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民事诉讼 > 法律指南 > 民事权利的法律保护原则是什么?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哪些?
民事权利的法律保护原则是什么?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哪些?民法的主要内容主要阐释了人如何取得、实现、保障利益。民法上的利益主要体现为民事权利。民法总则在第五章规定了关于民事权利的相关内容,共计二十四个条文。法典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利益以及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而民法典对民事主体利益的保护,是依靠通过对民事权利的保护来实现的。如果没有保护就谈不上权利。民事权利的法律保护可以看做是整个民法典的核心所在。
一、民事权利的法律保护原则是什么?
《民法总则》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区别《民法通则》第5条: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理解此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前面没有“合法”二字;而其他权益前限定“合法”二字。
(二)本条不是规则,不是法官裁判的依据。
(三)可以将“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拆分为四部分: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合法利益。
(四)确立合法权益受保护原则的意义。
(五)保护权利除了公力救济(诉诸法院)外,还包括私力救济,主要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及自助行为三种。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哪些?
民事权利依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会导致不同的分类,例如:就权利之间的关系而言,质权担保的债权是主权利,该质权是从权利,从权利一般情况下依赖于主权利,债权清偿导致质权消灭。民法总则的分类标准侧重于界别不同权利的“利”,即特定利益是否具有财产性质,从而把民事权利分为三大类:财产权、人身权、兼具上述性质的权利。根据“权”(作用)的不同,将民事权利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等。
以上为“民事权利的法律保护原则是什么”以及“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哪些”的相关内容,民法要运用平等的方法对各类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实行全面的保护,并通过民事责任制度维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不受侵犯,及时恢复其被损害的权利。另一方面,在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我国民法要求民事主体依法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他人利益。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5月1日起,一批新规将开始施行: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开始施行。违反规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张家港律师曹辉团队:追究拒执犯罪司法机关意见不一无法提起公诉怎么办?公安立案后又撤销了,我该怎样追究欠款人刑事责任?借款不还,我该如何追究欠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包括:①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②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
【案情】 2017年1月18日,杨某驾驶小型客车,与周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相撞,致周某受伤。周某
1、针对记载认定结果的书面材料及时提起程序,依法维权; 2、确有证据证明无证部分系
有很多法律同行认为这构成了“不当得利”,我认为是错误的。这种行为恰恰属于不当得利应当排除的情形,
一分钟学宪法 民族平等原则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民族平等意味着各民族不
朱山表示,现行法律采取“赋权+自我保护”为主要方式构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但由于公民自我保护能力不
加载更多
您可能关心的问题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