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民事诉讼 > 证据制度 > 民事诉讼中关于证据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诉讼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打官司,不管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选择交由法院来判决对双方当事人来说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那么既然要打官司,证据是必不可少的,这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那么,民事诉讼中关于证据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依据充足的证据而作出的裁判才有可能是公正的裁判。
民事诉讼中关于证据的相关规定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真实性
(一)客观真实性指作为民事证据的事实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作为证据事实,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以真实而非虚无的、客观而非想象的面目出现于客观世界,且能够为人所认识和理解。
(二)一方面要求当事人在举证时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供真实的证据,不得伪造、篡改证据;要求证人如实作证,不得作伪证;要求鉴定人提供科学、客观的鉴定结论。另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在调查收集证据时,应当客观全面,不得先入为主;要求人民法院在审查核实证据时必须持客观立场。
(三)证据在经过法庭质证后,法官没有理由怀疑其为虚假,便可认定其真实性。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指民事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它是由
这种事实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关联性一般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1、直接的联系,如事实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实本身就是待证事实的一部分;
2、 间接的联系,如事实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实能够间接证明某一待证事实成立。
三、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指作为民事案件定案依据的事实材料必须符合法定的存在形式,并且其获得、提供、审查、保全、认证、质证等证据的适用过程和程序也必须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民事诉讼中关于证据的作用
1、证据是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前提条件。原告起诉或者被告反驳以及提出反诉,都应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所主张的事实。
2、证据是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的根据。法官只有依法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才能使法院的审判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3、证据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工具。民事权利人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须依靠证据来加以证明,不然是难以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责任方式有哪些? 我的隐私受到侵犯,被别人偷偷进入我的,我的隐私被截断,受到威胁,
一、女方不愿意离婚,女方怎么做? 根据《婚姻法》第32条的规定,一般只有在特定情况下,一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执行中止和终结作出规定。 第二十二章执行中止和终结
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
问:前几天,我儿子在公园玩耍时,被一条流浪狗咬伤。调取监控录像后,我们发现狗的外貌和街道上贴的一张寻狗启
3月27日上午10:00,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通过“云法庭”系统在线审理了上诉人于某某与被上诉人杨某
见义勇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是很多见义勇为者的自觉选择和生动写照。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
中介签合同违约的,可以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对方拒绝履行的,可以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加载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