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的封闭环境和正常社会生活环境相差甚远。监狱行刑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罪犯改造成为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自食其力的公民。而实际上将罪犯监禁于一个脱离正常社会生活的环境中,同时却希望他们将来出狱后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这是很难的。缓刑对罪犯不进行监禁,而是放在社会上,在不影响其正常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监督考察,这就不存在再社会化的阻碍,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社会化。
先说说适用缓刑的条件吧,适用缓刑的条件应当是宣告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包括法定刑在三年以上但因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而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同时具备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罪表现的条件。那不能缓刑的情形有哪些?
不能缓刑的情形有哪些?
1、数罪并罚的(指故意犯罪)。一人犯数罪,一般犯罪人的犯罪主观恶性较大。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经济犯罪司法解释曾明确规定对经济犯罪的被告人数罪并罚时不适用缓刑。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人犯数罪不宜适用缓刑。上述法律和解释虽规定不尽明确,但其精神实质是明确的,即数罪并罚的一般不宜适用缓刑。
2、共同犯罪中的主犯,没有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的。所谓主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组织、领导作用或者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可见其犯罪情节较重,一般也不宜适用缓刑。
3、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此类案件要适用缓刑都有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如有自首或立功情节,未成年人或从犯等等,但要以案件事实为根据,不能为了要适用缓刑而大幅度的在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上做文章。而且只有从轻处罚情节的,不能适用缓刑;对于有减轻处罚情节的,
一般也不宜适用缓刑。
适用缓刑的情形
适用缓刑的先决条件应当是宣告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包括法定刑在三年以上但因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而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同时具备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罪表现的条件。小编认为以下五种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情形可以适用缓刑:
1、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由于犯罪人主观上不希望社会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一般也较轻,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2、刑法总则规定具有从轻、减轻情节的。比较常见的有:未成年人犯罪;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防卫过当、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犯罪;犯罪预备、中止、未遂;共同犯罪情节较轻的从犯等;
3、刑法分则各罪中刚达到犯罪起点的。如侵财型犯罪中,犯罪数额刚构成犯罪起点;刑法规定多次行为才构成犯罪,刚达到三次的;
4、由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如由民间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毁坏财物等,若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悔过,能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适用缓刑更能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5、符合刑事政策的。如在某一阶段内因形势需要,司法机关发出通告,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投案自首的,可以宽大处理,对此类符合刑事政策的案犯也可以适用缓刑。
在有些情形下是可以不被判定能够缓刑的,首先就是对于犯罪人员本身来说,其犯罪行为构成的影响,不主动认错,也就是没有悔过的迹象,那么是不会被批准缓刑的。然后就是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一般该行为违反了人们心中的道德伦理。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
《刑事诉讼法》中对于审限也有相应的规定: 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
当然应当担责,但是一般只承担民事责任,不承担刑事责任。 监护人担责是一个基本原则,法律不在乎就是常
刑事案件补充侦查规定?刑事案件退回二次补充侦查的几率?补充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收集...
对于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表示认罪认罚的案件,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应当重点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自愿认罪
【父亲为骗保把智障儿子推下海】9月28日早上6时许,一湖南男子报案称智障儿子意外坠海,警方在搜寻过程中发现蹊跷,经侦查发现,这竟是该男子为了...
一旦赌场开始正式营业,并有人实际使用,就成立本罪既遂,与开设者是否实际获得利润无关紧要。开设赌场的人自己
刑事公诉案件开庭后何时宣判?刑事案件开庭后能达成和解吗?刑事公诉案件的性质比较严峻,犯罪嫌疑人也有可能会被法院判刑或是判的比较中。刑事公诉...
驱逐出境是刑事强制措施吗?驱逐出境适用的条件有哪些?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国家间的法律制度也越来越完善,甚至有约定俗成的国际法出现,同样...
加载更多
您可能关心的问题
更多 >