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貌似犯罪实际上却不是犯罪的行为,刑法上将之称为“无罪过事件”。
无罪过事件是指什么事件?
我国刑法理论将刑事犯罪区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种类型,所谓无罪过事件指欠缺犯罪意识和意志的行为。因为刑法中的危害行为必须具有有意性,也就是行为必须在一定的意识或意志的支配之下。因为无罪过事件是行为人在没有意识或不受意识支配的情况下进行的行为,所以无罪过事件不会受到刑法的评价。
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这里规定的即是无罪过事件,它包括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两种情形。任何罪过都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或者是缺乏认识因素,或者是缺乏意志因素,从而不具备构成罪过的条件。因此,不管客观上造成了多么严重的损害结果,但是行为人对此没有罪过(故意、过失)的,仍然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关于无罪过事件的规定表明:责任主义(而不是结果责任)在我国得到了贯彻。
1.不可抗力。是指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不能抗拒,是指行为人虽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结果,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行为人不可能排除或者防止结果的发生。
不可抗力的特点
(1)不可抗力是当事人不能预见的事件。
(2)不可抗力是当事人不能控制的事件。
(3)不可抗力是独立于当事人意志和行为以外的事件。
(4)不可抗力是阻碍合同履行的客观事件。
2.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不能预见,是指根据当时各方面的情况,行为人不可能预见、不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后果。由此可见,意外事件和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后者是有义务预见且能够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而前者是完全不能预见。
意外事件的成立条件
(1)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2)行为人对于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
(3)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任何罪过都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或者缺乏认识因素,或者是缺乏意志因素,从而不具备构成罪过的条件,因此,不管客观上造成了多么严重的损害结果,对无罪过事件都不能追究刑责任。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
刑事案件被告不服怎么处理?刑事案件中原告有辩护人吗?刑事案件判决审理后,一些被告觉得判决的结果自己不服气,认为自己被法官判的比较重了,很多...
两高两部出台的《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非常时期,在网上辱骂医护人员的听好了。 第一次辱骂会被拘留十五天,第二次辱骂,就可能会被判
大连11岁女孩被害案,凶手未满14岁不追究刑事责任,此事再度引发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关注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ofo内部贪腐近千万,主要涉及职务侵占、倒卖公司财产等,仅2019年初开始至今
动漫手办作假3亿元。前不久,上海市警察历经周密侦察,与广东省警察全力相互配合下,查获了一儿超大假冒注册商标案子,破获仿冒动漫手办小玩具123...
一名男子因求婚不成,竟将女方打成轻伤。前日,平谷法院受理了这起刑事自诉案。 2002年4月
加载更多
您可能关心的问题
更多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