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劳动人事 > 劳动关系 > 员工个人聘请的助理与单位是否构成劳动关系
【案情】
秦某系重庆某律师事务所业务员。2018年9月起,黎某开始为秦某寻找案源并介绍业务。秦某向黎某承诺:每个月扣除养老保险后发底薪,并告知黎某的身份为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秦某建立群并将黎某等人拉入群中,并在群中发布了业务员与律师谈案管理规定以及招聘律师助理、市场专员的招聘通知,招聘通知显示联系人为秦某,职务为主任。秦某亦在群中安排工作、询问群内成员工作情况。同年11月,秦某将黎某移出群聊。黎某诉至法院,要求秦某支付劳动工资及未签劳动合同产生的二倍工资差额。
【分歧】
关于黎某是否与律师事务所形成劳动关系,存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黎某与律师事务所未建立劳动关系。秦某仅系律师事务所员工,其招聘的助理应由秦某自行承担责任。黎某从事的工作为介绍案源,律师事务所案件来源具有开放性。且黎某在其工作中是否与律师事务所形成人身依附性、是否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等情形,劳动者均应举证证明。现黎某证据不足,故应依法驳回黎某诉请。
第二种观点认为,黎某与律师事务所已建立劳动关系。黎某提供的劳动属于律师事务所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事务所亦实际从黎某提供的劳动中受益。黎某举示的证据能够证明秦某有权代表律师事务所进行招聘及管理,律师事务所应对秦某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第一,聘请黎某的秦某具有管理者的身份。群成员在群中称呼秦某为秦总,秦某发布的招聘通知载明其职务为“秦主任”。秦某在群中安排工作、询问群成员工作情况,安排对象不仅包括业务员,亦包含律师,秦某亦在群中进行会议通知,会议地点为律师事务所住所。以上足以证明秦某有权代表律师事务所进行招聘及管理。
第二,黎某有理由相信其与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聘请黎某的秦某具有管理者身份,秦某以律师事务所名义与黎某商谈劳动报酬支付、社会保险缴纳等问题。黎某成功介绍的客户均须与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服务委托合同,律师事务所系直接受益人。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从属地位,举证能力较弱。为保护善意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即使律师事务所确实对秦某的行为不知情,也可适用表见代理原理,认定律师事务所应对秦某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秦某对黎某进行管理即应视为律师事务所对黎某的管理。
第三,律师事务所系专业的法律服务市场主体,应对与当事人建立何种法律关系进行明确界定。案源是律师事务所主要收入来源,实践中律师事务所很多都有自称“律师助理”的业务员寻找案源。对于为律师事务所提供主要收入来源的“律师助理”群体,律师事务所应负管理职责,单位应签订书面协议对兼职或专职“律师助理”予以鉴别,对建立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雇佣关系予以界定。即使由个人出面间接管理,也应当明确告知劳动者,聘用系个人行为,由个人负责。同理,律师事务所就主体、法律关系性质对劳动者的告知,对律师事务所同样是一种保护。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该怎样确认与公司的劳动关系? 首先,工资发放的银行转账凭证,该证据最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其次,可以向
甲要和一个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国有企业按甲的工作年限给付其经济补偿金,甲的工作年限为七年,按每
1、扩张,给员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未来价值; 2、文化,不是空喊口号,是创建快乐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该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若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来说有利也有
最好和公司在劳动保障部门一起商量,一般的公司都不懂劳动法,尤其很多公司在劳动保障方面缺失,最好自
原公司是发当月工资,我的社保交到3月份,4.1去新公司入职,然而新公司是下发薪,4月虽然入职了但
【试用期单位不缴纳社保违法】近日人社部梳理了五种不缴纳社保费的情形,包括试用期不给缴纳社保、让员工承诺弃缴社保、人事档案没转移到单位不缴社保...
同在公司上班,为什么劳动仲裁受理了同事的案子,没有受理我的案子?同在周末加班,为什么同事有加班工资,我没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