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地方法规>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 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 【发布单位】82602
  • 【发布文号】省委发[2001]16号
  • 【发布日期】2001-03-01
  • 【生效日期】2001-03-01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
  •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 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
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省委发〔2001〕16号2001年3月1日)

改革开放20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实现了总量供需平衡、部分产品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部分实现了脱贫和小康。这标志着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去年,我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和沙尘暴、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又面临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的压力,全省上下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产品和优势产业,实现了防止农民收入负增长并略有增加的目标。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这是十分不易的。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起步年和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年。当前,全省农村形势总体是好的,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农民增收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从全省大局出发,知难而进,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积极开辟农民就业的新途径和新领域,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1年,甘肃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按照“发展、调整、改革、增收”的总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靠科技进步,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靠改革开放,努力加快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指导性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4%,达到200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800万吨;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8%,达到1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元,达到1178元;新修梯田13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发展集雨节灌面积5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0万亩;完成造林面积2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平方公里;解决55万人的温饱和6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抗旱减灾,搞好春季农业生产
干旱缺水是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本世纪前3年北方地区仍然以干旱少雨为主。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长期抗旱减灾的思想,及早安排好抗旱减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要认真抓好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突出抓水抗旱,充分发挥基层抗旱服务队的作用,及早进行水利设施的检修、维护,加快在建小水利工程扫尾,使其尽快发挥作用。加紧准备节水灌溉物资和小水机具设施,加快修建集雨水窖及配套灌溉设施。切实加强水源管理和科学调度,提前协调好区域用水、上下游用水关系。尽早安排落实人工增雨的物资和措施,利用每一次机会,提高增雨效果。坚持依靠科技抗旱,加大地膜覆盖、膜侧种植、注水穴播、保水剂施用、日光温室、育苗移栽等措施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研究探索和引进试验科技抗旱新措施。认真做好春播农作物良种、优质苗木、草种和化肥、农药等供应工作。及早动员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投入抗旱工作。认真搞好防汛抗灾的准备工作,为今年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

二、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坚持把搞好适应性调整同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一是继续调整种植业品种和品质结构。坚持压夏扩秋、压劣扩优、压常规扩专用、压滞销扩畅销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调整中要特别重视粮食安全,坚持增加投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优质小杂粮,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供需总量平衡。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粮食收购政策,切实保护和凋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抓好农林牧渔大宗产品5年内基本实现“三化”(品种优良化、区域布局合理化、经营一体化)的起步工作。二是加快发展草畜产业。要稳定料食畜,加快发展草食畜、特种养殖业和水产业。积极培育和推广优质牧草,启动优质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工程,开发优质饲料,加快全省草产业发展和草场改良、草原畜群品种、品质的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高草业、畜牧、水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为在5到10年内把甘肃建成草业大省和畜牧强省打好基础。三是因地制宜调整区域产业发展布局,突出重点,开发特色优势产品。河西和沿黄地区重点发展优质蔬菜、瓜果、制种、酿酒原料和粮油加工;中部、陇东地区重点发展优质马铃薯、果品、食用菌、草产业和畜牧业;南部山区重点发展特种经济林和中药材;草原牧区要加快草场和畜群改良,积极发展优质畜牧业;城市郊区重点围绕城乡一体化搞调整,建设卫星城、经济开发区(园区)、旅游业以及各类高效现代农业基地。四是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重视和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户从事二、三产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三、突出龙头企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和引导。一是认真组织实施22个农业重点产业和项目发展规划。每一产业都要根据区域布局落实具体项目,各地,各部门要抓紧筛选、论证,多渠道筹集资金,尽快立项建设。全省支农资金要向22个重点产业倾斜。农口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根据各自的业务,每人牵头抓1-2个重点产业和项目,实行“包业抓龙”责任制。二是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围绕22个农业重点产业和项目,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系列加工。对去年选择的20家有基础、有优势的龙头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要在抓好荣华集团、莫高集团和敦煌种业3家重点龙头企业上市工作的同时,各地、各主管部门和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十分重视资产优化重组和资本运作。要对现有企业分析排队,创造条件上市。大胆探索和创新种养业发展新机制,组建农业上市企业。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机制,处理好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各地都要选择1-2个企业先行试点,探索经验,逐步推广。四是组织动员乡村两级的部分干部和各类服务组织,主动同农民联合起来办实体,开展小示范点、小基地、小科技园建设,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有条件的要组织干部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专业村、专业乡。五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尽快建成全省农业产业化信息网络工程,加快专家系统软件开发与推广,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引导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等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营销,促进产业化经营多形式发展。

