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一村支书,违规为全家办理低保,并且用虚假材料套取国家的耕地补贴,最令人咂舌的是其刚满三岁的小岁女已经开始领工资,典型的吃空饷行为啊,中吃空饷冒领工资的行为在法律会被追究什么样的罪名呢?
2016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出台关于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严格界定了“吃空饷”情形:
1、在机关事业单位挂名并未实际到岗上班,但从机关事业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2、因请假、因公外出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或旷工等原因,按规定单位应当与其终止人事关系,但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3、已与单位终止人事关系或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仍按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4、已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失踪,仍由他人继续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5、受党纪政纪处分及行政、刑事处罚等,按规定应当停发或降低工资待遇,但仍未停发或按原标准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6、机关事业单位隐瞒事实、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财政资金的。
7、其他违纪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吃空饷的法律责任
《预算法》第93条、95条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虚列支出,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预算资金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吃空饷”的行为在法律上属于典型的不当得利行为,这种不当得利行为,损害的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合法利益,给国有资产造成了损失,依法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得利返还给相关的单位。
有律师认为,“吃空饷”既是“私吃公”,也是“公吃私”,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私吃公”是因为少数公共部门和公职人员为满足私利而贪占公共资源,以地方或局部利益损害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公吃私”是因为少数公共部门和公职人员以“公”之身份侵害纳税人之个体权利。但无论是“私吃公”还是“公吃私”,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利用公共权力满足私利。由此可以确定,“吃空饷”具有腐败性质。如果吃空饷是故意的甚至是恶意的,那么应该追究法律责任,进行严肃的处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予以惩罚。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
为进一步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加快构筑人才竞争发展新优势,奋力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走在最前列。一、苏州落...
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关于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11月16日,最高人民
“110,守护您平安”这不仅仅是句口号也是大多数人都熟悉的常识<
招兵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推迟2020年上半年征兵工作的通知》,现将2020年上半年征兵工作有关调整情况明确如...
【天津高考18人违纪作弊被查处】今年天津市高考报名考生共计5.6万人。5月及7月两次考试,全市共查处违纪作弊考生18人,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长时间的把大家都关在了家里,很多人甚至连做梦都想着,等疫情结束后可以出门痛痛快快的大吃大喝一把。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
2020年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推进二手车信息和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二手车交易秩序,促进二手车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同时带动汽配、维修、保...
问:2014年11月,我的朋友张三依照所在辖区行政机关的《会议纪要》等文件,承包了该区的某建材市场,并在
加载更多
您可能关心的问题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