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劳动人事 > 劳动关系 > 女子怀孕七个月被公司称没产假劝退,孕妇被辞退怎么赔偿?
【女子怀孕七个月被公司称没产假劝退】近日,河南郑州许女士告诉@小莉帮忙 ,自己已经怀孕七个半月了,公司却要因为外编人员没有产假2次劝退自己,且不给自己安排工作。@小莉帮忙 记者了解情况,工作人员称:没有人知道她怀孕了。而随后经理说:怀孕来回跑不适合做销售。最后经过调解该公司表示:尊重女性,保护孕妇在工作期间正常应得的合法权益,也是公司和全社会应该做的。

网友热评:
1. 换位思考一下,做老板也一样艰难,不要把老板说成十恶不赦的,毕竟他们撑起了多少家庭的饭碗。
2. 一边国家提倡多生,一边怀孕公司就辞退你!相关部门应该多严查,投诉及时受理,维护女性职场权益!
3. 这就是现在女性面临的境况啊,未婚的时候公司防着结婚,结婚了公司担心怀孕。本来已婚已育了有的公司就放心了,结果一放开3胎,人事就会问打不打算生二胎。
4. 说句实话,其实企业也很难,特别是中小企业,今年好多倒闭的。国家鼓励多生优生,想让企业愿意招聘女性,就应该出对应的扶持企业的政策,让企业也减轻一下负担。
5. 现在成天催生,遇到这类情况投诉很快就能解决。但问题下在于,以后公司更不会招女员工了,除非给单位的补贴先发放到位,且男员工必须休足陪产假。
今日学法:孕妇被辞退怎么赔偿?
女职工在孕期受双重保护,不仅在《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保护孕期女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在《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得解除合同,但女职工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除外。当用人单位违反相关规定辞退孕期女职工,孕期女职工有两种维权方案,一种是请求继续履行合同,另一种是主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而获得赔偿金。
第一,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第二,孕期女职工可以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孕期女职工可以请求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支付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第三,若三期待遇造成损失,还可以根据广州中院《民事审判若干问题的解答(2010年)》第三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第十五条:女职工在怀孕期间被用人单位解雇,因客观原因造成三期待遇损失的,产期应按正常工资标准足额支付,哺乳期和孕期可按其本人正常工资的20%支付,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以上是关于“女子怀孕七个月被公司称没产假劝退,孕妇被辞退怎么赔偿?”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请关注好律师网劳动人事法律专题栏目。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 2.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费用
1、对于损伤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如涉及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视听功能障碍、关节功能障碍、毁容、可
案情回顾: 2016年7月1日,陈某与焉耆县某医院(以下简称医院)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书》,劳动期
【多省明确2.5天休假】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导致过度劳累,引发社会对中青年身心健康状况的担忧,在很多公司加班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加班有...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者主张未订立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可否支持?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
【北京最低工资标准企退养老金等上调】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从8月1日起,本市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200元调整到232...
工伤官司中的证明标准作者:邓益洲律师,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13520961169证明标准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术语,但对于官司的输赢也至关重要。证...
具体要看这2万元是否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 相关法条: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
加载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