四、突出农业科技创新,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重在科技体制创新,重在推广应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精神,做好《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工作。要加大机制创新的力度,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同农民及农业企业结合,逐步向科农贸一体化的技术经济实体转变。省农科院等科研推广单位要积极参与重点产业开发和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各地都要选择一批科研项目或课题面向省内外招标,帮助企业和科研院所双向选择,探索科企结合的新途径。鼓励支持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参与农技推广,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和科技服务单位,创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企业。进一步加快优质新品种、节水灌溉、旱作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贮运技术、生态环境治理、防沙治沙等农业关键技术的创新和高新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筛选推荐各行业、各科研单位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召开农业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和农业科技洽谈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抓好14个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实施办法和扶持政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资金,加快建设步伐。积极制定用新品种、新技术改造大宗农产品的计划,并组织力量尽快实施。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发展商品农业的水平。

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不断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要把农业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转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坚持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同时,要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旅游、服务等密集型产业,通过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逐步向小城镇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需求和增收门路。
各地都必须把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继续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提高的方针,重点抓好加快发展、结构调整、科技兴企、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工作。地、县、乡、村四级都要创造条件积极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条件差、发展滞后的“空壳”乡村,要积极发展种养企业和能够帮助农民解决买难卖难问题的贮藏、保鲜、包装、销售等流通企业,尽快解决乡村两级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实力不强的问题。积极推进乡镇企业的战略性调整,要突出开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搞好科技经济园区和东西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龙头企业、搞技术产品企业的发展,走品牌兴业、品牌兴企的路子。积极推行两权分离,加大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的企业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实现产权制度创新,以资源引资金,以存量换增量,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积极组织筹办全省乡镇企业名优产品展销会。要加大优势企业资产重组工作力度,促进更多企业上市经营。要加强指导协调,促进各地发挥区域优势,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对条件差、发展乡镇企业困难多的地区,要采取措施,促其快速发展。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全省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实施小城镇发展规划,落实小城镇试点的政策措施。鼓励乡镇企业、工商业主、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各类人员以及富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新办农产品加工业要注意向小城镇和县城适当集中。要把小城镇建设同乡镇企业开发区和东西合作示范区结合起来,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结合起来。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同宽裕型小康建设结合起来。重视建设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增强小城镇的聚合、辐射和带动功能。

