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上各类信息层出不穷,谣言有时被疯传。“猪肉不能吃了”?“食用盐可致命了”?......你随手在微信中发布的信息,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违法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谣言?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谣言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的谣言触犯的法律规定不同,其行为的性质有所区别,应受的处罚也不一样。网络谣言 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传播谣言的法律责任
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也不管是通过QQ、微信、微博、论坛还是通过公众号、网站传播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依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不是原创,我只是转发,情况一样吗?一样要被追究法律责任
很多微信用户有这样错误的认识,面对各种虚假信息,如果我感兴趣或者是出于好奇,只是转发一下,应该不会构成违法犯罪。所以,多数微信用户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核实的情况下转发一些消息。微信是网上的公共场所,虽然对象是特定人群,但在公共场所如传播谣言、虚假信息,自己未经核实,也属于违法,严重的可能涉嫌犯罪。
怎样才能避免转发谣言?
首先要按照自己正常的文化水平进行一个科学判断,甚至要进行核实,经过核实这条信息是真实的,我们进行转发不会涉及到法律责任的追究。如果是这个信息来源没有保证,我们个人又难以把控的情况下,建议就不要转发或分享了,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
目前关于高空抛物民事案件的处理依据仍是沿用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规定,在无法找到具体侵害人的情况下,除非
1、申请执行书。申请执行书中应当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以及申请执行人所了解的被执行
“20XX年 XX与XX纠纷一案明细……调解结果……”监利法院民一庭老法官吴时军无论走到哪里,身
在我国,民法通论简称民法,是调整民事主体之间关系,约束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法律,自颁布以来已有三十年历史。2017年,我国又正式公布了民法总则...
“人肉搜索“一词最早出自于猫扑论坛,其基本的含义是一种人工参与的信息搜索机制。它是传统的人工调查
——重庆长寿法院判决李清华诉太昌餐饮公司、锐速科技公司劳动争议案 裁判要旨 在认定网约送餐骑
一、什么是民事责任?所谓民事责任,是民事违法行为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由于作为其前提的民事法属于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私法,其目的和作用是通过侵...
通奸是双方或一方有配偶的男女,自愿发生的不正当性交行为。从理论上讲,强奸与通奸不难区分。在实践上
加载更多
您可能关心的问题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