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劳动人事 > 法律指南 >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现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取得的快速进步,以及劳动协作关系的不断扩大,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以及生产劳动者的范围也随之扩大。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活劳动,既包含着体力劳动,也包含了脑力劳动:既包括简单的劳动,也包括复杂的劳动。这些劳动作为“总体工人”的劳动组成部分,都属于生产性劳动,共同创造了价值。接下来小编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的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还需要介绍一下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指的是单个企业生产者自己生产某种商品所花费的时间。
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质商品的数量(商品件数)
二、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是指同质商品的数量,可用商品件数来表示。比如我手中有4个面包,那么我拥有的面包使用价值量就是4。
三、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2、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个别劳动时间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升高,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3、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个别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
4、个别劳动时间生产率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个别劳动时间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商品的价值总量减少。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6、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首先要知道两个前提:一是理解商品二重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二是明确单位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不变。
我们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量→价值量”,推出“单位劳动时间内人们的劳动量不变”,也就是“单位劳动时间内,人们不管制造了多少使用价值,所创造的价值(人类耗费的脑力和体力)未发生变化”。
通俗来讲1小时(单位劳动时间)内,不管生产了多少双鞋(使用价值),工人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价值)是不变。
现在再回到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生产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就是工人生产鞋的能力呀)。
两个测量标准(①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②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还是用做鞋这个案例来解释:第一个月:工人用1小时生产了10双鞋,平均每双鞋6分钟。第二个月:工人用1小时生产了30双鞋,平均每双鞋2分钟。从第一个月到第二个月,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鞋子数量增加了,平均每双鞋生产的时间降低了,也就是说工人的生产效率提升了。
翻译成经济学语言,不就是:单位劳动时间不变,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劳动时间不变,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劳动生产率增加。
即: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增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由此得出,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以上为“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量之间的关系”的相关内容,生产商品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方式,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将生产商品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转移到新生产出的商品中,构成新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所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要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使其之间稳定协调的扩大。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民事诉讼奉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证据是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关键,但一直以来取证难却成为维权路上
本人是应届生,刚签了劳动合同,想知道入职后公司会对我进行背景调查吗?从哪些方面调查?
对毕业生背调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该条例及有关解释并没
为进一步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确保实现“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胜目标,日前,市法院出台了《执行案
在疫情期间发工资的时间可以延迟,不过,如果用人单位既没有跟员工协商,而且延迟发工资的时间都已经超过30天,关键是超过30天还没有给职工发工资...
用人单位恶意欠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再次告诫恶意欠薪的经营者,要...
17年6月中旬入职,18年1月24离职(未满一年),未签劳动合同。
可以。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
随着国家二胎生育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准备养育二胎,五险一金中的生育保险开始得到重视起来,生育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如果职工的保险缴纳...
加载更多
您可能关心的问题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