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坚持改土兴水相结合,大力宣传并组织实施好修梯田,集雨水,兴科技,抓调整的旱作农业发展路子。坚持“三水”齐抓、大中小并举,突出节水的水利建设路子,继续组织搞好节水灌溉、集雨节灌、小型水利、梯田建设、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河道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大大型老灌区的改造力度,大力推进城乡水系一体化和小型水利改革。要切实抓好梯田化工程和全社会节水工程建设。人工增雨(防雹)体系工程要全面开工。
认真搞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工作,重点抓好中低产田改造、节水高效农业、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优质饲草料基地和牛态建没。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工作,继续搞好长防长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源涵养林保护以及沙产业开发等生态正程建设。全面保护、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中东部地区要继续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把退耕还林(草)与农业结构调整、优质林草基地建设结合起来,科学安排林草比例,坚持乔灌草有机结合,加快优质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步伐,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和林草成活率。河西地区生态建设要坚持以南护祁连、中建设绿洲、北治风沙为重点,搞好荒漠化治理和防护林带建设,推进节水型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七、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全省农村贫困群众基本解决温饱之后,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作任务已从基本解决温饱转向稳定解决温饱、部分脱贫;工作重点在继续解决群众吃饭的同时,突出农民增收;在坚持到户到村的同时,重视综合开发,整村推进;在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面向市场,积极培育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四七”扶贫攻坚和以工代赈的经验,尽快编制好全省稳定解决温饱的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积极做好“三西”资金延长后的计划及实施工作。紧紧抓住国家扩大以工代赈规模的契机,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努力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制定新的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积极探索整村推进的扶贫路子,搞好稳定解决温饱工作。重点抓好梯田建设、集雨节灌、地膜“温饱工程”、规模养殖、支柱产业建设、科技培训、移民开发工作。要在坚持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种养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切实把扶贫开发同退耕还林还草结合起来,为稳定解决温饱创造条件。要继续组织好以贫困农户种养业为主的小额信贷和世行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进一步协调组织好社会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老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小康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要继续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方针。河西、城郊和沿黄等已基本实现初级小康的地区,切实抓好百村示范建设,认真完善宽裕型小康规划。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好宽裕型小康建设工程。陇东、中部等已经稳定脱贫的乡村,要搞好初级小康建设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奔小康的路子。

八、全力抓好以农村税费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保护农民积极性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根本途径。要通过理顺农村分配关系、规范税收征管行为,把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要把农村税费改革作为今年农村改革的头等大事,全力做好工作。继续搞好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在进一步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强化统一经营,不断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落实草场承包责任制。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经济运行管理的新机制,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全省农垦系统要加快整体改制步伐。要在组建农垦集团公司的基础上,理顺内部关系,确立新的发展项目,争取组建新的上市公司。已经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企业,要采取措施,在做强做大上下功夫。积极会同农牧系统和有关地市,认真搞好“学生饮用奶”的试点方案和起步工作。全省供销系统要下决心解决扭亏增盈问题,要以同农民联合创办多形式的为农服务企业作为重点,加大系统内部和企业的改革力度,在理顺内部关系、实行事企分开的基础上,组织引导企业和基层社向企业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必须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为发展外向型农业创造条件。一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点扶持对外制种、蔬菜、花卉、药材、畜禽及其加工品的出口,选择有基础、有潜力的地区和企业进行集中扶持,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农产品出口基地。二是抓紧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尽快落实将河西走廊建成无规定疫病畜产品出口保护区的工作。三是加快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为我省加快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和走向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四是在组织参与办好兰洽会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经贸洽谈、产品展销和招商引资活动。各地都要拿出一批好项目来招商引资。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制定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和客商到我省来投资开发农业资源,促进甘肃农业同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五是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分品种、分行业、分地区深入研究加入WTO的影响,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九、全力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各地务必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力抓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要教育基层广大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准则,坚持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同落实今年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任务结合起来,同基层机构改革、建立新的农业服务推广机制结合起来,同培训乡村干部、努力改进作风、学会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结合起来,同县直部门转变职能、改进服务结合起来,努力解决农村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和防疫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切实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坚决遏制“法轮功”邪教在农村的传播,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为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进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要多渠道增加农业投人,各级财政要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扩大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领域,引导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农业,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加农业信贷资金,切实搞好为农民的金融服务。要加强农业资金管理,充分发挥农业资金的效益。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依法建农、依法兴农、依法保农。
各地、各部门都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农业的好传统,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和包乡包村制度。为了保证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省上决定除继续对宏观发展指标实行指导性计划外,对重点工作和重点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制,各级都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或考核评价制度,下功夫抓好落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基层、搞调研、促调整、保增收,把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来,把着力点放到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上来,确保完成全年的各项任务。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