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上各类信息层出不穷,谣言有时被疯传。“猪肉不能吃了”?“食用盐可致命了”?......你随手在微信中发布的信息,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违法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谣言?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谣言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的谣言触犯的法律规定不同,其行为的性质有所区别,应受的处罚也不一样。网络谣言 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传播谣言的法律责任
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也不管是通过QQ、微信、微博、论坛还是通过公众号、网站传播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依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不是原创,我只是转发,情况一样吗?一样要被追究法律责任
很多微信用户有这样错误的认识,面对各种虚假信息,如果我感兴趣或者是出于好奇,只是转发一下,应该不会构成违法犯罪。所以,多数微信用户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核实的情况下转发一些消息。微信是网上的公共场所,虽然对象是特定人群,但在公共场所如传播谣言、虚假信息,自己未经核实,也属于违法,严重的可能涉嫌犯罪。
怎样才能避免转发谣言?
首先要按照自己正常的文化水平进行一个科学判断,甚至要进行核实,经过核实这条信息是真实的,我们进行转发不会涉及到法律责任的追究。如果是这个信息来源没有保证,我们个人又难以把控的情况下,建议就不要转发或分享了,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悄悄给广大百姓发了一份厚礼。你收到了吗?这就是最高院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
前段时间一客户完美地抓到了丈夫与小三出轨的证据,她兴冲冲地来找我,希望能用这个证据让对方净身出户
问:你好,我有一个民事案件想申请证人出庭作证,请问法律关于证人出庭作证是怎么规定的?证人是不是必须出庭?
遗嘱自遗嘱人死亡之日起可以开始执行。遗嘱一般由继承人执行。继承人有数人时,遗嘱人可以在遗嘱中委托
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请“名师”来家中辅导功课,不想却是“引狼入室”对孩子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
问: 前几天,我上班途中不慎将我的一款智能手机丢失。后来接到拾得人的电话,对方承诺归还手机
每个月工作时间二十二天,平均一天将近三个案件。 互联网法院怎么做到的? 法律拥抱科技,法官的
利某患有一种难言之隐,虽然经过多方医治,可是一直未能痊愈。一个偶然的机会,利某听密友介绍,慕名前
加载更多
您可能关心的问题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