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以书面形式发布通告,通令缉拿依法应当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的一种紧急侦查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
集合犯,是指犯罪构成预定了数个同种类的行为的犯罪,包括常习犯、职业犯与营业犯。犯罪构成预定具有常习性的行为人反复多次实施行为的,称为常习犯;犯罪构成预定将一定的犯罪作为职业或业务反复实施的,...
牵连犯在中国刑法条文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却经常涉及。对于牵连犯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存在较多争议。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牵连犯是实质的数罪,处断的一罪;新刑法的规定对牵连犯既有适用从一重...
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排除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为了保证审判和执行的顺利进行,依法采取的排除妨害诉讼秩序行为的强制措施。
公安机关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需要重新计算侦查期限的案件,由公安机关决定,不需报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司法实践中,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应由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自发现之日起5日内...
通缉令发出之后,对于出现新的重要情况,如获知犯罪嫌疑人隐藏于新地点、犯罪嫌疑人携带某危险物品、面貌特征有新的改变或者伪装等,原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可以补发通报,同时注明原通缉令的编号和发布日...
现场勘验,是侦查人员对刑事案件的犯罪现场进行勘察和检验的侦查活动。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或者其他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和物品的场所。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所谓“住处”,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的合法住所。所谓“居所”是指办案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在办案机...
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了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和酌定义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