍为诱饵,利用年轻女孩的虚荣心,通过各种话术和周密布局设套,其中更涉及多种隐形和强制消费。

 

4月中旬,张丽、王颖等30多名已经签约的当事人通过贴吧、微博等渠道相识,并抱团维权。初步统计,去年1月至今,这些当事人支付的金额总数在60多万,其中最高单笔支付在15万元。

 

这名支付15万元的当事人认为,自己被对方洗脑了,刊登照片在杂志封面位置,报价78900元,自己同意刊登两期。刷光两张信用卡额度后,再次开通微信贷款,支付了15万元。事后感觉不对劲,她曾要求公司退款,但遭到拒绝。

 

4月22日,有六名当事人前往朝阳区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报案,“民警说对方犯罪手段挺高明的,仅从合同上看不出什么破绽。让我们去派出所报案,看人数多的话再考虑能不能立案。”

 

4月28日,记者陪同几名当事人再次前往朝阳区南磨房派出所报案。民警告知,现已经按照经侦要求统计报案材料。“目前这件事处于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之间,经侦还在研究是否能立案,可以先去法院起诉。”

 

“其实人数远不止这些。”王颖说,公司承诺在两年内至少提供10个广告活动,很多人还在观望。“即使拍照后还有培训,对方会各种刁难让你考核不过;即便过了,还会以没有活动,最近档期忙,或者客户没有看上你等理由拒绝。”(新京报)

 

合同诈骗的主要类型

 

合同诈骗,即行为人必须有使对方当事人受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因此为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那么,常见的合同诈骗有哪些类型呢?

 

1、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

 

行骗者为了便于实施诈骗的目的,专门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都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因为极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更有甚者,公司连自己招聘的员工都骗,情节十分恶劣。

 

2、重操旧业者多屡骗不爽

 

行骗者多数是具有多次行骗劣迹的行家老手,通常一旦罪行被识破,便马上闻风而逃。当他们认为风声不紧的时候,就会重操旧业。因为他们对于行骗手段十分熟悉,所以在很短时间内他们便可以迅速成立诈骗组织,实施诈骗行为,而且,为逃避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得手后立即销声匿迹,给有关部门查办造成困难。

 

3、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

 

合同诈骗公证和律师见证的形式,是较为流行的法律见证形式。正是由于这两种形式社会效果好,也为老百姓所熟知,行骗者容易抓住这种心理,从而体现其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受骗者此时更多的想法是,合作项目和合同都是受法律保护的,若对方违约,通过法律程序可以保障自己的权利。这也使得受骗者心里如吃了定心丸一样,完全相信行骗者,从而被行骗者多次骗走财物,有时甚至连续被骗还毫无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通常在受骗者尚且犹豫不决时,行骗者只要使用这种办法,受骗者都会信以为真从而受骗上当的。

 

4、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身份证、单位证明等证件均为伪造,并非常善于伪装,虚张声势甚至假借他人资产以显示其实力,投其所好甚至对受害单位方主管人员进行行贿,以骗取其信任。

 

5、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分子或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此类票据,足以乱真,或以非法手段获取,不易被察觉。

 

如何预防合同诈骗

 

生活中的陷阱很多,而对于这类合同诈骗的陷阱,我们只要在订立合同时,履行相关的注意义务,稍加注意,就容易跳出大部分合同诈骗的坑。

 

1、应以是否超过经营范围为标准判断项目的真实性。

 

在与对方商谈合作项,详细了解对方的经营范围。如果对方在合作项目中的行为,超出其工商登记核准的经营范围,则对方的行为至少是违法的,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可向法律专业人士咨询。切忌脑子一热,一掷千金的行为。

 

2、认清合同公证和见证的内容。

 

一般而言,公证和见证的内容,只是可以证明双方在合同上的签名是真实的。签名的真实并不必然是合同本身内容的真实。因此,签订合同时应多留个心眼,不要轻易被合同外在形式所蒙蔽。

 

3、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

 

对于首次交易的对象,厂商们应通过查验身份证或前往工商局查询资料来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和单位行骗。

 

综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构成合同诈骗的特征之一为“钓鱼式合同”,先履行小合同或者部分合同,骗取当事人信任后,继续与其签订合同,以骗取更多财物。上述新闻中的公司工作人员承诺给当事人在杂志上刊登照片,当事人一次又一次地支付现金,却没有按照约定为当事人刊登,因此该公司相关人员的行为,使当事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置了自己的财产,构成合同诈骗。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