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劳动人事 > 法律指南 > 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有哪些?企业在劳动用工中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
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有哪些?企业在劳动用工中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随着普法力度的加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维权成本大大降低,劳动者敢于甚至乐于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权;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不重视、不研究劳动法律、政策,导致企业陷入尴尬局面。那么,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有哪些?企业在劳动用工中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
用人单位不签合同的法律风险
1.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劳动报酬:从第二个月起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即共计11个月,应支付劳动者每月二倍的工资。
2.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上直接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赔偿责任,这对用工单位制度管理不利,更重要的是对于涉及商业秘密或竟业限制的劳动者不能有效约束。

劳动用工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书面的劳动合同必须及时签订
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法律风险防范最基本的要求。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要把握好。
用人单位要针对本单位不同工种、不同职务、不同岗位的劳动者。分别具体细化劳动合同内容从而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岗位的风险等级不同,作出有针对性的约定。
三、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
《社会保险法》实施后,该法规定缴纳“五险”(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的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四、制定规章制度很重要
用人单位的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相当于单位的“内部法律法规”,在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依据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防范法律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五、重视相关劳动用工文件材料的留存
对劳动用工过程中的相关文件材料,注意收集、整理、保存好。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解答:依据《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北京市非全日制就业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企业应当为非全日制劳
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劳动者可要求11个月经济补偿金。
已经在社会上工作这么长时间了,掐指一算自己的工龄是多久,然后发现自己在不同用人单位上班过,我们应该如何计
【护士拒绝饭局遭解聘】现在受疫情影响可能一部分的人并不太容易找到工作,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加足马力招聘人员,全力以赴进行复产复工,对于新员工入职...
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在劳动者没有过错或者只有轻微过错但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下
根据国务院1993年下发的《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通知》,机关工作人员实行职级
这是目前我国实行的三种职工工作时间制度。具体分析如下: (1)标准工时制度是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
一、实习期间劳动争议不属仲裁范畴 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醒大学生朋友:由于在校大学生没有毕业,还不
加载更多
您可能关心的问题
更多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