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消费维权 > 法律指南 > 央视呼吁双11促销少一些套路,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受损该怎样维权?
【央视呼吁双11促销少一些套路】“双11”促销,应少一些套路:作为年度消费大戏,今年“双11”购物热潮比往年来得早一些。据报道,在“买买买”途中,广大消费者遭遇了一些商家、平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套路,“复杂规则难坏‘尾款人’”。但是,套路一旦太多,就让人望而却步;如果口惠而实不至,势必让消费者失望。特别是一些商家玩弄先涨价再降价的游戏,则涉嫌违法违规,基于以往情况,监管部门不可能坐视不管。一旦被重罚,可谓得不偿失,吃不了兜着走。毁了商誉,失了人心,何必?
网友热评:
1.还要浪费时间养猫浇花种树养鸡,能不能少搞点这种有的没得,做了好几天任务最后给你一点的优惠券。
2.往年阻止我双十一的是我的钱包,今年不仅有钱包,还有数学。
3.什么满减什么津贴还不如直接降价来得实在,规则太多根本不想买了,压根就没划算多少。
4.促销说明超过50个字就果断无视,我的时间可没卑微到要为那点钱而浪费。
5.套路太多,现在的双十一已经没有之前的味道了。
6.好多年都在双十一购物,今年却没有刻意选在这个时候购物,因为确实优惠不了多少。
7.早已看透一切,个人感觉优惠不大但确实是有优惠。
今日学法:网络购物遭遇价格欺诈可主张“退一赔三”
竞争激烈的“双11”期间,为吸引眼球、刺激消费,许多网店卖家都会在价格上大做文章,如在交易页面突出显示“活动价”“限时促销价”“五折优惠”等字样。而这当中往往会存在一些恶意商家先悄悄抬高原价,再降价来骗取销量。
根据我国价格法及《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相关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不正当价格行为。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者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等均属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价格欺诈行为。
其中,“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7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7日内没有交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同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因此,当消费者遭遇价格欺诈时,可在退款退货的同时主张卖家增加三倍赔偿。
以上是关于“央视呼吁双11促销少一些套路,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受损该怎样维权?”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请关注好律师网消费维权法律专题栏目。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像培训这种事情,和理发美容一样,参加培训的人个人感受很重要。 往往花钱做培训的消费
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但是,如果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
前阵子,随着一篇《一场新媒体巨头导演的“僵尸舞台剧”,真实还原现场,导火线:一条一夜爆红的视频,我们的流量却为0!》突然爆红网络,引发了舆论
工地干活受伤求赔偿,法庭调查却发现起诉的被告主体错误,近日,石首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通过引入
问题: 二手房三方合同:可以考虑哪些附加条款,让买方可以减少纠纷风险? <
问:我的朋友李某将其现有汽车出让给我并交付我使用,我支付了合理价款。在过户登记前,公安机关找到我,说汽车
根据劳动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只有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才能适用劳动仲裁法。而什么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
人们的维权意识在近几年来得到显著提升,遇到纠纷使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当遇到版权纠纷时同样如此。而版权纠纷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